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道德經》:之第 六十四 章


管窺《道德經》:之第 六十四 章

第 六十四 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pan),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註釋】

泮:《康熙字典》註釋,《說文解字》註釋為,諸侯鄕射之宮,西南為水,東北為牆。《詩• 魯頌》思樂泮水。《箋》泮之言半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禮• 王制》作頖宮。 又《通典》兗州泗水縣有泮水。 又散也。《詩• 邶風》迨冰未泮。 又與判同。《史記•陸賈傳》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又與畔通。《詩• 衞風》隰則有泮。

【管窺】

處於初始狀態的事物相對簡單,容易發生變化,就像剛剛凝結的冰渣容易破碎融化,細小輕微的東西容易打亂消散一樣。總體上平安穩重的狀態易於保持,而尚未發作的不穩定因素容易被瓦解取締。

因此,處理問題,最好在它剛剛萌發的時候;治理亂象,最好在它尚未造成重大影響的時候。

舉例來說:

自然界中,需要數人才能合抱的偉岸喬木,都是從一粒纖微的種子開始,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桑,才成長壯大起來的;

世界上,每一棟氣勢恢宏的偉大建築,都是集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精心設計的基礎上,一磚一瓦地搭建起來的;

歷史上,每一次革新和進步,都是經過了長期的實踐和總結,一點一滴地不斷積累而取得的。

由此可見,事物的發展必須要遵守從量變到質變的基本原則。任何人,試圖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打破規律,改變事物發展的路徑,最終都會以失敗而告終。

聖人不妄自作為,不固執己見,所以才能夠循序漸進,終有所成。

普通人行事,往往在即將完成的時刻功虧一簣。

所以,做任何事情始終都要保持謹慎的態度,認認真真,循規蹈矩。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功敗垂成的狀況發生。

聖人清靜無為,並且以身作則,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修善積德,並且持之以恆,始終如一,逐漸地樹立起簡樸、自然的社會風氣。

不是刻意地限制和約束百姓,而是通過示範,讓他們從過往的經歷當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自覺地學會尊重並且遵守規律,避免因任性妄為而受到傷害。

百姓都能安居樂業,自然就不會去做那些違法犯罪、妨礙社會穩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