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的你,能举例回答人思想是否有可塑性?有请好教师?

创新数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段故事。

01 留守儿童进高中

我在担任班主任的时候,班里面有个男生,相当调皮。小学和初中期间,父母亲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农村,带他一直读完了9年义务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留守儿童。好在他比较聪明,考取了高中。

进入高中之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没有能力来带陪读。虽然学校有公寓,但是他一再要求不愿住校,最后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房子住下了。从此,开始了他那令人头疼的高一生活。

没有爷爷奶奶的督促,这个男同学从此像一个脱缰的野马。尽管他每次向我保证一定老老实实地学习,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是,他从未遵守过。

从九月份开学,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接踵而至。



02 滑坡

离他住宿不远的网吧,老板到班里面来催要他的上网欠款;旁边的小店也来催他尽快交付所欠的800多元香烟钱;班里一个女同学的父母找到我说,这个男同学和他的女儿谈对象,并且纠缠不休,严重影响了这个女生的学习,便影响了他们的家庭;更有甚者,这个同学在欠了网吧一千元账后,去入室盗窃……诸如此类,大事小事不胜枚举。

作为班主任的我,比他的父母还“父母”。在我的辛勤努力下,他终究有了一点改变。

03 转变

后来,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是全校公认的美女教师,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绝非“漂亮”两个字可以概括。两个星期后的某一天,值日生在这个男同学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被揉成纸团的纸,展开一看,上面有几个蝇头小字:“杜老师,我爱你!”

第二天,这张纸条的内容就传的全班皆知了。班里人人看到这个同学的眼神都多了一种讥讽,他自己也觉得简直成了千古罪人。更糟糕的是,他听说纸条最终被交到了杜老师手里。他想,要是自己心中的女神---杜老师,把自己当做一个品行恶劣的小痞子,那么,他真是宁愿去死了!

等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杜老师进入教室,脸上一点异样的神情都没有。杜老师打开课本,从里面抽出一张有些皱痕的纸,并且读出了那句话……



班里切切的笑声瞬间变成了哄堂大笑。杜老师却没有笑,她摆摆手,等大家安静下来时,才说:“同学们,难道你们不爱我吗?” 全班同学愣了一下,紧接着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爱……”

杜老师笑了,“我就知道你们爱我的,就像我爱你们一样。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要笑话那个给我写了这纸片的同学呢?他只不过是替你们说出了心里想要的说的话呀。”

大家都出奇地看着老师,杜老师接着又说,“我很感谢这位男同学,他让我明白了,我这两个月来的心血没有白费,让我明白了你们对我深深的热爱。只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真正表达对老师的爱吗?”

又是异口同声的回答,“知道……”

杜老师甜美地笑道,“那么,同学们,就让我们用掌声,一起感谢这位同学吧,是他让我们明白了彼此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我们用这份爱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吧。”

掌声在班级里回荡很久,这位男同学抬起头,眼泪唰唰地掉了下来,此时他心里是感动和感激……

…………

又是一个教师节的到来,杜老师源源不断地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的祝福,那里面有着相同的一句话:

“杜老师,我爱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况是一个,当时正在高中求学的应该好好学习,并期盼享受“大爱”的中学生!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有爱心、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标准去塑造他们,他们的思想一定会迸发出进步的耀眼的火花!


圩鑫法务


作为一个带了多年班主任的老教师。我认为人的思想有可塑性。

第一,人都是会改变的,特别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人的性格也会改变,我带过的一个学生,原来不学无术,天天和一群孩子们违纪不学习。有一天来办公室给我说他要好好学习,他爸赌博欠了很多账,他家的工厂也因为效益不好停了。自从这以后很努力学习,后来考上了一本,现在在一个不错的公司上班。所以我认为一些事情会让人的思想发生改变。

第二,氛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如果一个班级纪律好,学习氛围好,很多同学在这样的班级里会改变自己去适应,因为从心理学来说,人是会去审视自己是不是和别人一样,如果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会有一种紧张和不安全感,这时候他就会调整自己。这就是从众心理。我班有一个学生原来已经是留校察看处分了,结果来到我们班级一年,由于大家都在学习,他慢慢的违纪少了,我又给他做了思想工作,后来他真的考上了一个体育本科。

第三,作为老师,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如果你给予一个学生希望,自信,给他讲的话积极向上,并给他目标,严厉要求,他真的会变得越来越好,如果老师每次只是批评一个孩子错了,完全否认他,他可能就真的越来越差了。一个每年都会来问候我的学生,他给我说老师那次我迟到了,你说同学,我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迟到,你一定是有原因的,但是,孩子就像一个人好好开车,他自己也不想撞住人,但是由于没有看清楚出了事故一样需要承担责任。所以老师理解你,但是你的行为一样要受到处罚。他说这是第一位老师没有直接批评他迟到。他觉得我很理解他,他不想让我失望,以后没有再迟到。高三一年进步,考上了一个还可以的学校。还有一个同学在考了我班第一名时说老师我还是害群之马吗?当时我就震惊了,原来有一次他和我班原来一直第一名的同学玩耍,被我批评了,我无意说了一句,他却一直记得,并且要证明自己,当他考了第一名就这样问我。这件事后,我一直很注意自己的言行。

所以我认为人的思想可以改变,特别是老师,一定要记着自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我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注意自己言行,做一个优秀的引路人。支持的请给我点赞吧。


高中师者


每个人都会成长,所谓成长当然包括思想的改变。我认为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在改变人类的思想。

从小学生的身上去发现这个变化过程,

  • 例一,我们班上有个男生生活习惯很差,进班第一件事就是把鞋子脱了,然后脚丫放到桌子脚甩来甩去。除了喜欢语文数学课,其他科目课上完全不听,还破坏纪律。而他有挺喜欢我的,下课喜欢围着我,还想摸摸我的衣服什么的。

于是,我逮住机会告诉他,我其实挺喜欢你,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就是老师很爱干净,喜欢讲卫生的孩子,你看你的手永远是黑漆漆的,我都怕你弄脏我的衣服,然后上课时候看你没穿鞋的样子,真的不愿意走到你边上去。从那天起,他记得经常去洗手,每天穿的很干净,再也不在教室里脱鞋子了。

  • 例二,曾经遇到过学习基础很差,完全失去学习兴趣的孩子。他对我说,老师,我是真的听不懂,我连最基本的英语单词都不认识,所以我上课不听讲,您别责怪我了。

我问他那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呢?要知道浪费上课时间是特别可惜的。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看有用的书,我看到他对文学有兴趣,就帮他借了很多书。后来他考上高中,成长一名演说者,还参加了很多比赛,得了奖。

  • 例三,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很多家长发现幼儿刚开始会自主选择的时候,他们不喜欢看到东西被放在瓶子里盒子里,仿佛他们有强迫症,只要看到装好的东西,就会把东西倒出来。

这只是他们的简单思想,当家长告诉他把东西装起来,是为了整洁,为了保护这些东西不让老鼠吃掉,他们就再也不会和家长唱反调了。

人的思想的确有可塑性,无论是谁在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环境熏染之下,思想都会有变化。


童心闪闪




渔樵之人W


作为一名小学生的班主任,总结日常点滴如下:

1 班级要有班风:健康、好学、向上……

2 思想上有正面引导:班级评选班级之星,每两周评一次,让学生推荐本班同学,说说他们的事迹。有劳动星⭐、纪律性、进步星、体育星、团结星等等。

3 开展有效的班队会,加大宣传力度。家长会、黑板报、中队角……可以宣传的渠道都不放过。

几年下来,我们班各项成绩都优秀,连续两年评为区级先进班集体。


清风末末


人的大脑,天生是具有可塑性的。是可以由你自己改变的。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你在某一方面的心智是空白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自我改造,它就可能变成你的特长。这点,从人类的进化发展就可以看出来了。

在古代,那个时候的人类,思想简单,人们也没什么追求。仅仅就是每天吃饱穿暖就够了。但是,后来经过慢慢的进化,学会了应对风险,学会了发明创造,学会了很多的技能和智慧。直到今天,人们的大脑,已经变得高度发达,变得相当复杂。再比如说,不同行业的人,他们学会的技能也不一样。神父的大脑里装的东西,一定和建筑师,商人的不一样。

改变思维,可以有两种常见的途径。一种是环境的刺激。一种是自我发自内心的改变。一个山里人,或者农村人,走出农村,来到大城市,那他之后的所见所闻,就一定不同于他的家乡。在包罗万象的大都市中,人们的智慧和智慧相互碰撞,再加上不同行业有着不同运作方式,就非常容易让一个人发现到一些感觉很新奇的东西,从而让他找到方向,充满力量。然后,就开始了为理想而奋斗的一生。



用户63747143830


这一个话题一一思想是否具有可塑性,答案是肯定的。思想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内涵之一,意识形态是一个大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至于装什么怎么装,一般都由施装者和被装者决定。施装者首先是父母,其次是教师,还有被装者所接触的其它人或事物,包括看到的如书本知识和听到的一切,可谓包罗万象。那么被装者会有选择地接受,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可以说,就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人在成长成熟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不断认识不断提高,这就体现了思想的可塑性。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有效培养干部同学就是一门艺术,从而拥有一支团结向上而强有力的班级管理小团队,于班主任工作是多少重要!也为这些孩子将来步入社会进入管理队伍导了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曾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男生学习成绩很优,品性也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决定任命他为班长。不久之后,这孩子的父亲来校找到我,提出孩子不再当这个官儿,怕影响学习。孩子似乎也有了这个意识。如何说服家长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要让一个成年人接受你的观点还真得摆事实讲道理,从而与你的思想产生共鸣来支持你的工作,而转变学生就容易多了。再说个例子。那是二OO八年上学期,因工作小调整,不再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这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因奶奶太强势而至儿媳离异,两个孩子成绩都非常优秀,且很有胆量有组织力有号召力。读小学时就因一事打过举报电话,到了初中两兄弟还组织寄宿生罢餐。初中毕业后这两兄弟来到学校看望我,也出乎意料。但我就是利用这次机会和兄弟俩进行了畅谈,把两次事件放一起让他们有了深刻的认识。高中毕业兄弟俩都考上了重本,后来都考上了研究生。在大二时,兄弟俩都给我发来微信,要不时你x老师,我们兄弟俩也许还在老家呆了。

几十年的教育工作,让我也收获颇丰,尤其是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也不忘初心,坚持了文道统一的育人观念。


心晴一号


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其实是性格,不是思想。有时候因为思想的改变,性格也会随之改变。所以说,人的思想绝对是有可塑性的。

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特别害怕领导,认为领导就是和群众对立的人,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就会渗透给学生“远离领导”“不当领导”的思想。二十年来教过的学生中很少有当领导的,可能和我对他们的影响有关。

如今,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时代发展需要更多更优秀的领导者,所以我就会经常鼓励学生,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当领导,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为社会多做贡献。

所以从我自己的思想都会发生改变来看,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的思想可塑性该多强!


高老师语文讲堂


思想是否具有可塑性,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思想?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很难用一句话表述清楚,但大致包括知识、价值观、情感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再谈是否具有可塑性才更容易些。

第一,知识肯定是可塑的,一般都是逐年增长。从不知道1+1=2到知道微积分,从不知道形状到知道量子黑洞等等,都是教育的基本作用。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的思想肯定会发生变化,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种改变。

第二,价值观也是可塑的,但与年龄有较大关系。三岁看老,说明幼儿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阶段,在这期间孩子如果能建立起来尊重、合作、规则、公平等价值观,将来就将一直持续地拥有这种价值观,反之亦然。当然,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相关人员、经历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并不必然因年龄增长而不可改变。

第三,情感也是可塑的,但随年龄增长可塑性降低。年龄越小,情感波动越大,小朋友刚刚吵完架接着手拉手一起玩很正常,但成年人就更难些。小时候的爱恨变化很快,而且往往黑白分明,大一点就会接受灰色地带,可以爱恨交错。年龄再大一点,情感就会更稳定,爱什么恨什么,看什么顺眼,看什么不顺眼基本不会有大变化,很难改变。

思想极其复杂,影响因素具有多重性,其塑造过程更是牵涉方方面面,实在难矣。但思想对于人的行为又具有持久的指导价值,塑造思想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塑造思想很难,但教育工作者却都前赴后继地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的重要原因。




聊聊教育那些事


思想当然可以塑造,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都可以被更好的塑造。

以前在一个全封闭学校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女学生个性很强的,跟同学一言不合就动口角甚至动手的,以前是她动手打人,再那里待了一年多,后面跟同学有矛盾,知道跟老师和教官反映,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思想的转变,进步!以前她根本不想读书,后面还是学职业技术去了。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当然要一个人思想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人就会顿悟!

当然我们一般所说的思想转变是往积极方面,好的方面进步!常言道,学坏如下山,学好如爬坡!很多孩子不良想法,行为,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很多时候当然解铃还须系铃人,但是很多时候他人也是可以让他们心里的坚冰融化的,这就需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样才有转变的大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