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政府多维度积极作为帮助企业脱困发展

企业在疫情严重冲击下的脱困发展,尽管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更多应该依靠内因来解决问题;但也需要政府从中积极作为,为企业脱困提供应有的、力所能及的帮助。终归,救企业,就是救银行,就是救中国经济,就是救大家。事实上,推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既是政府的义务,更是政府的责任。尤其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境下,更需要政府积极作为,以修正市场非理性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当前疫情的大范围爆发,显然已经使得市场偏离了正常运行轨道,需要政府采取帮扶企业的措施,以部分抵消市场失灵的不利影响。面对疫情导致的困局,企业在积极开展自救的同时,也对政府纾困寄予了厚望。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对政府帮助企业脱困发展展现出了多维度的诉求。课题组在问卷中设置了预计政府可以采取的13种帮扶措施,同时提供了“其他”选项,以便企业根据企业实情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需求;在问卷实际填写时,的确有不少企业选择了“其他”这一选项。调研结果显示,所有13种预设措施以及“其他”选项,都被企业做了选择,这表明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面对疫情困局,寄望于政府能够从多维度对企业提供帮助,并且其中有一些我们在问卷设计时没有提到的特殊政策诉求,包括部分企业的个性化政策帮扶诉求。企业对政策诉求的具体选择见图1。

寄望政府多维度积极作为帮助企业脱困发展

图1 企业对政府帮扶举措的需求

在全部13种可能的帮扶举措中,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诉求最为迫切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多年来的减税降费,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盈利持续下滑的态势。但疫情的大范围爆发与持续蔓延,严重阻碍了企业正常复工复产,导致了企业运营成本大幅攀升,挤压了企业原本狭窄的盈利空间。没有足够的盈利支撑,企业不仅难以发展,甚至可能无法生存。所以,对企业来说,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拓展生存空间,充实自己生存发展的基础。显然,这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大力开源节流,增强盈利能力,提升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就是寄望于政府能够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至少是能够出台更大规模的临时性减税降费举措,让企业在短期内可以减轻成本压力,增强抗战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

位居纾困帮扶举措需求强度第二位的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疫情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下,融资成本的高企,无疑更加成为了企业高度关注的痛点。中国制造业500强的整体资产负债率,在2018年底时为62.74%,2019年去杠杆或许有所成效,但年底的资产负债率整体上应该也不会低于62%。利用中央企业带息负债率占总体负债率的比重推算,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2019年底的带息负债率应该不会低于36.38%。2019年12月,商业银行新发放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5.12%,以此推算,中国制造业500强全年的应付利息不少于3900亿元,已经超过全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40%。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来说,融资成本每降低0.01个百分点,企业就可以节省利息支出7.62亿元。如果再加上为了融资而支出的其他相关成本,融资成本将更高。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迫切希望金融机构能够适当降低融资成本,以帮助企业渡过当前难关。

“强化公共卫生保障,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位居纾困帮扶举措需求强度第三位。强化公共卫生保障,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既是企业当前需求,更是企业长期期望。在SARS之后,又大范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保障、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有如果,也许原本我们可以在疫情发生的初期就可以更好加以控制,而不至于如此大范围地蔓延扩散。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企业一方面遭遇了复工复产管理不当,人为导致复工复产延迟;另一方面,由于应急保障能力不足,防疫物资无法足量及时供应,迫使企业不得不延迟复工复产。所以,正是基于当前所遭遇的深刻教训,企业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强化公共卫生保障,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