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年后人类将会变成什么样?

贾彩歌a1-jia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人类在10亿年后到底还会不会存在?这就有两种可能性,要么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将被消灭,要么人类将进化成另一种或两种物种。

首先,我们地球的宜居性最受太阳的影响。

许多科学家估计,10亿年后,太阳将会变暖10%。随着我们的太阳变老,慢慢地走向它的红巨星阶段,它的亮度和大小将继续增加。

大气变暖意味着更多的水将从海洋中蒸发。大气中更多的水蒸气会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导致更多的水蒸发,等等。

这种失控的温室效应可能是金星如何达到其地狱般的大气环境的原因。金星目前的平均表面温度约为467℃,大气压力为93巴,大致相当于地球水下900米的压力。

然而,不像金星的大气层会被太阳风吹走,地球有一个强大的磁场保护它的大气层。因此,一些科学家估计,随着太阳光度增加10%,地球表面的温度最初可能上升到47°C。随着温室效应加剧,海洋沸腾,地表温度可能达到900摄氏度。

到这个时候,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如果还有生命的话,很可能就会灭绝。

如果人类,或者人类的后代,仍然存在,那么他们的城市将与今天大不相同。因为在10亿年后,地球上的陆地将会大不相同。

按照正常的进化走下去的话,所有人类的基因特征,如皮肤和头发颜色,将均匀分布在世界各地。2万年后,所有的现代语言都将与现在完全不一样。

五万年后,地球也将开始变得不同。

总之,人类的未来在太空。不幸的是,地球上的生命有一个截止日期。无论是通过气候的缓慢恶化,还是什么,地球上的生命终将终结。为了避免灭绝,我们必须发展超光速太空旅行的技术,这样我们就可以殖民其他星球,从而增加我们物种在这个充满危机的宇宙中生存的机会。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那么10亿年之后,人类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万物未解之谜


10亿年后人类会是什么样的子?

许多的人都喜欢问?将来人类还没有到达的彼岸的情况?

我们地球的生物界,有过几百万年的存在史。而人类的出现只有几十万年的历史。那么可以清晰的看出,人类的生存轨迹,人类是在几十万年前诞生的,那么有生就会有终止的日子,而这个人类生存的轨迹不是无限延伸的,而会在某一个时期内,走完人类应该走的路。

10亿年,这个漫长的岁月,可能超过了人类的存在界限了,因为地球在银河系里面的轨迹不会永远不变,而会变化,变化的面目全非。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稍微一点点的变化将是地球生物的巨大灾难,而地球今天的这种状态也会在太阳系及银河系的变化中改变。

人类能够战胜太阳系吗?人类能够战胜银河系吗?所以10亿年未免已经不属于地球生物的时间了。


宝树白石


如果人类没有飞出地球,估计全部灭亡了吧。

地球也有一定周期性,环境也不会一直适合碳基生命。

据说碳基生命之前可能还存在硫基生命,蓝藻就是中间过渡物种。当时地球充满了硫化物,而蓝藻吸收硫化物释放氧气。

当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的时候,碳基生命才开始出现与繁衍。

这也不过几亿年的事情,如果氧气不断消耗,那么自然有物种制造其它环境,然后碳基生命消失,另外基的生命开始出现。

当然,人类可以星际移民的话,只能不断迁移到适合自己居住的星球。


亦路514


每看到早晨的太阳升起就是又过了一天,时间是以秒,分,时,天,月,年计的。


手机用户94445580647


首先10亿年后,那时人类的祖先是今天人类

1,自然环境的一天以每3万年累加一小时计算。

2,认识宇宙的方法不再是从无线电波――丫射线。

3,人性的基本属性到达了无须教化的境界。

4,人类的繁殖以不以意志转移的方式自然平衡。


第三行星1


首先我对于10亿年这个时间历程对于人类进化史的时间确实太长了,人类进化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地球周期的灭绝,所以很难说人类会不会像恐龙一样彻底堙灭。其次我认为人类最终会把自己灭绝掉,因为地球环境破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自我修正,修正一定是有代价的。


我本是闲散的人


10亿年太长了。10亿年后,人类是否存在还不一定呢。也许那时一部分人类已经移民其他星球了,根据其他星球的环境发生了进化呢。

在我看来,短期内,人类不会有出现大的进化。进化是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而现在的人类是不断改变环境以适应人类生活。大的环境难以改变,就创造小的适宜的环境。

长时间就不好说了,这要看地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


猪头巧克力


十亿年后士也球的人类文明已更换了几多代了,今天的人类早已不存在的了,取代人类的文明动物应是两栖类的动物,地球已经面目全非。或者另类动物正在进化中。


陈昌海12


别说十亿年,按现在的环境破坏,人类撑不过几百万年。据美国科学家合理推测,地球下一个智慧生命是章鱼,他们适应性强,会活过大灭绝,族群会登陆然后不断进化,并在两亿年后称霸整个重新拼起来的大陆。


追风赶月别留情


不用不用,百年后,保证你不在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