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人的土味穿着

石门是新兴都市,一切建筑都在突飞猛进的进展着,在外表上已踏上近代都市之群,然骨子里仍脱不离了农村的窠臼--1945年《华北新报》

解放前

尽管上世纪三十年代石家庄已建立起大型的纺织厂,且拥有上百家的洗衣、染衣、成衣、布料、首饰、鞋帽店铺,但由于市民十之八九为四面八方、三教九流的移民,所以当时庄里人着装不甚讲究,差异性较大。款式上有土布便衣、长袍马褂,也有中山正装和西服革履,材质上有钱人多为皮、毛、丝品甚至是舶来洋料,普通百姓则多是土布,与周边农村居民穿着极为接近。如偶在石家庄街头看到丝袜高跟、旗袍艳裙的时髦女性,那不问亦可知来自京津沪各大城市。三十年代后期民国政府倡导“新生活运动”,政府公职人员、铁路企业员工、在校学生等均需着制服工装,市里行业特征和职业标志在服饰方面更加鲜明。到了四十年代中后期社会治安恶化绑票敲诈事件时有发生,更多石家庄市民无论是否阔绰都愿意到大桥街淘几件“估衣”穿在身上保平安。


石家庄人的土味穿着

田汉妻子 安娥(鹿泉人)


开放后

一片灰绿服饰的时代结束后,市民爱美的需求开始释放,无论国营老店还是来庄做服装生意的南方老板都想抓住这个机会,老万宝商场、人民商场、丽华商场、建华商场、解放路商场、惠中商厦、万方商厦、珠璧城、华联商厦、东购、蓝天商厦陆续开张或翻新。班尼路、佐丹奴、宝狮尼、真维斯成了当时年轻人热捧的洋品牌服饰,春节前逛天元、湾里庙、福兴阁成了市里老百姓的年前仪式。“披着西装在篮球场驰骋的市里孩子炫耀着脚下锃亮的耐克鞋”、“穿着香港垫肩款时装的女孩们正准备去剪个“幸子头””...这些“庄里时尚”在大城市人的眼里简直土得无法直视。


石家庄人的土味穿着

新百广场(上世纪九十年代)


互联网时代

这个时代无论在京、在庄、在城、在乡,无论你愿意与否都会被偶像剧、综艺、直播里的俊男美女作统一的“时尚营销”,都会在类似的电商平台购买ZARA、阿玛尼、纪梵希、优衣库和足力健。扎克伯格说“通过互联网创造更公平的世界”,在“公平”的过程中地域间的服饰差异和特色也正在逐渐消失。


石家庄人的土味穿着

看图了解石家庄,欢迎讨论和说出你的故事,请关注“枕头摄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