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5000元每月,民企15000元,你選擇哪一個?均上五險一金?

事後諸葛189


選擇民營企業;原因如下:

原因之一:民營企業崗位競爭很激烈的,能給到15000的人才,後期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的;

1、能在民營企業拿到15000的員工,是很優秀的人才了。而且民營企業的崗位競爭是很激烈的,這種激烈,通常是靠一層層的面試選拔出來的,所以留下的一定是能力出眾的人才;

2、這樣的人才,發展潛力是巨大的。有那麼好的發展潛力,民營企業平臺相對開放一些, 對於個人才能的發揮更適合。國企的環境更加嚴謹規範,發展的壓力會更大。

所以從平臺發展潛力的角度來建議,對於想要快速成長和發展的員工, 民營企業更適合。國企的發展是通過業績、政績、崗位機會等因素一步一步上去的,要有足夠的耐力和資源才更容易發展。

原因之二:能給 到15000的民營企業,實力不會太差;

能給到15000月薪的民營企業,實力不會太差,在我國,大多數就業人員在民營企業。多數民營企業更看重個人能力以及價值貢獻度,從這個角度將,民營企業的平臺發展更客觀、更公開。因此,對於員工發展的過程中,能力提升是核心要素,這個要素個人的可控性要更高一些,因此,說民營企業的員工成長,主因掌握在自己手中,當然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也是很關鍵的,沒有崗位機會也一樣沒有發展,不過在民營企業中,崗位機會相比較國企,是多出來很多的。

原因之三:民營企業幹10年,相當於國營企業30年的;

最後一個原因,民營企業幹1年,相當於在過期幹3年的,穩定是相對的,這年代哪裡穩定還不一定呢。而且作為月薪15000元的高薪收入者,在民企的職業機會及職業前景一定會很多的。民營企業10年,相當於在國企幹了一輩子。這個差距太大了,足以支持選擇民營企業;

而且15000的月收入,所接觸的階層是很好的,這個階層的資源充分利用一下,說不定會有遠遠高於15000的機會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建議選民營企業。

總結;穩定是相對的,哪個穩定都是未知數。而且,最穩定的因素是個人能力和個人的職業發展前景,外在因素的穩定都是不可控的。(如果算上國企的崗位背景價值帶來的不可言說的收入,我就不懂了)

職場老人兒


看你追求什麼了?說個例子,我大哥大學時學建築,畢業後直接進了民企,他的大學舍友考了公務員。當初他舍友邀請他一起加入公考隊伍時,我大哥就覺得:瘋了吧,公務員工資那麼低,去他幹啥?當時正趕上房地產上升階段,建築業隨之發展,我大哥也經歷了事業的高峰期。

但是現在15年過去了,如果我大哥和他的同學現在每年都賺15萬,那你要知道,賺錢的輕鬆程度是不一樣的。他同學工資可能沒他高,但是福利待遇補貼什麼的加在一起,一點不比我大哥辛辛苦苦奮鬥一年來的少。

所以他現在有時也感慨,當時看得不夠全面,並且現在還支持我進國企或者考公務員。


尋人企事


我在國企建築單位,2012年剛畢業時候實習工資到手1000,真的是低。在經歷過三個完整的工地磨練以後,現在每月扣除五險一金到手7700。在國企要熬得住,雖然說到手的比不上在坐各位多,雖然我的假期不多,經常性加班出差。但是我所有的假期都帶薪,每年還有固定的探親假,事假病假不扣工資。階段性忙完以後,可以先休假再寫假條。能夠讓我有足夠的時間陪父母陪爺爺奶奶,所以我知足。


Xiaopengyou01


不知道是不是我比較另類,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

所以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我沒有一個是師範類的,所以師範類的最先淘汰。

大學有機會入黨,我也不屑一顧。大學畢業,我爸想讓我考公務員,有機會去銀行或是集體性企業上班,我也不太想去,一是不想欠人情,二是覺得有些工作崗位一干就是一輩子好無聊。似乎人生還沒開始就看到了結束。

甚至有一次辦證件,看到那些辦公人員機械性的工作,感覺他們好可憐。看到那個20多歲的小夥子做著旁邊50來歲阿姨的事,我在想,這個小夥子是不是一直這樣到老,我瞬間覺得自己還好沒有進入國企或是類似的單位。

一旦進去了,似乎一輩子就定在那裡了,我自己覺得挺恐怖的。

現在處於我的人生低谷,可是我依舊保持著活力,覺得未來有無限可能。所以,不管怎樣,不會去國企。


阿燕來了


我一個朋友的女兒明年大學畢業,給她安排了國企,5險一金後到手5千這樣,朋友還有十年退休,這十年可以做的事就是女兒三年以後提主管,五年以後部門副職,十年以後核心部門經理,但她女兒說想自己闖,她不喜歡平淡,喜歡一線城市競爭激烈的生活。


你我他說誰


感謝有機會回答問題,茉莉會說要根據個人情況來選擇。什麼企業性質都是一樣的。關鍵是我們個人更適合哪一種。

就拿茉莉中午一個事情說,茉莉一個同學大學畢業就在國企,她是理工類專業,實幹型,去年被提拔成為中層,今天中午和她吃飯,她反覆說了很多次,人事太複雜了。是的,沒錯,她是幹活的人,也可以說比較實在的人,在最近的幾次的人際關係溝通中,她又巨大的無力感,但是也只能被推動著走。

反之,茉莉另外一個同學也是在國企,文科專業,現在遊刃有餘。所以選擇什麼企業確實要和個人的情況相配合。有些人到了民企越戰越勇,一路高歌;有些人覺得民企累的不能動,寧願在國企煮青蛙。或者說也挺好,反正沒有壓力。

所以還是要看自己是什麼人,適合什麼地方,什麼地方才能讓你精神百倍,就可以了。


Molly小秘書


殊不知網易裁員事件,看年齡,看職位,看行業成長性,你的性格是不是適合折騰,我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剛畢業去國企拿北京戶口,一年後去私企學東西,掙錢,幹到部門經理,今年34了,中年危機,準備去國企,當前是穩定壓倒一切,我是技術


jesh


聰明與傻子 哪個錢多哪個錢少 一個會數數一個不會數數 同樣上五險一金同樣吃穿住行 一個靠臉吃飯一個靠能力吃飯 給我來碗麵 我可是公務員或國企人員等 一提倍有面子 只是兜比臉還乾淨 吃麵也得給錢啊 你那面子換不來一碗麵 來給我也來碗麵 我是給人打工的或做小買賣的等 一提特別沒臉 但兜裡厚啊 從兜裡掏出一達錢拍到桌子上 想吃幾碗吃幾碗


路上趣事多


來說說我的選擇吧,我也拿到過國企的offer,廣電的一家子公司,家裡農村的,本人是做it的,想進國企還是比較容易,趁年輕奮鬥幾年,退一萬步說,就算失業了,那就創業,工作這幾年,沒見到過少於四十歲就能混上高層的


toomee171539997


本人就從自己的經歷說一下吧。5000和15000我就暫且認為是月工資標準。首先,對比一下除了月工資之外其他工資收入,比如年終獎金,我現在在國有企業,普通職員,月工資標準六千,18年年終獎金稅後三萬多點,每年均有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十的穩定增長。之前在民企,年終一般是一個月或者兩個月工資作為年終獎,即十三薪或者十四薪。

其次,是對比福利。現在國企監管也比較嚴格,福利什麼的也不會隨意發,但是凡有文件依據或者政策支持的一般都會發。問題說都有五險一金,具體的還要了解一下。比如公積金差異就比較大。繳費基數,繳費比例都會影響你的到賬金額,公司為你繳費的差異有可能過千。這個差異不可小覷,尤其是買房需要還房貸的童鞋。為什麼會有差異?有可能是民企為了節約成本採用比員工實際工資低的繳費基數和選用比較低的繳費比例(繳費比例範圍5%~12%,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經濟情況來選擇)。此外,比較大的福利還有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企業年金因為是退休後才能拿到,所以很多童鞋沒有感覺。就我們公司來看,18年公司為員工繳費最少的,一年下來也有六七千,多的能到好幾萬(個人繳費就暫且忽略)。而補充醫療保險好處就不用多說了,絕對的大福利。無個人繳費,而且現在的補充醫療保險基本都是保險加基金模式,一年下來公司為你買了各種健康保險,此外你還有一筆基金可用來付門診,購藥或者其他健康方面的消費,基金少的也有兩三千,多的自行腦補。

其他有對比性的福利還有教育補貼,常見的升學歷和考證等。這些一項少的幾百元,多的幾萬元。比如,我們讀在職研究生差不多可報銷三萬元,當然我們過萬的也規定了需要籤服務協議,規定服務期。此外,還有購房優惠,集團有地產板塊,購買公司的項目房產,一般都有幾個點優惠。目前,我看到的比較大的福利差不多就這幾項吧。

最後,再對比一下工作本身。看了一下,很多人都認為國企的工作比較輕鬆。我只能說,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我們同一個集團有的公司有的崗位比較忙,有的確實也比較輕鬆。但還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都有各自的工作需要完成,國企也是企業,也需要效益,也不養閒人。總體來說,我覺得是國企工作比較規範,該上班上班,該下班下班,該加班加班,工作流程,行為規範等所有的這些都有制度來約束。從長遠來看,我覺得對個人成長是很好的。

以上都是我個人經歷的,可能公司與公司不一樣,以上涉及的方面也會有差異。但是,選擇國企還是民企,只對比月工資標準真的不靠譜,在選擇的時候,希望大家多多瞭解多多對比綜合收入,福利,發展空間等,再做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