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工程院院士:指導全球首次現場試驗,一年只休假4天,攻克世界性難題!

他是我國著名的礦山安全技術專家,也是煤層氣基礎研究的開拓者;他攻克了近距離開採層抽放瓦斯這一世界性難題,使我國最早實踐了這一技術;他指導實施了世界首次超臨界二氧化碳壓裂現場試驗,他育人不輟,89歲時仍在批改博士論文。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鮮學福,一位為祖國、為科研、為教育奮鬥終身的重大人。

這位工程院院士:指導全球首次現場試驗,一年只休假4天,攻克世界性難題!

搞研究一定要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1955年,在大學的註冊表上,鮮學福在最後一欄志願欄裡鄭重寫下"終身獻身煤礦事業"。 1956年,鮮學福來到重慶大學採礦系執教,這半個多世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榮譽可謂不勝枚舉。鮮學福卻不以為意,"發表文章、得獎數量絕不能說明一切,搞研究一定要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20世紀60年代留蘇回國後,他負責重慶大學採礦系科研工作,組織團隊駐紮重慶南桐礦務局,成功突破了外國經驗,完成了近距離開採保護層抽放瓦斯的課題,最早領導實踐了近距離煤層保護層開採及瓦斯抽放技術,並於1979年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

60年代中期,他開始從事礦山安全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科研工作,逐漸把研究重點定位在煤層瓦斯理論與應用研究上,提出煤層中的瓦斯不僅是致災因素也是一種潔淨能源和資源的學術觀點。

這位工程院院士:指導全球首次現場試驗,一年只休假4天,攻克世界性難題!

他開創性地提出了煤與瓦斯突出潛在危險區(帶)預測的力學方法,21世紀初期,鮮學福便意識到了中國天然氣的對外高度依存,將嚴重威脅我國能源安全。而西南地區頁岩氣富集,且可作為重要的接替型資源,他便帶領團隊從事起頁岩氣開採的相關理論與應用研究。引領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超臨界二氧化碳強化頁岩氣高效開採與地質封存一體化的研究思路,指導實施了全球首次超臨界二氧化碳壓裂現場試驗,目前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處於國際前沿地位,為我國能源與二氧化碳減排戰略提供了新路徑。

這位工程院院士:指導全球首次現場試驗,一年只休假4天,攻克世界性難題!

在他的帶領下,於1978年在重慶大學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理工結合的礦山工程物理專業和礦山工程物理研究所,創立了採礦工程專業碩士點和博士點。他所領導的採礦工程學科被評為四川省重點學科,於1999年獲批設立礦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被獲批設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7年被評為採礦工程國家重點學科,2011年國家科技部立項批准"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實驗室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專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549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15項、二等獎10項,授權發明專利300項,出版專著15部,發表SCI論文534篇、EI論文830篇。

這位工程院院士:指導全球首次現場試驗,一年只休假4天,攻克世界性難題!

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

一年365天,鮮學福僅給自己安排了除夕到初三這4天假期。工作時間就到辦公室看書學習,有時也親自翻譯俄文資料,風雨無阻。

培育英才獎掖後學

鮮學福院士深知培養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對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重要性。他學識淵博、嚴謹治學,諄諄教誨;他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他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格外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術規範和道德情操。

作為礦業工程學科的學術帶頭人,鮮學福六十餘年來培養了大量高層次人才。自1979年招收第一個碩士研究生、1987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以來,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工作,送走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許多門生現已成為科研和工程技術方面的骨幹力量,其中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吳剛等都是他的得意弟子。

這位工程院院士:指導全球首次現場試驗,一年只休假4天,攻克世界性難題!

為學生修改論文的文稿

此外,鮮學福還非常重視學科的梯隊建設。在對中、青年人的扶持上,他總是創造條件讓他們鍛鍊成長。教學、科研上,他有意識地把重擔壓給年輕人;學術上,他反對迷信權威,讓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尹光志等三位學生先後得到到美國參加相關專業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但由於經費緊張,難以成行。鮮學福老師知道後,湊了十幾萬元,分別資助他們出國交流,然而那時候他的一個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也才3.5萬元,鮮學福能拿出這麼多錢來資助學生,但他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卻並不輕鬆。

這位工程院院士:指導全球首次現場試驗,一年只休假4天,攻克世界性難題!

這些年來,鮮學福老師總是鼓勵年輕學者擔當項目牽頭人的重任,"要讓想幹事的年輕人衝在前面,我已經老了,更多的榮譽讓他們去爭取。"他的科研項目,特別是重大攻關項目,總是讓他的博士生拋頭露面。凡是重要的學術會議、技術鑑定,他都讓年輕的同志去參加。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鍛鍊年輕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耄耋之年的鮮學福院士身體大不如前,但作為學院、學科建設的"把關人", "我得對學院負責,對學生負責",大量文字材料的修改和把關,大大小小會議的參與,他從不應付了事。

"大家都說我會活一百歲,可我看得很淡,人的生命很難說,但我現在還想做點貢獻,所以一分一秒都要爭取"。

這位工程院院士:指導全球首次現場試驗,一年只休假4天,攻克世界性難題!

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在我走之前,至少寫1-2本書,得對過去零碎的成果做一個成體系的總結和提升。所以只要有時間一定要利用,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在鮮學福看來,寫書的目的絕不是為獲獎,而是一種沉澱,是對提出的公式進一步推導和再次嚴謹論證,"要把真正對國家、社會有用的成果留給其他人"。

這位工程院院士:指導全球首次現場試驗,一年只休假4天,攻克世界性難題!

由於出色的工作和卓越貢獻,鮮學福院士先後獲得了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第二屆"孺子牛金球獎"和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最美奮鬥者"稱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獲得者等榮譽稱號。

這位工程院院士:指導全球首次現場試驗,一年只休假4天,攻克世界性難題!

勤懇耕耘近七十載,他始終以教書育人、國家能源需求為己任,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平臺建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他不忘初心,踐行諾言,牢記使命,甘為人梯,為科研皓首窮經,為教育嘔心瀝血。他的言行引領帶動師德師風建設,成就了為人師表、立德樹人的師德典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重慶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重慶大學官網、重慶大學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