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写文章被枪决,她坐牢又下放农村,因生计两次结婚又离婚

著名作家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下放农村后,为生计不得不和老农民结婚,后来回到城市恢复地位后,她没有离婚,还把老农民和继子都带到城市生活,而另外有一个命运坎坷的女士回城时和丈夫离婚,当然她是极为值得同情的。

这位女士名叫遇罗锦,她就是遇罗克烈士的妹妹。遇罗锦出生于1946年,北京市人,出身是资本家,其父是知识分子。她的作品主要有《一个冬天的童话》及姊妹篇《乾坤特重我头轻》。

哥哥写文章被枪决,她坐牢又下放农村,因生计两次结婚又离婚

1961年,遇罗锦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遇罗锦就倒霉了,她哥哥遇罗克发表了一篇《出身论》一文,批判血统主义,结果就被抓起来枪决了。而遇罗锦受哥哥牵连,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

1969年,遇罗锦结束劳动教养,分配到河北临西县一小村插队落户。1970年,遇罗锦迁至北大荒落户,为了生计,她到黑龙江和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民结了婚,户口得以迁到东北。

婚后,遇罗锦生了一个儿子,可是她和丈夫一点感情基础都没有,没有爱情,感情不合,没有共同语言,在一起过日子实在是令人烦恼,结婚4年后,她就离婚了。

哥哥写文章被枪决,她坐牢又下放农村,因生计两次结婚又离婚

1978年,遇罗锦返回北京。1979年遇罗克被平反昭雪,遇罗锦的户口才得以返回北京。注意,人和户口没有一起回来。

刚回北京的时候,遇罗锦没有正式工作,干过临时工、当过保姆,也当过无业游民,日子过得很是艰苦,而她的母亲经常冲她发脾气,让她尽快嫁人。

家里是不能住了,生活如此窘迫,她只能考虑再婚,于是在1978年7月,经人介绍,她嫁给了北京某厂工人蔡某。双方没有感情,没有共同语言,玩不到一块,想不到一块,说不到一块。两年后,遇罗锦又离婚了。

蔡某根本不同意离婚,他说:“我们在婚后两年多,齐心协力办了3件大事:第一件,把遇罗锦的户口调到北京。第二件,帮遇罗锦找工作。第三件,为遇罗克平反。这证明我们婚后并不是如遇罗锦说的想不到一起,说不到一起,而是有许多共同语言的。”


哥哥写文章被枪决,她坐牢又下放农村,因生计两次结婚又离婚

(这一点很奇怪,蔡某一个普通工人有何能力帮遇罗克平反?有何能力帮遇罗锦的户口调到北京?)

另外,蔡某还说了很多对遇罗锦不利的话,他是这样说的:“遇罗锦是在自己的环境、地位、条件发生变化后,变了心。考察她的几次婚姻状况,她实际上是想把婚姻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一个个跳板。”

而遇罗锦是怎样说的呢?她是这样说的:“我并不是不懂道德,而是有罪:自欺罪、欺骗罪。我没有爱过谁,却要和谁去结婚。我是否应当因为我自欺过,而把继续和蔡某凑合过作为对自己的惩罚,永远自欺地过下去?”

最后的结果就是遇罗锦成功离婚,后来她和北京钢铁学院的教师吴某相识并结婚。1983年,曾经翻译《一个冬天的童话》的一名德籍华人出版商邀请遇罗锦到德国短期访问,然后遇罗锦辗转定居在德国,一直没有回国。

哥哥写文章被枪决,她坐牢又下放农村,因生计两次结婚又离婚

遇罗锦和第三任丈夫还是有感情的,其间她多次想接丈夫赴德国,但丈夫坚决不去,解决不了两地分居问题,遇罗锦的丈夫吴某主动提出离婚。1993年,遇罗锦和德国人海曼结了婚,现在她在德国生活的很是愉快。

对于遇罗锦的人生经历,只能感叹命运的不公。她被打击,一直努力生存下来,其中的血泪外人体会不到,后来她逃出困境追求幸福,又被抨击,只想说一句,抨击她的人如果落到她的困境,还不知道会干什么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