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秦腔名家萧若兰老师(二)

《人间失瑶草 天堂放异香》(二)

2月27日,秦腔表演艺术家萧若兰老师离开她热爱的秦腔艺术已24年了。现将写于2014年萧老师80诞辰之际的拙文发上,再次缅怀这位杰出的秦腔表演艺术家。

(二)

与表演相比较,更令人难忘的是萧若兰老师的演唱。

《双锦衣》中的“数罗汉”一段,是易俗社创作并久唱不衰的经典之作,也是萧老师充分展示自己高超演唱技巧的佳作。女主角姜琴秋未嫁夫亡、愤而出家的境遇,让她心中充满凄凉之情,离乱之愁,独守青灯经卷,面对菩萨罗汉,她自哀自叹的一段[苦音二六],把人物的心情显露无遗,也让陈雨农先生(唱腔设计)、薛增禄先生(音乐设计)的倾心力作以独特的魅力享誉秦坛。 关于这一段,齐长义先生曾作如下评介:“第一句‘心似’和‘冰雪寒’都比原曲谱婉转好听一些。第二句创造性更大,原谱例‘痴伽兰’不重复,拖腔也短一些,她唱的不但选用了较低沉的旋律重复这三个字,更在末字拖腔‘咹’字用了委婉动听的拖腔。第三句‘也’字提高了一个音阶,‘白云’两个字的第一个音符降低了一个音阶,使旋律幅度适当增大了,显得跌宕有致。就这样,原来比较统一、旋律比较一致的三句唱腔经她这样一变化,就成了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对应性唱腔。其中以第二句最长,旋律最婉转,与第一、三句形成A、B、A的对比格式。再加上她的发声、吐字、寓情等等处理,使人听来如云行苍穹,变化不断,似水流溪涧,娓娓动听。”

缅怀秦腔名家萧若兰老师(二)

《打金枝》(萧若兰饰公主)

《扫窗会》是萧老师1959年参加陕西省演出团巡回十三省演出时,观看了潮剧的演出后学习排演的。主人公王桂英那满腹怨一腔愁用萧派独特的鼻腔共鸣下的委婉唱腔演绎出来,格外打动人心。“曾把菱花来对照,颜容瘦损渐枯槁”中的“把”、“来”、“损”等字的拖腔,一波三折,颇能表现人物愁绪万千的心情,“瘦损渐枯槁”唱的哀怨缠绵,聆听此音,观众仿佛能感受到王桂英心灵受到的伤害,“满腹离愁向谁抛”的“愁”字的拖腔中有一短暂的停顿,并加入些许哭音,人物那难言的愁肠和哀怨也被这个“愁”字抛向了观众群,投入到观众心中。“寒蛩呀,越添妾身愁怀抱,啊,官人呀,你在深院欢欢乐乐怎知道你妻时蹇运乖落在温氏圈套”一句,似唱又似诉说,“寒蛩呀”轻吟低唤,“越”字略微升高,着重表现鸟鸣虫叫对人物心理的影响,“啊,官人呀”似呼唤又似埋怨,只是由于腔低情浓,那一腔怨气似乎更多的是以无奈之情传递出来的,人物善良、懦弱的性格更令观众产生无限的同情。而对传统句式的突破,又使该句在以新颖的面貌充分表现了人物心情的同时又不失秦腔韵味。不长的一段唱,起伏有而不巨,变化多而不繁,环境的清冷,内心的无助,满腹的愁绪,都在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当中。

缅怀秦腔名家萧若兰老师(二)

《三滴血》(左:萧若兰饰李晚春)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曾经播放过秦腔电影《火焰驹》以及主演专访,萧玉玲老师就谈到了萧若兰老师在剧中开头的那一小段唱:“长影厂的人一听,马上说你们秦腔原来这么好听!”其实,这个正旦角色(周瑞菊)既不是萧老师的应工行当,且戏份很少,属于大龙套,可是经萧老师一唱,那一段普普通通仅有八句的[苦音二六板]成为片中令人难忘的经典唱段。头两句,意在劝慰,情真意切,语气婉转。中间四句仅为解释,突出表现人物心中的疑团和思考。最后两句则着重表现心中的期盼和对伸冤昭雪的信心。听萧老师这段唱,观众既能了解人物的善良和睿智,以及面对突变所表现出的平静和沉稳,也为她安慰婆母时那份真情所动容。短短一段唱,先出情,再说理,情随腔出,理在字中,实在难得。这精心处理的八句唱不仅作为影片拍摄工作的首唱而赢得一个开门红,且在录制成唱片送中国唱片社审定时,被音乐家马可等誉为《唱腔选》中最有特色的一段。萧若兰功不可没!

《藏舟》一折凝聚着萧老师的心血,是被她视为心尖的作品,因而当爱徒“小若兰”李淑芳多次提出要学这出名剧时,她一再回答:“不行,你的功夫还差得远呢!”1988年李淑芳拜师,直到1994年下半年,她才肯传授,足见其对该剧的重视。“耳听得”这一段26句唱词的[二六板],在萧老师持之以恒的潜心琢磨下,以分明的层次,深沉、含蓄的表述,细腻多变而又不哗众取宠的声腔处理,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这一句是人物在月冷星暗、风吹浪击的情况下,面对父尸,思绪万千时唱出来的,江岸上传来的更鼓声,无助于人物情绪的改变,反倒更增添了她无限的愁绪,萧老师娴熟的演唱技巧仅在这一句即闪现出独特的光芒:“把‘听’字的‘阴平’韵尾上挑到‘阳平’的调值上,这样一变调,就给‘听’字带上了俏丽的尾巴,同时气息由小蓄气顺势向上推动后憋气产生冲力猛甩出‘1’音,形成了一个‘后倚音’,用‘后倚音’完成‘听’字变声调的整个乐节,随即又借助这一瞬间的动力‘弹’出一个响亮的‘得’字。这一连串复杂的动作是在一瞬间里完成的,难度很大,但获得的艺术效果是绝妙无比的。”(姜云芳语)“哭了声老爹爹儿难得见”唱的幽咽凄哽,充分描绘出心中痛楚之情,“要相逢除非是南柯梦间”的“要”字略微提高,既有醒目之效,又表达了无奈的心境。等到月下细观公子之时,6句唱腔,有赞叹爱慕之意,有感激之情,但因是其淡淡表述,娓娓而谈,没有刻意渲染,一切因自然流畅而显得无比坦荡,因而没有使观众因人物怀有爱慕之情而产生不好的感觉。从“孤身女”开始,节奏更为舒缓,人物顾影自怜之后的哀吟令人顿生恻隐之心,那柔肠百转的心境通过一波三折的演唱充分传递给观众。欲说不能,欲退不忍,时间分分秒秒过去,在深思熟虑之后胡凤莲决定用“为父伸冤”作为突破口来与田玉川交谈,可是面对熟睡的田玉川,礼教的约束让她只能用摇动小舟来唤醒公子,于是,萧老师用“将船摇(嗷、嗷、嗷)(安)转(安)”这一多变的处理来展现人物偶得妙策之后的欢愉和急切的心情。萧派好听难学,正是由于它那多变的、无处不在的“装饰音”的运用,看似信手拈来,又规矩得体,看似俯拾皆是,又难以精确捕捉,学不到位,就变成了邪音怪调。比如这句“将船摇(嗷、嗷、嗷)(安)转(安)”,看似简单,可是萧老师唱来如山间涧鸣,婀娜飘逸,而很多人学出来不是轻而无韵,就是因过分强调而显得棱角分明,缺少美感。而萧派唱腔恰恰是不显棱角,所以许多效仿者的演唱貌似相近而神韵却南辕北辙。

缅怀秦腔名家萧若兰老师(二)

《于无声处》(左二:萧若兰饰刘秀英)

“萧派”唱腔可以说将戏曲音乐的旋律美发挥到了极致。它表现出的起伏,是溪流的潺潺之声;表现出的曲折,是风过后的涟漪;表现出的顿挫,有藕断丝连之妙;表现出的力度,有“力”更有“度”,因为得体而令观众感到舒适。正是由于注重了减激荡,增婉转,去直露,重含蓄,从而使她的演唱“呈现出强不显其重,弱不失其真,刚而不硬直,柔而不晦涩的全新境界。”(张晓斌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