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被梅姨拐走的一个孩子找到了,可我心里却高兴不起来,我无法想象,一个父亲这十几年的时间是怎样度过的,我更不敢想,他该怎样面对和孩子之间的隔阂。破碎的家庭?真的能再完好无损的拼接回来吗?

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这让我想起电影《失孤》里的故事,这个充满失落,孤独,追寻的故事。

电影有三条主线,一条是刘德华扮演的父亲雷泽宽寻找走丢的儿子雷达。

第二条是井柏然扮演的寻亲小伙曾帅。


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还有一条,则是雷泽宽在寻找儿子的路途中衍生出来的一幕悲剧,一个母亲与他丢失的女儿。

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电影的剧情就不过多详述了,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超脱电影本身的现实意义。

寻找与救赎

《失孤》是一部特殊的公路片,不同于韩寒的《后会无期》,年轻人不再为迷茫而出发,而是为更有意义的东西而行走。井柏然饰演的曾帅给了我不小的惊喜,那种患得患失,迷茫的眼神带着少许期待,表现的游刃有余。在剧情表现上,他和刘德华,一老一小,一个丢失一个寻找,二者相得益彰,组成了公路上的一对“临时父子”。

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这一点不同于其他公路片,一般来说,公路片想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孤独,在广袤无垠而荒凉的土地上寻找自己的灵魂。

《失孤》却将大部分剧情安排在两个人身上,而且期间还有澡堂戏水等温馨的片段,豆瓣上很多网友批评矫揉造作,明明寻找孩子是孤独,痛苦的,却搞得像一部同片。

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我却不这样认为,首先,公路片讲的就是奇遇,任何逻辑内的事都有可能发生,曾帅出现并加入老雷的寻亲队伍,将原本贫薄的单向寻找,变成了一项互通灵魂的交流,我们知道丢孩子的父亲不易,可孩子呢?他们的记忆里甚至没有亲生父母的样子,对我的孩子常常被人们忽视,将被边缘的问题拿回到焦点的中心,我想这就是导演拍两个人的公路片的良苦用心吧。

一双白鞋

电影的主演我们都不陌生,与以往在港片里叱咤风云的刘德华不同,他这次在剧中扮演了一个憔悴,落魄的父亲。

它的造型很讲究,没刮的胡茬,黝黑的皮肤,破旧的衣服,杂着几根白发,是个典型老父亲的样子。的确,路途奔波,人声嘈杂,他穿不起也用不起好的衣服,然而,惹人瞩目的是,他一直穿着那一双不合时宜的白鞋。

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这是在影视剧里一种常用的手法,将一种感情或想表达的东西寄托在某种物品上,比如在《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中,白血病患者吕受益,每次出场都伴随着橘子的出现,一个橘子,沟通起了他和陆永的桥梁,也预示着备疾病的受苦难却依旧向往生的希望。

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再比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影片以黑白为基调,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推进剧情,没有配乐,这一切简单的表达,都是想烘托穿红衣服小女孩所代表的超越国界的"爱"

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老雷走过绵延千里的路,踏过高山,也走过低谷,他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方式,孤独的路上,穿着一双白鞋,那是他灵魂的寄托,一身破烂,吃泡面,风吹日晒又有什么关系,心中有路,便有方向,即使和孩子远隔万里,可为爱,山海可平。

如何面对苦难

老雷这个角色十分值得玩味,导演并不想让剧情停留在表面的寻找孩子,他试图讲述平凡普通人面对苦难的方式。

尼采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苦难是生活的常态,这世界上有比丢孩子庆幸的事情,你也有被丢孩子痛苦一万倍的经历,承受下来,像老雷一样,忍耐却不认,走遍天涯万里也要找到孩子。在寻找孩子的虚无缥缈中,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这也应了刘德华的一句台词,“只有在寻找孩子的路上,我才能感受到我是一个父亲”。这种朴素的英雄主义,是导演镜头外的语言。

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电影也证明了这一点,老雷送走了找到父母的曾帅后,在路上遇到了苦行僧,晚上露营的时候,老雷和僧人的一段超越现实的对话,将灵魂推向更高一层的深度,将苦难抽象出来,在宗教和文化中寻求慰藉和帮助。

后记

总的来说《失孤》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他没有将拐卖儿童的社会问题展开来讲,而是聚焦到个人,富有细腻情感的讲述找孩子的故事。虽然老雷最后没有找到孩子,但是在影片结尾,老雷踏向了延绵无际的远方,我就知道,“寻找”还在继续……我也希望,孩子们能早日找到回家的路,和家人团聚。

电影《失孤》:一部寻找孩子与救赎自我的公路片

阿岩印象|最有温度的电影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