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您搬走吧,您再這麼鬧下去我遲早得和老婆離婚”

“媽,您搬走吧,您再這麼鬧下去我遲早得和老婆離婚”

01.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就有提過,婆媳關係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男人的態度。

男人一味地幫著自己的母親,妻子會覺得委屈,從而對丈夫產生失望的情緒,也會覺得自己在這個家是個外人,沒有存在感。

反過來,如果男人幫著妻子,母親又會覺得心裡不好受,覺得自己辛苦養大的兒子,結婚之後居然不幫著自己的親孃。

所以,在處理婆媳關係的時候,男人應該做的是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幫理不幫親。

當然,情商高一點的男人,會在兩邊說對方的好話,甚至會特意準備一些小禮物說是對方的心意,讓婆媳雙方感覺彼此對自己很重視。

一般這樣的家庭,如果婆媳雙方都不是那種胡攪蠻纏的人的話,是不會存在太大的婆媳矛盾的。

02.

陳晨在結婚之前,媽媽就跟她說過:“女兒啊,以後到了婆家,凡事都要放寬點心,畢竟你去了別人家,爸爸媽媽就不在你身邊保護你了。而且幾次和你婆婆交道打下來,我和你爸爸一致決定,這個婆婆可能有點強勢,不是那麼好相處。”

那時候的陳晨剛剛走出大學校園,滿心思的都是和老公王梓的愛情,對於婆媳關係這件事是一點兒概念都沒有。

她始終以為,只要自己做好自己的分內事,照顧好老公,做好自己的工作,兼顧好家庭,婆婆就是再不講理,也不至於胡攪蠻纏啊。

王梓是獨生子,家裡就他一個兒子,父親是大學老師,母親是家庭主婦,從小在父母的掌心裡長大,疼愛有加。

陳晨不知道,這樣家庭裡出來的孩子,母親是極其寶貝的,以至於到了另一個女人來到自己兒子的身邊,會產生一種排斥心理,哪怕這個人是自己兒子的老婆,是自己的兒媳婦。

王梓家有兩套房子,有一套是他們一直住的,還有一套是給王梓準備的新房,原本計劃是等王梓結婚之後夫妻倆搬進去住的。

可是真到了結婚後,婆婆卻不同意了,她覺得兒子在自己身邊二十幾年,生活起居從來都是她在照顧的,怕王梓離開了她,一時不適應照顧不好自己,所以索性和公公也一同搬了過來。

本來陳晨想,房子也夠大,180多平,足夠四個人住了,既然公婆執意要搬過來,那她作為兒媳婦,也不該說什麼。

可是陳晨沒想到,也就是自己的這一妥協,接下來的生活開始變得雞飛狗跳。

03.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也許是陳晨剛嫁過來,婆婆對她還保持著像客人一般的禮貌和尊重。因為陳晨和王梓都要上班,而公公也要上課,婆婆也自動承擔起整個家的飲食起居,也從來未有半句怨言。

可是好景不長,大概在一起相處了半年左右,婆婆對陳晨的態度開始逐漸轉變。

今天說,哪有妻子在家不做家務的,做丈夫的回來,家裡亂糟糟的,也沒有一口熱菜吃。如果沒有她在這個家,她兒子指不定得餓成什麼樣。

明天說,都結婚的人了,還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是準備出去勾搭男人麼?

後天又說,這過日子啊,最怕女人不勤儉了,這一天天的啊,不是買衣服就買化妝品,還盡挑貴的買,多大的家產也得被掏空。

其實這些陳晨就忍了,畢竟老人耍耍小性子也是正常的。

陳晨最不能忍的是,這才結婚半年,婆婆就開始嘮叨起孩子的事情,時不時地指桑罵槐,這不下蛋的母雞啊還養著幹什麼,浪費糧食,煲鍋湯還能補補身子。

陳晨也委屈過,也想說回去,但是又怕自己老公夾在中間不好受,關鍵是怕這個家以後就要生活在雞飛狗跳中,整天都是不絕於耳的爭吵,一家人不成一家人的樣子。

有時候實在委屈得緊了,也不敢跟王梓抱怨,只能打電話跟自己媽媽傾訴。可是媽媽那邊除了勸她多忍耐,別跟老人一般見識之外,也別無他法。

可能婆婆見陳晨不接招,變得愈發地囂張跋扈起來。剛開始的時候,這些東西只是當著陳晨一個人的面數落。到了後面,也不管公公和王梓在身邊,依舊開始數落責備。

公公聽不下去,也許是經歷了一輩子的碎碎念,早就習以為常了,聽到婆婆嘮叨的時候,無奈的瞪了她一眼便起身獨自去了書房。

原本陳晨以為,獨生子長大的王梓,會護著自己的媽媽,可是沒成想,王梓的一些舉動確實暖到了她。

04.

剛開始的時候,王梓聽到自己母親對妻子的責備,只是護著她,讓她回房間,然後進來做各種搞怪的動作來哄她開心,然後給她認錯,說是自己母親無理取鬧了。

原本心裡滿滿委屈的陳晨,看到老公辛苦的模樣,頓時心裡一陣感動,那些委屈啊,憤懣啊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

到了後面,就連王梓都受不了母親對陳晨的處處刁難了,就開始幫她反駁。

媽,陳晨上一天班夠累的了,哪裡還有時間去管那麼多事情啊,再說了,在家的時候,她也一直幫著你做家務呀,週末的早餐也都是她做的呀。

媽,現在年輕的女孩兒誰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再說陳晨每天都要去公司上班,難道您覺得她穿一身地攤貨去上班我有臉啊?您看您出門的時候還要打扮一番呢,何況人小姑娘呢!

媽,陳晨才20幾歲呢,多多少少得有點化妝品護膚品吧,難道您希望自己兒媳婦看起來像個黃臉婆一樣啊?您不喜歡別人誇您找了個如花似玉的兒媳婦呀?而且化妝品護膚品這些東西一套可以用好幾個月,算下來根本都不算貴啦。

媽,我和陳晨都還年輕呢,是我不想這麼快要小孩的,您和我爸剛五十呢,就這麼急著當爺爺奶奶啊,您這麼年輕就當奶奶了,整天圍著孩子轉,您不覺得虧得慌啊?我爸不是還答應您過兩年出國玩呢,如果有了孫子,您還有時間出去玩兒呀?

總之,每一次反駁,都有理有據,但是又恰到好處,既不讓陳晨受到委屈,又不讓自己親媽覺得被兒子冷落了。

有時候,婆婆脾氣上來了,又開始把這些舊事拿出來說的時候,王梓就開始帶著生氣的口吻說:“媽,我看您和我爸還是搬回去住吧,您再這麼鬧下去啊,遲早要把我鬧離婚的。到時候,您有個離異的兒子,您就開心了。”

每每這時候,婆婆就偃旗息鼓了。

再往後,隨著這樣的次數多了,婆婆被王梓嗆得嚥下聲,然後又被陳晨時不時乖巧的買給老太太的小禮物哄開心了,自然嘮叨也開始少了起來。而對這個兒媳婦,也愈發地看得順眼起來。

連一向被婆婆壓制慣了的公公都說,這老了老了,你媽居然轉性子了。

05.

楊瀾說過這樣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

婚姻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關於精神的共同成長,在最無助和軟弱的時候,有他托起你的下巴,掰直你的脊樑,令你堅強,並陪伴你的左右,共同承受命運。那時候,你們之間除了愛,還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共同孕育的成長,以及刻骨銘心的恩情。

其實,在陳晨和王梓之間,這段話可以很直觀的闡述,雖然只是家長裡短,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並沒有那麼蕩氣迴腸。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陳晨明明受了委屈卻顧及老公的感受,不願跟他抱怨;而王梓在知道自己妻子受了委屈的時候勇敢低站在她的前面替她遮擋,保護她,哪怕對面站的是他自己的母親。

他們之間,存在的不僅僅是愛情,還有保護對方的責任,陪伴彼此的決心,以及不離不棄的默契。

這樣的感情,這樣懂是非,分情理的夫妻,又怎麼可能不幸福,又怎麼可能不感染自己古板強勢的母親,又怎麼可能不共同營造起一個溫馨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