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維:與角色的靈魂對話


王維維:與角色的靈魂對話


坦白說,此番《徽州女人》的播出,並不是首次亮相熒屏。在王維維的印象裡,這已經是第三輪。每次,觀眾的反響不同,但這些不同又都源自於對作品的欣賞。在王維維的博客上,《徽州女人》的觀眾和她的粉絲,始終對這個角色給予很高的評價。如果說,那時候的王維維把遺憾留在“將秋菊一角演的有點單薄”上,那麼,恰好觀眾正是買了她當年青澀出演的賬。


  王維維 小檔案
  畢業院校: 上海戲劇學院
   導演系本科班
  代表影視作:
  《徽州女人》飾 女二號 秋菊
  《紅旗譜》 飾 女三號 芝兒


王維維:與角色的靈魂對話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悲劇情結


古老的城鎮往往會遺留下早年間的殘存古蹟,徽州自然不例外。一座座古廟、牌坊彷彿在對當今訴說著那一串串往昔歲月。


正如開篇所說,《徽州女人》已經是第三次和觀眾“面對面”交鋒。在如今各類型作品輪番轟炸熒屏之際,《徽州女人》拿什麼俘獲觀眾的心呢?在此之前,已有過其他幾部反映徽州當地生活的作品搶佔觀眾的眼球。但用王維維的話來講,《徽州女人》更加註重描寫當地女人一輩子的生活。


時過幾年,至今王維維還對當時拍攝發生的那些事無法忘懷。當時劇組一行人要擺渡到河對岸,在船上,有個十歲模樣的女孩在寫作業。“我問她,你媽媽在哪?孩子告訴我,媽媽不要我和爸爸了,現在就我和爸爸兩個人。”王維維繼續回憶到,“我當時就覺得很難過。在我看來,她就是一個最原始徽州女人的模樣。那邊環境不是很好,儘管女人都很艱苦,但都苦中作樂。”王維維說,她始終記得一位導演曾說過的話:“不論多麼偉大的人抑或老百姓,剝離外殼後,始終是一個普通的人。”


王維維:與角色的靈魂對話


八分山、兩分地,那時的徽州並不是環境多好的地方;與二爺產生感情,又被無情的拋棄,“秋菊”的一生註定是坎坷的。從卑賤的丫鬟,到掌控程家大局,然而“秋菊”又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轉變過程。“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悲劇情節。秋菊與人為善,上天賜予她一生的歷練,這是直到現在都讓我感動的角色,相信也是觀眾一直接受她的原因。”王維維這樣說。


一場“秋菊”在山上誕子的戲,足足“折騰”了王維維許久。“當天晚上下雨,那場戲我哭的無以復加,直到喊停以後還哭了二十分鐘。當時我就在想,在廟裡,又是晚上,山上沒有路,她是怎麼上來的?”也難怪,作為被攆出門的丫鬟,勾引老爺,還懷有“孽種”,獨自一人承擔所有苦楚,那會是怎樣一種境地?說起這個角色,至今王維維還會感動於每一個拍攝場景,每看一次《徽州女人》,她也會有對人生、困境新的理解和認識。


王維維:與角色的靈魂對話


影視是遺憾的藝術


在此次《徽州女人》播出之時,金繼武導演再次撥通王維維的電話。其實這也是金繼武導演的一種“習慣”了,每逢《徽州女人》“現身”,導演總會第一時間再和王維維討論“秋菊”這個角色。她坦言,若是現在再飾演“秋菊”,經過幾年的生活歷練,定會打造得老道一些。“可這就是影視劇的魅力所在,不是你覺得對,觀眾就認可的”,王維維解釋到,相反會有很多人贊同她將“秋菊”演的簡單、質樸,才能最大限度上完整這個角色的靈魂。


儘管“秋菊”這個角色,成為王維維藝術生涯上不可不說的一筆,但卻並不是最令她滿意的角色。王維維笑說,因為當時不忌口的吃,會偶有時胖時瘦的現象,演技上也存在著多少的稚嫩。“影視就是遺憾的藝術,永遠不存在最滿意。在拍完一場戲後,我原來都不太敢看回放。我相信下一個角色才是最滿意的,就像是海綿,我正在吸取水的階段,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


王維維:與角色的靈魂對話


王維維投入在一部時值戰國時期的影視劇拍攝中,這倒也又完成了她兒時嚮往拍攝古裝戲的願望。劇中“平原君夫人”一角, 是郭寶昌導演看過定妝照後欽點的。在拍戲之初,王維維曾心中默唸:“平原君夫人對不起,現在由我來演你,希望可以把你演好。”飾演如此一位兩千年前的真實、偉大的人物,王維維坦言內心是懷著崇敬和膜拜的。


王維維:與角色的靈魂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