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癌症四大骗局

癌症患者及其家庭,已经够不幸了。但是!依然有无数双罪恶的手,甚至某些高大上的出国看病机构无时不刻地伸向这群“唐僧肉”——“神药”喋出、“医骗”不止;部分高明的骗子以假乱真的能力,甚至能忽悠专业医生;部分能量惊人的骗局,甚至堂而皇之在国家媒体播出。

说白了,都是利用了癌友的求生欲望和目前现有医疗手段无法治愈肿瘤的困境,所以谋财害命、谋财不害命的巫医骗术横行。为了更好地识破五花八门的肿瘤领域的骗术,更好地保护癌友的生命财产安全, 小结了五句箴言。

团体比赛,功劳不能归于一人

联合用药,是病友治病过程中的常态:化疗、放疗、靶向药、PD-1、中药、偏方等……因此,某疾病、某症状、某化验异常,用了某方案,的确好了,不能证明一定是这个方案的功劳。

比如,病友同时吃着靶向药和中药,那么到底是谁起效,很难界定。

比如,病友3月份刚刚接受了化疗,4月份又吃了某偏方;因为3月份打的化疗,疗效本来就要在4月份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如果病情好转,不一定是那个偏方的功劳。

举例,病友接受了手术治疗,肿瘤都几乎全部切干净了,本来就有一大半的病友几个月甚至几年内都不会复发,那么该病友在手术以后用了某偏方,两三年没有复发,不能说明这个偏方一定有效。因此,很可能其他病友啥药不用,也可以保持3年不复发,这不是又花了冤枉钱,又遭了副作用的罪了么。

小样本数据,有时候迷惑性很大

小样本的、回顾性的、没有独立第三方核查的临床数据、经验总结、广告宣传,有时候迷惑性很大、欺骗性最强。

举例说,某某抗癌新药,某某抗癌神器,某某抗癌方案,由某某大学、某某医院、某某大师总结了XXX例,有效率高达XX%,这类宣传,欺骗性极强。某新药、新技术、新方案,可能治疗了1000例,就成功了20例,但是某些机构可以把这20例挑出来,重点宣传,图文并茂、现身说法、声泪俱下,吸引不明真相的其他病友蠢蠢欲动、迫不及待。

这种没有由政府部门、独立的第三方核查的,“自卖自夸”的宣传,有时候是别有用心的,大家要擦亮眼睛。

大型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才是检验新药的“金标准”

由于存在上述三种情况,目前医学界、各国的政府部门、各大知名企业间,公认的检验一种新药是否有效、是否安全、是否值得商业推广的金标准,是开展大型的、随机的、双盲的、有对照组的、接受政府监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核查的临床试验。

举例说,要证明A药有效,要招募几百甚至上千名患者,随机分成若干组,一组接受A药,一组接受安慰剂或者目前广泛使用的B药,医生和病人都不知道吃的什么样,疗效和副作用由独立的第三方来统计和分析,最终数据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检查,分析报告接受国内外同行的点评和监督——这样做,才是检验有效性的金标准。而几乎所有的偏方和神棍疗法,压根不敢也经不起如此严格的考验。

卖药和行医,是需要通过审批和考核的

虽然,中国的法律体系还存在不少的缺憾,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则是不容挑战的。

一个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偏方,是不允许出售、不允许用于病人的——所有在中国市场合法上市的药品、医疗器械等治病用的东西,在国家相关网站上都是可以查询的。

不仅西药可以查,合法审批上市的中药、草药都可以查。那些搞得神神秘秘的偏方,基本是内心有鬼。不管中医、西医还是蒙医、藏医,要想行医,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行医资格。一个无证行医的江湖骗子,迟早会原形毕露,玩火自焚。

出国看病行业骗局

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出国看病中介,利用所谓的合作关系(实则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就医),为了甚至高达百万的中介费,给患者杜撰虚拟的希望,让根本毫无治疗希望的患者出国就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