生死攸關!85年前,一場祕密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黔北小城遵義,一座兩層小樓,一場秘密會議,歷史在這兒轉了個彎。會後,再次踏上長征路的紅軍,走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路線。此後,中國共產黨拋開共產國際的“柺杖”,走上了獨立自主的中國道路。

若干年後,人們這樣評價那段歷史:“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生死攸關!85年前,一場秘密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

《遵義會議》(國畫)孫永

會前:紅軍究竟該向哪裡走?

1927年以後,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中國共產黨舉起了武裝反抗的旗幟,取得了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但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指揮,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進行戰略轉移,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長征。長征初期又遭遇一連串失利,特別是湘江戰役,中央紅軍遭受重創,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黨和紅軍的許多領導人和廣大幹部戰士對當時中央主要領導人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表示懷疑和不滿,要求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改變軍事路線。

生死攸關!85年前,一場秘密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

《而今邁步從頭越》(油畫)沈堯伊

1935年1月6日,中央紅軍全部突破烏江天險。次日晨,紅軍先頭部隊進佔黔北重鎮——遵義。烏江成了紅軍的天然屏障,而遵義附近的其他部隊也難以造成實質性的威脅,一直被動挨打的紅軍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相對和緩的軍情給會議的召開提供了可能的條件和比較安全的環境。於是,在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的推動下,1月15日,遵義會議召開了。

生死攸關!85年前,一場秘密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

《遵義會議》(油畫)沈堯伊

會中: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得到多數與會同志支持

遵義會議的中心議題是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失利的教訓。與會者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政治局候補委員、紅軍高級將領,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及其翻譯伍修權列席會議。

生死攸關!85年前,一場秘密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

《長征》之《遵義會議》(國畫)

在第一天的會議上,博古首先作關於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史稱“正報告”),他片面強調失敗的客觀原因,而沒有認識到軍事指揮上的嚴重錯誤。周恩來接著在關於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的軍事工作報告(史稱“副報告”)中,實事求是地指出了反“圍剿”戰爭中在戰略戰術方面存在的問題,誠懇地進行了自我批評,同時也批評了博古和李德。張聞天按照會前與毛澤東、王稼祥商量意見,作了反對“左”傾冒險主義軍事錯誤的報告。張聞天的發言邏輯嚴謹,措辭激烈,為遵義會議徹底否定“左”傾錯誤軍事路線定下了基調。

生死攸關!85年前,一場秘密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

《遵義會議·偉大轉折》(國畫)趙志田

在第二天的會議上,毛澤東作了長篇發言,系統分析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初期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一系列錯誤,具體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和當前應採取的軍事方針。

生死攸關!85年前,一場秘密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

《遵義會議》(油畫)

王稼祥在發言中也批評了博古、李德的錯誤,對毛澤東的正確意見表示支持。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多數與會同志的發言,都不同意博古所作的主報告,支持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的意見。

會後:“新三人團”全權負責軍事指揮

1月17日,遵義會議閉幕。會議做出了四項決定:一是選舉毛澤東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二是指定張聞天起草《遵義會議決議》;三是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進行調整;四是取消博古和李德的軍事指揮權。

生死攸關!85年前,一場秘密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

《遵義曙光》(油畫)楊參軍、井士劍、任志忠、周小松

生死攸關!85年前,一場秘密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

《遵義會議》(油畫)彭彬

根據會議決定,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進行分工調整,由張聞天代替博古在黨內負總責,毛澤東協助周恩來負責軍事指揮。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通過了《遵義會議決議》。《決議》從正反兩方面總結了紅軍反“圍剿”作戰的經驗教訓,肯定了毛澤東等在領導紅軍長期作戰中形成的基本作戰原則,嚴肅指出博古、李德要對軍事領導上的錯誤負主要責任。

隨後不久,中革軍委設立前敵司令部,朱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委。3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又決定,成立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也被稱為“新三人團”),全權負責軍事指揮。

生死攸關!85年前,一場秘密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

《遵義會議》(油畫)彭召民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的重大問題,標誌著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從此,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路線,開始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遵義會議的三天,是對中國革命影響深遠的三天,也是對中國未來發展富有啟示的三天。那些穿越歷史而來的經驗與警示,將持續給予我們智慧和力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