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同時閱讀過幾本書嗎?會有思想的碰撞嗎?

海藍的期待


好問題,好在讀了並思考了,這是非常寶貴的習慣,抱著相互學習的態度,我也認真地發表一下自我的淺見。

世界是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很常見,如俗語:宰相肚裡能撐船,又,有仇不報非君子;人定勝天,又,天意難違等等,讓人無從理解,是俗語錯了嗎?不是的,是因為與我們朝夕相處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中的、看上去的要複雜。

先舉個例子:孔子有兩個學生,子路、冉有,孔子施教時,總是反覆叮囑子路,凡事要三思而行,做事前要請教一下父母,不要輕易下決定;而對冉有,孔子總是強調:想好了就大膽去做,不必反覆權衡。有人好奇這完全相反的施教方法,問孔子這是為什麼?孔子說子路性格剛烈,所以我讓他謙退;冉有性格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

儘管有方法和視角的不同,但偉大的思想都是相通的!

讀書也是一樣,每本書的創作者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經歷以及人生視角,儘管出發點、視角獨特,但終都會抵達偉大的思想歸途!比如大哲學家叔本華、波普爾,大多哲學書籍都是教人追求真理、幸福的,但叔本華、波普爾因個性、經歷、視角的不同而成為了哲學界的另類。

叔本華從不教人追求幸福,他認為幸福是短暫、虛幻的,人生只有痛苦才是永恆的!所以他倡導人們應該努力去規避不幸!只有規避不幸,才能獲得幸福;波普爾則更異類,他說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真理,所謂真理都是沒被證偽的謊言!他認為誰都沒人能力去追求真理,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證偽一一一他通過激勵人們去證偽而讓人們離真理更近。

叔本華和波普爾都憑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自己獨有的視角,進入了哲學殿堂的最頂端!

讀書時,切忌對作者的觀點、立論妄下定論一一一尤其是經典類書籍一一一保持一份好奇心,在閱讀中你可能會發現,那娓娓的敘述背後原來隱藏著這麼深奧的思想,這思想不僅能企迪你的思考、還能促成你的頓悟,進而改變你的命運。讀多了你還會發現,原來偉大的思想都是相通的!

同時讀幾本書會有思想碰撞嗎?

開始會有,讀多了就沒有了,因為:

偉大的思想都是相通的!


低手237


我認為現代年輕人很少讀“中國”四大名著和”聊齋志異”!記得我是初中時看完“西遊記”初中畢業”後在農村供銷社工作,又看完了“紅樓夢”三國”,再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又看了聊齋志異”明清的“三言兩拍!結婚後,又看了“柯南道爾”的世界名著“福爾摩斯探案集”!“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馬的“茶花女”後來我又各”買了一套,放在家裡的書櫃裡”!一晃二十幾年過去了,先後上大學的兩“兒子”放假回來都陸續閱讀!記得當年“小兒子國內本碩連讀畢業🎓,被“美國十幾所名校全額“獎學金錄取,其中就有“美國猶他”大學給他每年三萬五千美元的獎學金,邀請“他”讀物理博士”!當時我還跟“兒子”開玩笑說:呀,你可不能去這個“摩門教”可以娶幾個老婆”的猶他”州”!兒子也“哈哈😄大笑說:老媽媽”這是看“福爾摩斯探案集”萬里復仇記”中毒了!


AliceYu98516






小手冰涼_74283125


由於疫情的原因,不能外出,自己就買了十來本書回來看。

之前自己也是一本讀完再讀另外一本,不過有時候自己又暫時讀不完一本書或者一本書看著看著就不想看了。

所以,自己就幾本書同時閱讀,這本書看完一章就閱讀另外一本,另外一本看不下去了就再另外換一本。說實話,這種體驗很不一樣。

第一,因為每本書的精華都不一樣,每個作者的思想,文字也不一樣。

第二,有些書適合慢讀,有些書適合快速翻閱,快慢結合,其實更能達到思想碰撞的效果。

第三,之前是隻讀一類書,現在開始讀各種類型的書。幾本不同類型的書一起讀,就像跟不同類型,不同職業的人聊天,新鮮感油然而生。

最後,每個人的讀書方式都不一樣,適合自己的就好,不過當你培養了閱讀習慣,就可以嘗試不同的閱讀方法。


奔跑的biker


在讀專業書時,有過同時閱讀幾本書的情況,而且是有意識的,因為我曾是個大學工科教師,在教學生時,在某些地方學生總有思維卡殼的地方,對於這些難點,特別是重點處,總是找幾本經典教材,看一下他們的不同講法,考慮一下學生為什麼不能接受。有時也借鑑一下大專和中專的課本,看它們的解釋方法。

這樣就可以碰撞出火花,可以找出幾種不同的解釋途徑,不同的講解方法。

在歷史和哲學問題上有時也用同樣的方法。

在看小說時就不用這種方法了,因為我看書很快,一天之內一定要看完結局。好讀書不求甚解。還記得看《野火春風斗古城》時,晚上九點開始,第二天早晨五點看完,捱了媽媽一頓罵。


旁觀者嵐


我們讀書就會有碰撞,因為每一本書所喧揚的理念是不一樣的,無論是從道德上還是從人們對社會的認知中每一本書裡,都會有很大的區別。

我看過很多的書,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什麼樣的書籍都有,有很多的書所反應的道德觀其實就是汙垢,有的書裡故事情節的描寫也都是糟粕。

比如,城市都話,白話小本讀物,書裡的故事都是一些汙穢,裡面有很多不應該有的露骨描寫,這本書嚴重的汙染青少年一代,讓很多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比如,沈醉寫的,我所知道的戴笠一書,書裡詳細的介紹了戴笠,人格畸形,腐敗墮落的一生,這本書寫的很詳細,詳細的敘述了戴笠一生的經歷。

我所知道的戴笠一書,詳細描寫了,戴笠以及國民黨高層內部的所作所為,戴笠本身的職務跟自己的所作所為其實就是一種骯髒跟汙穢的碰撞,嘴裡喊著革命,實際上妻妾成群,腐敗墜落。

就連四大名著,也存在著道德描寫與現實生活中的相互碰撞。比如,李逵在水滸傳裡描寫的是英雄好漢,然而就是這個好漢,在東京汴梁賞燈的時候,手持兩把板斧見人就砍,這本書塑造的好漢李逵,跟這本書所描寫的殺人放火的李逵就是矛盾,就是碰撞。

所以我們就更不用說此書和比書的碰撞了,因為有很多的書相互之間都是矛盾的,有的書說這個是對的,也會有的書說這個是錯的。

鑑於目前書跟書的差異,我們看書學習一定要選擇好的書籍,有毒的書籍,不健康的書籍,錯誤百出的書籍就不要看了,否則就會越學習就會越來越脫離實際。




居安思危164299745


肯定是有的,特別是在疫情期間

大家擁有了大量的時間

不同的書用不同的視角,去剖析社會、剖析人性,更多的是讓我們受到啟發,得到感悟,而且也提高了寫作能力

比如:我會在看史書的時候,也會看看科技書,偶爾也看看漫畫書……這並不矛盾

看各種的書,就像品各類的茶,回味無窮

最好,看一樣就能從中受益,吸取裡面的精華,提升自己

翻翻就忘了,沒有耐心,不如不看,書是給有心人準備的……


相信明天166909931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讀《紅樓》,女不讀《西廂》,這些俗話說的就很有道理,這幾本書很容易與讀者發生思想碰撞的,會產生不必要的後果。


其實這些古俗話放到現在已經不合時宜的啦,社會已經發展進步,這些古書籍作品內容不可能再左右現代人,我們讀這中國名著,可以瞭解以前歷史,增加歷史知識,陶冶自己的情操,使生活更多姿多彩。

總之,書籍是人類的好朋友,人們的知識除了受教育和工作生活,網絡世界中獲取外,讀書是人們獲取知識點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多讀書,你會從不同作者作品中,找到與你有思想碰撞的知音的,多讀書,也會提升個人文化知識和修養的。


河底老骨魚


同時閱讀幾本書的經歷,所有上過學的人都有過: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碰撞肯定有,但那時候一是年輕二是時間緊,來不及細思。

長大後也有少數時間同時閱讀幾本書,比如四書和《資治通鑑》、《二十四史》同時閱讀,感覺理解古人思想和行為容易一些,也深刻一些。


旁觀者看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