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謀反,歷史上這一對父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歷史很詭異,發生了很多讓人驚奇的事情。在明朝,有這麼一對藩王父子,同樣野心勃勃想做皇帝,同樣打著“靖難”的旗號,同樣在封地起兵造反,同樣想奪侄子的皇位,但是,最終結局卻大不相同。老子革命非常成功,最後做了皇帝,並開創一代盛世留名青史;兒子卻把謀反弄得隨便高調,搞成一場鬧劇,一箭未發乖乖投降,最後被侄子活活燒死,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笑柄。這對天差地別的父子就是明朝燕王朱棣和他的兒子漢王朱高煦。

同樣是謀反,歷史上這一對父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朱元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就把自己的兒子和侄孫分封到全國各地為藩王。朱元璋這樣設想:“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但是事與願違,這一制度的實施卻為大明王朝留下了動盪混亂的隱患。

同樣是謀反,歷史上這一對父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朱允炆

太子朱標去世以後,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並把皇位傳給了他,是為建文帝。建文帝的一些叔輩藩王內心不服,依仗權勢多行不法。建文帝深感各地藩王勢大難制,於是著手實行“削藩”。建文帝遂先後廢除周、齊、湘、代、岷五位親王,打算再削燕王朱棣。由於朝廷削藩矛盾激化,朱允炆與朱棣之間的博弈逐漸激烈。經過一番戰爭準備,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打著清除朝內奸臣“靖難”的旗號,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同樣是謀反,歷史上這一對父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朱棣

《明史》如此評價朱棣:“王貌奇偉,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誠任人。”朱棣率領區區燕方一地20萬兵將,對抗100多萬強大的中央政府軍,屢次損兵折將,陷入絕境。但是雄才大略、剛毅堅強的朱棣憑著過人的勇氣和膽略,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最終攻佔南京,建文帝自焚。 朱棣登基,史稱明成祖、永樂帝、永樂大帝。朱棣勵精圖治,採取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措施,在位期間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開創了長達33年的“永宣盛世”,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一代帝王。

同樣是謀反,歷史上這一對父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藩王叛亂

歷史驚人的相似。27年後,明朝又發生了一次打著“靖難”旗號的藩王叛亂,只不過這次叛亂的主角換成了朱棣的二子漢王朱高煦,朱高煦要奪的是侄子宣宗朱瞻基的皇位。

同樣是謀反,歷史上這一對父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朱高煦劇照

朱高煦年輕時勇敢善戰,靖難之役時隨燕王征戰多年,在幾場關鍵戰役中,當朱棣陷入即將兵敗絕境時,朱高煦奮勇突陣,立下了大功,為朱棣所倚重。朱棣曾親暱地撫著朱高煦的背說“汝努力,世子多疾。”但朱棣即位後,卻立朱高熾為太子。自恃有功而又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多次陰謀離間朱棣與太子關係。

朱棣封朱高煦為漢王,封藩在雲南,別有用心的朱高煦屢不就國,多次改封。朱高煦在府中私募軍士,縱容士兵在京師內外掠奪殺人,並僭用乘輿器物。朱高煦圖謀不軌的想法弄得路人皆知。朱高煦又私造兵器,陰養死士,招納亡命,漆皮為船,教習水戰,朱棣得知大怒,當面訓話,將其衣冠奪走,掛在西華門內。幸有皇太子朱高熾極力營救,才免予治罪。朱棣削減朱高煦護衛,讓其就藩山東樂安州(今天山東惠民),便於就近監視。朱高煦抵達樂安後,策劃謀反更急,太子朱高熾多次寫信勸誡,朱高煦竟然不聽。聞朱棣駕崩,朱高煦更加蠢蠢欲動。朱高熾即位10個月後也死了,太子朱瞻基從南京奔喪,朱高煦派人在路上伏擊,因事出倉促未能得逞。

同樣是謀反,歷史上這一對父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朱高煦劇照

太子朱瞻基生性聰慧儒雅仁愛,從小就讓叔叔朱高煦忌憚。當時朱棣曾命太子朱高熾及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皇太孫朱瞻基同謁孝陵。太子朱高熾體肥重,且有腳病,需要兩邊人架著掖部行走,經常失足。朱高煦就在後面輕蔑地說:“前人失跌,後人知警。”皇太孫朱瞻基應聲稱:“更有後人知警也。”朱高煦於是回顧色變。朱瞻基即位後對朱高煦多方安撫,仁至義盡,朱高煦仍不收斂,於宣德元年(1426年)8月起兵反叛,並沒有創意地學他老爹打出“靖難”的旗子。

同樣是謀反,歷史上這一對父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親率10萬大軍御駕親征。兵臨城下,明宣宗並未立即攻城,命放箭書到城中,曉以利害促令投降。城中有很多人慾逮捕朱高煦獻城,朱高煦狼狽非常,於是密遣人上奏宣宗,乞求寬解,並約定明日早晨出城歸降。朱高煦將要出降時,手下人阻止,說寧可一戰而死,也不願恥辱地束手就擒。朱高煦稱城小無法獲勝,忙不迭地出城投降了。仁慈的朱瞻基沒有殺他,把他和兒子們安置在京城。有一天,朱瞻基來看望朱高煦,朱高煦不知哪根神經短路,竟趁朱瞻基不注意,伸腿把他絆倒在地。朱瞻基命人用一個300斤重的大銅缸把朱高煦扣在地上,當時並無殺他之意。蠻勇的朱高煦卻頂著缸到處亂跑,朱瞻基忍無可忍,命人在缸上積炭如山,火燃銅熔,朱高煦活活地被燒死了。他的10個兒子也隨後全被殺死。

同樣是謀反,歷史上這一對父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朱高煦被燒死

智勇有大略的朱棣對上有點迂腐“仁柔少斷”的侄子朱允炆,完美勝出在情理之中。“性兇悍”少文無智且自不量力的朱高煦碰上聰慧仁愛但並不迂腐的侄子朱瞻基,完敗也在預料之中。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