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的時候總做小動作,怎麼辦?

侯至府


愛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從孩子教育的角度看,這沒有什麼多麼大的問題。關鍵是孩子除了學習不專心,有沒有專注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注意不要單從學習的方面看。

本來一個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邊再有人進行干擾,就會覺得更難以集中注意,比如孩子在做作業時,旁邊正上演吸引人的電視節目,他就會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為有干擾,有難度,才能在人為設置的更困難更復雜的情境中,訓練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學習不專心,是不是有其他的干擾?

這幾天正值在家上網課的時期,相信不少家長都頭疼過,這個時候家長要觀察一下,孩子學習時候都受到什麼干擾?是否與學習內容有關?是否經常這樣?消除干擾後是否有改善?來判斷孩子的問題。據統計,近年來學齡兒童出現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比例高達12.4%,但確診的不到3%。不要一出現一些問題就給孩子貼上“多動症”的標籤,“多動”既是一個行為問題,更是一個心理問題。

建議不專心的孩子,家長在認真分析孩子的行為,如果確實不論做什麼事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可以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比如走迷宮圖、夾豆子、穿珠子等小遊戲,當然要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合理引導,循序漸進的提高孩子的專注力,使孩子在學習上能事半功倍。




夜聽風雨無


孩子不能專心學習,是因為平時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沒有上學之前玩玩具總是玩幾下就扔下了,久而久之也就變得三心二意。

想要將這樣的習慣改掉,還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比如,第一,嘗試每天讓他撿豆子,將不同顏色的豆子混合在一起,然後倒入一個盆中,讓孩子將同一種顏色的豆子重新放進不同的碗中。

第二,與孩子一起搭積木,選擇一個他喜歡的模型,陪他一起探索共同搭建,直到搭好為止,陪同孩子一起遊戲共同完成一個作品,不僅能在情感上給予幫助和支持,還能讓他體會到好好完成一件事是多麼快樂的事情。

第三,嚴格制定學習要求和紀律,該打則打,該罵就罵,必須讓他明白,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嚴肅的事,不能三心二意,學會要求自己,給自己制定目標,在學習的問題上,家長一定不能心軟,如果小的時候就不能嚴格要求,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更會替自己找藉口,那麼,學習也就成了一件令孩子和家長都萬分痛苦的事。

第四,孩子要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最好是在自己的房間或者家裡的書房,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開始的時候有家長陪同,慢慢的就可以放手讓他自己適應和成長。

第五,氛圍很重要,孩子剛開始接觸學習做題的時候,難免分心,不懂得如何自我管理,這時候需要家長去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比如,父母也放下電腦和手機各自看書安靜的學習,孩子的玩具都歸納到另外的地方,告訴他學習的時候,玩具是不能玩的。

能讓孩子培養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能讓他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方法有很多種,每個孩子所接受的方式不一樣,還是要根據孩子來制定學習計劃,硬碰硬不會達到好的效果。


玲子的廚房


從家裡的寶貝到幼兒園的小朋友,這是人生第一次角色轉換,大多數孩子剛入校時的“坐不住”,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只不過有些孩子因個性差異,在較長的時間裡還不太適應,表現出的這些正常“動作”,就被你們不斷放大,使之一律成為注意力的問題,甚至被無辜地關於“多動症”、“學習障礙症”等等。好動、坐不住。沒進幼兒園之前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玩什麼都有人依著,進入幼兒園沒有自由,得老老實實坐著聽老師講,還得有個過程。況且,三四歲的孩子喜歡活動,是正常的。如果強求他們連續坐個半小時以上,孩子肯定會坐不住。當然不排除孩子有多動症的病症。個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1.首先得去醫院排除多動症的可能,若真的是多動症就得向正規的康復訓練中心求助;

2.不要讓小朋友看電視過多。看電視或者玩手機過多導致孩子視覺注意力發展不足,破壞孩子的視覺注意力的持久性。

3.學習內容的難度與孩子不符。如果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對孩子來說太難或者太簡單,孩子也會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做一些與上課無關的事情。老師講課的內容也要能夠引起孩子的興趣,倘若老師講的內容死板生硬,孩子還能集中精神聽講才怪。

對於孩子總是做小動作的問題也難倒了許多家長,這個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對於這樣的孩子切記過多批評孩子。


鑫鑫相惜


引導為主。孩子小容易分身。

誠信互粉有圖為證


文哥的新年生活


這種情況只能是慢慢的引導,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家長千萬不要強制性的,而且這個年齡的孩子大人說話基本上都可以是明白的,多和他溝通交流,要讓他養成一個習慣,一個自律的習慣讓他知道上課是非常需要自己做的一件事情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學習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如果他學習的時候做小動作,你看見了,你就跟他說是不是這一題不會做呀,或者是說有什麼問題來問媽媽,你要跟他說不要自己在那裡想,這樣自己解決不了問題ha會三心二意的,媽媽會幫你一起解決的,沒事的時候還可以讓他和你一起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你說做事情一定要做好,和媽媽一樣,你看媽媽做事情有什麼了不會啦也需要你你說以後做事情要和媽媽一樣,不懂就問,不要在一個人想來想去





雙胞胎妹妹姐姐


孩子學習時總是有小動作,主要是專注力不夠的原因。這個需要循序漸進的培養,不能心急。孩子小,貪玩兒,這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試著一點點的改正。學習前先囑咐孩子喝完水、去完廁所再開始,中途不允許再去。規定學習時間,讓孩子有的盼望。學習過程中不去打擾他、干涉他,他做任何的小動作都不去理會,家長可以看看書或報紙,只專心看自己的就好了,他玩得沒意思自然就不會再繼續了。時間到了,要表揚孩子第一次的表現,以便鼓勵他繼續努力下去。他可能半個小時的時間沒有做出幾道題,但表揚是促進孩子成長的一種手段,下一次一定會比這一次做的多。一般六、七歲的孩子兩個月的時間就會養成專注學習的好習慣。


狐狸尾巴Amy


你要幫他把習慣樹立好,需要你的監督。

1.你給孩子佈置少量很容易完成的學習任務,告訴他你也要做大人的作業,你們一起pk,看誰做的又快又好。讓他贏一兩次,給他信心,並且對他按時完成作業給出明確的表揚,說他是個專注的孩子。

有些事情你越鼓勵他就越像,越像就會越來越真。

2.慢慢的你給他的任務越來越多,告訴他因為任務太多,為了不打擾對方,我們得分開各做各的任務,這時候你不需要監督他了。給他足夠的私人空間,前期,你可以悄悄在背後看看他的學校過程,一旦發現認真的狀態請立刻表揚他,也就一兩句好聽的話,孩子聽了他應該很開心的繼續專注寫作業。

3.這是個需要堅持一兩個月的過程,需要大人陪他慢慢改正。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你要足夠相信他可以做好。


小星星的光芒


想讓孩子學習時不再搞小動作分心,一是要培養孩子專注力,二是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我們很專心專注去搞一個事情時,或者當我們對一件事情很有興趣的時候,我們自然不會有小動作出現。反之就會心不在焉。

所以做家長的首先要搞清楚孩子喜歡搞小動作的原因是什麼?如果孩子不論學習還是做其他事情都是喜歡做小動作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是專注力方面需要成長了。如果孩子只是在學習的時候做小動作,那麼很大可能是孩子的學習興趣不強或遇到了學習難題時的不知所措。找到了原因,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針對性的協助孩子成長了。

歡迎留言繼續探討交流改變孩子愛做小動作的方法方式。


黃鉡仙


專注力的培養很重要。家長的陪伴也很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在家陪伴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放下手中的手機全心全意的去陪伴,和孩子一起閱讀,坐不住,可以先由剛開始的五分鐘慢慢的延續到十分鐘,然後再慢慢的持續更長時間,我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我們的方法沒用對而已!


婷婷642829988798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第一步先給孩子講一個故事或者一件事情 剛開始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這5分鐘不能有小動作 然後提問孩子故事的內容 人物 最後孩子講一邊提問家長,就這樣明天練習到十分鐘 二十分鐘堅持一段時間,還可以 下五子棋 象棋 圍棋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思考力。小孩子塗鴉也可以提高注意力。希望可以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