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小孩四五岁都会背诗词、讲故事,自己家的孩子每天只知道看动画片,有必要着急吗?

二哥小阮的vlog


4、5岁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很正常,没必要着急。


如果说需要注意的话,那就是不要让孩子看太长时间的动画片,对眼睛不好。


上小学后,每个学期都会有体检。现在孩子视力不合格比例上升,据说跟看电视、看手机太早太长有关。


另一方面,作为家长,我们也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看动画片这点来引导孩子学习知识。


我女儿已经上小学了。每晚她刷完牙后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时,我还要稍微收拾一下。


这时我就把手机给她,让她看一些动画形式的课程,有数学的,也有英语的。


一般一集20分钟左右。基本上,她看完一集,我也收拾停当,就可以关灯休息了。


网上这种资源很多。女儿上小学前,我就找了蓝猫的拼音教程给她看。用这个办法学拼音,孩子不反感,印象还深刻,比上学前班还好。



记得我小时候也挺喜欢看动画片的,《聪明的一休》《花仙子》《唐老鸭和米老鼠》等看过好长时间。


这些动画片不仅仅有娱乐消遣的功能,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也从中领悟到一些小伙伴相处的原则,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动画人物中获取勇气和毅力……


总体来说,我并不完全反对孩子看动画片。只要能好好利用它,不光不会影响孩子,还能促进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增长知识,何乐而不为?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课堂


以我教育自己孩子曾经走过的弯路为例,来给问题中的妈妈提一些建议和忠告。

很惭愧,孩子婴幼儿时期,我的教育是缺位的。没有任何早教,没有陪读,没有陪玩。那个时候我一心沉迷于自己的工作,孩子则交给姥姥,或者电视或IPAD。

孩子从出生,一直到小学4年级,平时在家里的状态基本是:我在看书或写作,孩子在看电视或iPad(做完作业后),孩子爸爸在健身,互不相扰。



这种对孩子疏于管教的结果是: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比别的孩子慢一拍。在别的小朋友已经能流利表达内心想法和要求的时候,孩子语言依旧停留在只会蹦词的阶段。回家问他学校的事,很少能有说清楚的时候。至于说诗词歌赋,讲故事更是奢谈,话都说不利索还能期望什么呢?

到了小学一年级,孩子学拼音那个难啊,让我在辅导的时候差点气得背过气去。小学语文造句,总是造得颠三倒四,组词也是经常出问题。作文思维也是奇离古怪的。前几天回看他小学由课内诗歌扩写成的一篇作文,都笑哭了(见下图第二段)。孩子不仅语文不行,数学也让人挠头,到了小学6年级计算还在掰手指头。



责任缺失,放任不管的结果是:到了小学5-6年级,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小升初的巨大压力。孩子成绩上不去,意味着小升初可能会沦落到收底校的风险,那样对孩子的前途影响太大了。

回顾孩子的小学6年级,我觉得是我感受到的人生压力最大的阶段之一。整整一年,我几乎把重心全部集中到了孩子的学习上,天天都在琢磨怎么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可以说,孩子小学5-6年级,我对孩子的教育走的是“生拉硬扯”,“拔苗助长”的方式。万幸我的孩子比较乖巧,不叛逆,高度配合我给他制定的学习计划。

一年多突击,小升初的结果还算理想。但也有瑕疵,孩子的语文成绩拉分比较严重,这就是他童年教育缺失的代价。语文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功夫,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记忆和诵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这种特点就对父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孩子的早期阅读,父母需要持之以恒的陪伴,这种陪伴要一直坚持直到让孩子“习惯成自然”。这个阶段,父母的角色不可或缺。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很多父母,都是在懵懂走完很长一段路后,才蓦然惊觉自己的教育缺失,这个时候肿么办呢?要个老二从头再来吧。

问题中的父母,孩子才4-5岁,这个时候还来得及。陪读,陪伴,让孩子与电视,iPad保持一定的距离,引导孩子进行一种更有意义的阅读探索,这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关爱。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我觉得你还是太放纵孩子了,所以才会如此,我女儿四岁到五岁的时候唐诗三百首背了一遍,包括将进酒,月下独酌,梦李白三首,还有杜甫的唐诗也备课好多,每次她们学到唐诗单元,老师都让她站在讲台上,教别的小朋友读唐诗,好逗,,幼小衔接班前半学期学的好,后半学期学的很差劲,是我一点一点慢慢教的,幼小衔接班毕业,今年暑假,唐诗宋词三百首写了一遍,读了一遍,现在刚一年级,节奏虽然快,但是感觉她学习不费劲,也很爱学习,昨天晚上回来写的第一单元词语过关,真的完美过关,有这样就行,同时我们还每天都学习英语,听英文绘本,可能前期语感积累的多,词汇量大,会用泰语,英语,韩语,日语互相切换唱歌,我空间主页最后有她唱泰语歌曲的视频,一本正经的小表情好逗,明天就要考英语等级了,实话,很紧张,但是看人家对答如流轻轻松松的样子感觉心里很安慰,有这样就行……



诸葛筱蝶


我家小侄子跟楼主说的情况差不多,四五岁的年纪,一天到晚嚷嚷着要看电视剧,要玩手机,我嫂子为了省事,通常就把手机随手一扔丢给孩子,甚至几个小时不管不问,非常不好。


很开心,楼主有这样的认识,是一位负责任,为孩子着想的家长。


我是非常不赞同孩子每天花大量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孩子自控力差,很容易上瘾,养成恶劣的习惯。好习惯都是从小开始培养的,家长的省事、忽视,可能会使孩子染上恶习,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2、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严重影响孩子的视力发展、心智发展。现在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带起了眼镜,绝大部分跟长时间看电子产品有关。其实,长时间沉迷电子产品,不仅损害孩子视力,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同一个班级里,会发现,爱看书的孩子懂得更多,表现的也更加机灵,而喜欢看电视的孩子,思维往往就会迟缓很多。


3、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发展。现在的网络和电视,缺少把关,很多信息不适合孩子观看,长时间看这些信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发展,可以说是损害身心健康。

如果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作为家长一定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不能为了省事,就不管不问。在育儿的道路上,今天家长偷的懒,早晚都得还回来。那么,为了防止孩子长时间看电视,让孩子爱上阅读、诗词,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一是,用好“微习惯”,从最小的行动开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所谓“微习惯”,指的就是微小到不能失败的习惯,可以从一天阅读一页书,一天少看五分钟电视,一天背一句古诗等微小的习惯开始。既能让孩子快速适用,也能让孩子乐于接受,还不会失败。


二是,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不要让没时间成为不陪伴的借口,工作忙,可以利用每天早起半小时,或者晚睡半小时的时间,处理工作事务,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处理杂事,再或者分清轻重缓急,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确保每天都能有一定时间陪伴孩子。


三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进步。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刷手机,不在孩子面前看电视,多在孩子面前看看书,或者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父母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一任老师。



我是文澜,一名认真的班主任老师,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欢迎关注我哦


文澜育儿


今年春节的时候,正好陪着孩子在看电视,中央一套在挑战不可能这个节目里头,请来了一位5岁半的小男孩,挑战唐诗300首。

其中抽出单独的几句填空,小朋友马上就能填出所有的答案,还能完整的全篇背诵。

孩子当时还没有开始启蒙唐诗,只是跟我诵读过上卷的声律启蒙和三字经,也没有做过任何的唐诗的诵读启蒙。

当时看完这个小朋友的表现,他非常的羡慕。

就不断的和我说:我也想这样,我也可以的。

我就对他说,你看这个小朋友今年5岁半,可能在他三岁的时候,家人就在给她不断的听唐诗。他也不断的读,如果三天就能记下一首诗,用了三年的时间,背熟唐诗三百首,完全不是问题。

你要是想和他一样,那你也需要每天固定的抽出一点时间,去学一学新的文章,背一首唐诗,然后,不断的巩固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个小朋友的刺激,从那天起,孩子真的和我一起,开始听唐诗,用两天的时间把一首诗记熟,再过几天复习一遍。

从春节到现在差不多一个多月时间。统计了一下,我们也慢慢熟读会背诵了十几首小学生必背的唐诗。

最重要的是,他并不是很机械的去背诵,而是和我一起学习这首唐诗,诗人的背景,每一句的意思。现在背诵对他来说,并不是一项很辛苦的事情,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办法,他也在学习古诗的内涵找到学习唐诗的乐趣。

其实,想要让孩子和其他人一样,学会一些东西,最重要的还是家长是否做好了准备,有没有想清楚如何学,如何教?有没有真的安排足够的时间给孩子做好学习的计划。

现在的孩子家长焦虑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外界的信息给予的太多,自己无法分辨出,到底什么是最应该让孩子学的,在孩子这个年龄里,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同样的焦虑,我也有过,当看到同样年纪的孩子,英语启蒙,一年或两年已经有了很好的提高,而我自己的孩子,明明和他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也一样在做亲子阅读,学习英语分级阅读,可是效果却真的差了很多。

当时也非常的急躁,给自己和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后来慢慢的调整过来心态。因为发现,真正学习是不应该让孩子处于被逼迫的状态。而这样强迫式的学习效果,非常的伤害亲子关系。

如果孩子学习成果并不是很好,应该考虑的是,学习方法是不是有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个方法适合其他孩子,对我的孩子是不是有用?我的孩子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

每个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所以也是,最有资格为孩子做出学习规划的老师。家庭的作用永远是高于学校,而家长的态度,肯定是最能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


安家妈妈的小世界


我是铭宝阅妈,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答友说的这个我还真经历过呢!我在女儿四岁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间教她一首唐诗,一开始的几天很感兴趣,背诵的也快,可是渐渐地就开始各种偷懒与推迟了。 因为每次看《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有女性选手出现的时候就会思考,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这么厉害呢?不行,从今天开始我要制定计划,将女儿也培养成如武亦姝、陈更一样的佳人。所以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会教女儿背诵一首唐诗,想想那段时间真是美好啊~

可如今孩子快五岁了,这项活动已经搁浅了半年多了。“妈妈,我不想背了,我觉得《弟子规》比你这个唐诗有意思。”或者“妈妈,太难了,我记不住啊!”或“妈妈,瀑布是什么意思?银河不是在外太空的吗?”......你会发现本来以为就是背诵的简单事情,在孩子那里一点也不简单。所以如果真的要给孩子从小培养诗情,大人要下的功夫也是要十足的,如果不是,那么中途而废的可能性太大了!因为对一首诗的背景与知识不了解,真的很难满足孩子对诗歌的想象!

再有就是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也不错。我家很爱讲故事,只要说到讲故事,就是妈妈最乖的女儿。但是要背诗,和玩玩具一样,是间歇性的。而对于孩子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是特别浓厚的,最多也就能骗她三次,之后再想骗就难了!

虽然看到别人家孩子各种才艺在身的时候心里多少是会有些在意的,但是经过实际操作之后,也就没有那么着急了。因为如果父母的准备没有做好,孩子也不敢兴趣,那么很多时候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那还不如让孩子快乐地享受童年呢!

虽然伤仲永的故事有些极端,但是我还想相信国家教育大纲的,也相信孩子发展的天性,在进入小学之后会奋起直追的。咱们父母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国家教育也是这么规划的。相比较孩子的博学,我更在意孩子是否觉得快乐吧。毕竟知识可以还可以再学,孩子的童年只有那么几年!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交流讨论!


铭宝阅妈


不着急是假的。我曾经就很奇怪,同班的小朋友数数早就数到一百了,我们数五十还要提醒着。有的小朋友特别爱学习,老师发的超纲数学题,一两天就做完了。英语单词也记得特别好。刚上中班,那拼音写的整整齐齐。



回头看看自家熊孩子,每天就是看动画片,这个公主那个公主,一说写作业,先嚎半小时。人比人真的会气死人。当时我就很急躁,还没咋滴,就输在起跑线啦?

于是我就做了几天错误示范,还好宝爸制止了。他说有的小朋友启蒙晚,不要跟别的小朋友比,这个时候就是玩,幼儿园还能玩玩,给她点空间。我听了不禁有些自责,曾发誓不逼小朋友,健康快乐最重要。现在自己又在做什么?



有的小朋友喜欢学习,有的小朋友喜欢玩,做父母,佛系些。那些四五岁诗词背的贼溜的毕竟是少数,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早期教育涉及的太多,一部分孩子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还有一部分因为很多知识都掌握了,上一年级后有可能会上课不认真,松懈。

教授的知识,在他所能接受的范围。有的小朋友启蒙晚,你着急也没用,该会的时候自然就明白了。以我女儿为例,小班给的数学练习册,中班寒假的时候拿出来,终于会做了。前段时间学拼音,学前面忘后面,还总是混。今天我考考她,竟然很多都记住了。



家长急,急在心里。不要把压力给那么小的孩子。更不要说别人家小孩怎么优秀的话。孩子小,需要的是鼓励和表扬,不要打击他们的自信心。适当的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不务正业的喵


你好,我家孩子今年4岁半。对于题主提出的别人家孩子会背诗、讲故事,自己家孩子只知道看动画片,这个其实没有必要着急,但是需要进行一下反思,为什么孩子只知道看动画片?

孩子把看动画片特别当回事儿,主要是家长引导造成的。我们家孩子有一段时间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不给看就哭闹。后来我们全家在一起反思了一下问题。

1.家长在家里忙着做饭,家务的时候,给孩子安排的项目就是看动画。我家是奶奶晚上去接孩子,回来之后做饭,有时候忙不过来,就让孩子一个人看动画片。慢慢的,孩子觉得这个时间是可以看动画片的,所以每次都要求看。

2.吃饭的时候,不能很专注吃饭,就看一会儿动画,一边看一边喂,这个特别不好。

3.饭后,吃水果的时候看动画,一边吃一边看。

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最后,我们全家规定好,只有每天晚上8点才可以看10分钟动画片,比如《小猪佩琪》一天最多只看2集。每天幼儿园放学后,给孩子报名一个兴趣班,主要是运动类的,上完课回家就吃饭。吃饭时间不能看动画片。其他时间有空闲,就给她讲古诗,讲故事。

这些决定大概执行了,大半年,现在孩子也不怎么看动画片了,古诗也会了不少,报名的表演兴趣班也很有成效,现在会讲很多故事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然爸靠点谱


我家大宝、小宝这两天因为看什么动画片争得不可开交,大宝想看《芭比娃娃》,小宝想看《汪汪队立大功》。如果播芭比,小宝就躺到地上哭;如果播汪汪队,大宝就嚷嚷着不公平。没办法,只好看两集这个,看两集那个。



动画片色彩丰富、故事性强,孩子很容易被吸引。寒假期间孩子有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如果放任孩子看动画片,孩子自然痴迷其中。

这两天我和娃爸就有意识带孩子走亲访友,孩子有了玩伴,一起玩玩奇趣蛋、小猪猪,几个小玩具就能玩半天功夫。有时几个孩子一起不着地的疯跑,就没有功夫闹着看动画片了,照顾起来不要太省心。



我和娃爸准备趁着没开学,带着孩子去附近景点看看,让孩子逛逛庙会,吃些有特色的小吃,看看民间艺人的表演,体味一下传统的年味。

参观元宵节的灯展,看看做工精致、形状多样的灯笼,拍几张美美的照片,一不小心发到朋友圈,坐等被点赞留言、羡慕嫉妒。



每天早晚花十多分钟时间背一首古诗、讲几个故事,大宝、小宝有时背错了,是会被群嘲的。两个小家伙背的不亦乐乎,有事耽搁了,改天就多背一会。这样细水长流反而比一板一眼的教孩子效果要好一些,起码孩子没有抵触心理。

所以家长也不要着急,诗词、故事不是一天两天学会的,从今天开始,每天学习一点点,等到孩子上小学估计数量就很可观。


俩宝娜妈mn


身为家长,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心里都会着急,我认为别人家四五岁的孩子,会背诗词,讲故事,自已的孩子只会看动画片,身为家长着急正常,但不必过于焦虑。


其实身为家长,我也同样有过如此的想法,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如此优秀,再看自已的孩子,只懂得吃喝玩乐,后来反思别人家孩子优秀的原因:


一,家长从小注重培养


现在的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的早教班受热捧。像我身边有些朋友,孩子才一岁多,就开始送去早教了,从小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发展,但费用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的。


二,家长言传身教,孩子养成习惯。


家长比较注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平时生活中,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培养,平时家长不是只会看电视,玩手机,有时间就陪伴孩子阅读,认简单的字,背诗词。孩子因为从小耳染目睹,养成了好习惯。


看到别人家孩子优秀,对比自已的孩子,家长都会产生着急的心理,造成这样心态的原因如下:


一,家长的攀比心


平时看到家长一起,讨论的是自已的孩子,更多的是各种的攀比,我身边的亲戚,就有这样的现象,宝宝的时候攀比体重,身高,幼儿时候就是早教班,幼儿园攀比的是兴趣班,感觉孩子们,都成了炫耀的工具了。


二,家长的焦虑心


有的家长本来是抱着佛系心理,认为孩子的童年就应该快乐,自由,所以平时都没有想过学习,但受身边人影响,发现自已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开始产生焦虑心理了,担心小学后,成绩跟不上。又感觉浪费了许多时间,自责心理影响下,孩子又不配合学习,就会产生焦虑心理。


其实每个孩子的发育兴趣不同,不必要同别人孩子比较,为了避免这种着急心态,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学会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喜欢的东西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背诗词,有的却喜欢唱歌,像我儿子他的记忆力不错,他记诗词可以,但却记不了数字,因为他不感兴趣,而且我发现在好多动画片,教育意义非常好,我有时配合动画片,教育他一些人生道理,从动画片他也学会礼貌习惯,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这样也挺好的。


二,孩子的兴趣可以慢慢培养,不用同人攀比。


要知道自已孩子的优点,从各方面多加培养,没有必要同别人孩子攀比,因为每个孩子喜好不同,做家长的要平常心对待,像我儿子现在五岁了,虽然经常教他阅读,但他也只能背简单的古诗,数字也认识不多,看动画片倒是记得一清二楚,我同朋友表达过焦虑,她说以前她女儿也一样,但现在六年级了,读书成绩一直是班上前三名,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懂得找学习的方法就好。


家长要根据自已孩子的优点,多加培养,不要同别人孩子比较,取长补短就是了,五岁孩子可以,多培养专注力,平时家长也不要玩手机,不能让孩子太依赖电视,可以教育孩子学习,但没必要同别人的孩子攀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