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丸计划”vs”敌意收购”

前言

2020年2月25日,据外媒公开报道,惠普公司启动“毒丸计划”以对抗施乐公司第三次并购计划。自2019年11月5日,施乐第一次披露向惠普发出的收购要约,便正式拉开了这场并购战的序幕。惠普2019年经评估,市值约300亿美元,将近是施乐市值的4倍,施乐将如何打赢这场实力悬殊的收购战?

“毒丸计划”vs”敌意收购”

施乐的敌意收购计划

2019年11月27日,惠普第2次公开拒绝了施乐的收购邀请之后,施乐宣布将把其收购计划直接提交给惠普股东,即开展敌意收购战略,这意味着双方之间的并购战升级。

施乐表示惠普的业务转型效果不及预期,无力阻挡自己的收购计划。随着打印机和复印机市场的萎缩,惠普对市场成本的把控力持续下降——惠普2019 财年第4财季财报显示:惠普打印机部门收入49.8亿美元,同比下滑6%。

同时施乐将寻求对惠普董事会进行彻底改革,并进行全面收购要约,其2月10日宣布,将报价提高至每股24美元,共约合340亿美元。

综合而言,施乐在不断向市场散布惠普竞争力下降,发展预期降低的利空信号,希望惠普的大小股东们纷纷抛售股票。

“毒丸计划”vs”敌意收购”

惠普的应对措施

股票回购计划

惠普表示,施乐的并购提议存在根本的价值交换缺陷,高估了两家公司合并能带来的成本节约和生产力提升。惠普认为,与施乐的交易只会节省10亿美元的成本,而不是施乐高管承诺的20亿美元,因为双方只有10%的业务重叠。不仅如此,施乐335亿美元的报价大大低估了惠普的实际价值,且两家公司合并之后新公司债务水平过高,因此惠普才多番拒绝施乐的收购请求。

在2020年2月,惠普披露了一项重要的股票回购计划,为了施行这项股票回购计划,预计2020年年会之后的 12 个月内回购至少 80 亿美元的惠普股票,该计划的目标是在 2020 年至 2022 年期间向惠普股东返还约 160 亿美元的资本。该公司还将其股票回购授权总额增加到 150 亿美元,高于 2019 年 10 月宣布的 50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授权。股票回购有利于改善资本结构,利用企业闲置的资金回购一部分股份,提高每股收益。其次,还能稳定公司股价,如果公司股价过低,会降低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信心。

“毒丸计划”vs”敌意收购”

毒丸计划

为对抗施乐公司的恶意收购,惠普于2月21日采取股东权利计划(俗称“毒丸计划”),让施乐的收购变得更加困难。惠普在一份公开声明中表示,如果有第三人收购惠普20%或以上的股份,该股东权利计划会让原有股东提高他们的投票权和股息以弱化前述第三人的权益。声明中强调,该计划旨在“防范收购方采取胁迫手段获得控制权,而不需要所有的股东另行支付适当溢价”。

毒丸计划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 Lipton)于1982年发明的经济策略。当一个公司一旦遇到恶意收购,尤其是当收购方占有的股份已经达到10%到20%的时候,公司为了保住自己的控股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目的是让收购方手中的股票占比下降(摊薄股权),同时也增大了收购成本,让收购方无法达到控股的目标。毒丸计划一经采用,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其一,对恶意收购方产生威慑作用;其二,对采用该计划的公司有兴趣的收购方会减少。1985年,毒丸计划在美国特拉华法院被判决合法化。

简而言之,惠普管理层希望能增强惠普大小股东对自己的信心,抵制施乐的敌意收购。即便施乐一意孤行,也将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结语

当下,惠普与施乐之间的收购战进入白热化阶段,难以预测最终的结果。尽管我们认为施乐目前的市值可能无法负担320亿美元并购成本,但我们对事件未来的走向仍持保留态度。不过,根据惠普的两项反击措施,就算其抵御施乐收购计划成功,也将为此付出不小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