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女強人的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迫害

從電視劇裡看原生家庭

2016年火爆的歡樂頌中,樊勝美頻頻在熱搜出現,因為她的工資並不低,但是卻因為被父母壓榨,錢一分也存不下來,重男輕女、哥嫂吸血,讓她過不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不斷地去依賴別人,屢屢想要傍大款,都以分手為結局。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女強人的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迫害

樊勝美媽媽要錢

在到去年的《都挺好》,女主蘇明玉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家庭一樣地重男輕女,哪怕是擁有能夠上清華的傲人成績,也被父母以要供大哥出國留學為理由讓她去上免費的師範學校,如果不是幸好遇上了貴人,得到幫助和扶持,加之自己不斷努力,才能有後來強懟不講理的家人的底氣。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女強人的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迫害


再到最近熱播的《安家》,一開始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就以高冷女強人的形象入場,可以很豪氣地說出“沒有我賣出去的房子”,可隨著劇情的發展,母親強勢進場,賴在她的店裡,找到她的家門口,非得讓她給弟弟交房貸,哪怕她已經掏出二十萬的積蓄付了首付.....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女強人的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迫害

房似錦媽媽要錢

當房似錦的媽媽和弟弟出場的時候,讓不少網友都表示火氣蹭蹭蹭地上升,直指這對母子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從樊勝美、蘇明玉到房似錦,每一部劇的發展都讓觀眾咬牙切齒,牽動著網友們的心。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女強人的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迫害

房似錦媽媽賴著不走

這些電視劇為什麼能緊緊抓住人心,除了同情、憐憫,但還有更多人是感同身受,一個人的強大背後,可能是自己一個人的孤島,是沒有人知道的脆弱。而這些人物的演繹恰恰反映出了許多人在原生家庭同樣遭遇過的過往,這些曾經不僅僅只是曾經,它只是變成了心底深處的秘密、傷痛,它無意識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對父母的態度、影響著我們的人際、婚姻、育兒......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今年過年因為疫情的原因,許多人都隔離在家,這等於是和父母過上朝夕相處的生活,幸福的家庭親情越來越升溫,然後不幸的家庭卻是矛盾在積累爆發的邊緣不斷試探。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女強人的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迫害

我想很多人都遭遇一個問題:父母在家根本待不住。我有一位朋友,某天給我發消息說她爸爸非得出去打麻將,全家攔都攔不住。後來呢她父親是出去了,但在麻將桌上輸得徹徹底底,於是回家後就把氣撒在家人身上。

朋友說當她聽到爭吵聲後出去就看到媽媽在被打,她趕緊過去護住媽媽,把媽媽帶回自己的房間。然後就聽到朋友的哥哥說:“這麼多年了還在打女人,要不是因為妹妹我就過年不回來了!”朋友說那一刻她有點感動,也明白了原來哥哥也還記得小時候爸媽打架的時候他們兩個都被送到外公家,原來兩個人都很默契地沒有去提這件事,但也沒有人忘記這件事。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女強人的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迫害

原生家庭一直都是近幾年的熱點詞彙,心理學上一直在致力於原生家庭的各種研究,在家庭系統理論中認為原生家庭的父母關係模式和親子關係模式將會影響到個人未來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更會複製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

客體關係理論

那麼原生家庭帶來什麼?我想我們需要回到最原始的狀態去探討這個問題。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女強人的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迫害

客體關係理論(object-relations theory)是心理動力取向的人格發展理論,認為真正影響一個人精神發展過程的是在出生早期嬰兒與父母的關係,主要研究的是人的心理結構是如何受過去及現在的人際經驗所影響的理論。

而“客體”是什麼呢?它是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後來變成新生家庭中的伴侶和孩子,也可以是社交中的朋友。

客體關係理論主張個體在生命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關係經驗會被個體內化,成為個人內在的人際關係型態,而這樣的關係型態常會在日後的人際關係中重現。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女強人的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迫害

因此我們不得不提到的是客體關係理論裡面一個關鍵的主題“投射性認同”,從理論上來說,投射性認同的過程是:

  1. 將自己身上壞的一部分投射到客體身上,這一部分可能是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等等。
  2. 即使客體並沒有這樣的習慣或者性格特點,也會誘導或者強行讓他接受與自己想象的一樣的行為。
  3. 客體就會對投射者的誘導行為做出反應,要麼就是變得和投射者幻想的一致,要麼就是不理睬投射者。

投射認同如何發生在現實中

舉個例子:

小王在年幼時常常被家長打罵、批評,在強勢的家長影響下,他常常覺得自己很無能。後來結婚後,他做為新生家庭的頂樑柱,不敢去承認和接受這種無能感,因此他把這種感覺投射到妻子身上。並且,開始以家長的形式指責、挑剔妻子,數落妻子沒本事,甚至大發雷霆。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女強人的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迫害

而當他不斷地去逼迫妻子變得優秀以後,卻又將妻子置於自己家長的位置,嫌棄她太過強勢、要求太高,不斷地去對抗妻子。

一旦妻子接受了他的誘導行為,習得指責挑剔的方式去回應小王以後,小王又深深感受到家長給他帶來的那種無能感,於是他就開始像當初逃離原生家庭一樣地去遠離妻子,最終兩人走到了婚姻破裂的地步。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女強人的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迫害

即使你沒有意識到,但你現在可能就是在以投射認同的方式與別人交往,並且以這種方式建立起了早年與父母的聯結,重複與父母的關係,去彌補自己童年的創傷。

結語

生長在幸福家庭裡的人,是泡在蜜罐裡的,他們會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製造愛;而已經習慣了不幸的人,最有可能的是在這些關係中製造“恨”。

因此為了不讓自己陷入原生家庭的死循環中,我們應該不斷地在關係中去覺察自己,釐清原生家庭,劃分過去和現在的界限,尋找屬於自己的相處模式。

參考文獻:

王文娟. (2015). 從投射性認同角度談原生家庭對個體親密關係的影響. 心理技術與應用(7), 55-58.


-The end-

不知道大家對這些劇裡的角色有什麼感受,又或者自己是否深受原生家庭的困擾,可以分享在評論或者私信,我會一直在❤!

我是心知助,正在傳播心理學知識的道路上不斷努力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