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和西方古人是怎么不约而同地把一年都化成365天,并且把一年的年初都定在冬季末?

三文愚


中国有古代两套历法,一个是阴历一套是24节气,阴历记载月亮的公转,比如说的15的月亮圆,用阴历记载的每个月的15日,是月圆时期,同时还有潮汐,24节气是记载太阳的,也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记载植物的,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就是哺乳动物的生理周期又是和月亮的公转比较接近,


奋斗的落魄子弟


西方是阳历,年是按照地球公转周期算的,月就是把年十二等分,后来发现等分不了,以及这个皇帝生日哪个皇帝喜好等乱七八糟原因,给每个月分的多少不一样了,尤其从二月取了两天。而中国农历是阴阳历,就是用月亮太阳两个标准。以地球公转周期计算年,再以月亮公转周期计算月,所以我们中国农历每个月15都是月圆之夜,而西方阳历是没法简单判断出几号月圆的。之所以叫农历,是我们中国人又加入了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所以东西方年都是365天,是因为东西方都是按照地球公转周期算年的长度的。这点要比中东和印度的历法科学的多。

而过年都是冬季末,是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冬季人都比较闲,春秋夏都要忙着农业生产,只有冬季适合庆祝。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冬去春来符合道家的阴阳,此消彼长,符合阴阳八卦对天地万物的解释,这时候在阴阳交替的时候,选择一天做为一年的终点和起点。据说最早过年是夏天。

公平的说,现在看农历依然比阳历科学的多,无论用不用指导农业生产,对季节和气候的契合,农历都比阳历强很多。比如二十四节气惊蛰,以后就有雷雨天气了,这些判断阳历是不具备的。再比如说春分秋分,太阳是在赤道上方,赤道和黄道重合,这一天白天夜晚一样长。而冬至夏至太阳是在南北回归线上方,冬至是白天最短,夏至是夜晚最短。等等都说明中国的农历比阳历更加科学有用。但也没必要特别骄傲,毕竟现在用的农历历法是明末传教士帮着制定的。


朝阳之晨


回答的人都很搞笑……还乱扯一通西方公历,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其实中国农历目前称号是把中国古代的农历(月亮历)、皇历(太阳历、二十四节气出处)混在一起了,中国古代官方只采用认可皇历……翻翻老皇历!

把西方历法的润年(366天那年)合理分配……与中国皇历是一一对应的!你们自己也看看清明节总是4月5日前后一天、偏差源于366天那年放置不符合规律!

西方历法源于埃及,12月22日左右(冬至)是深冬定为新年……但不太冷,中国皇历源于中国中原,冬至太冷,2月4日左右(立春)定为新年……!

由于地球文明都在北半球,所以历法以北半球阳光射角为准!

现在的公历定的1月1日新年也很牵强非常误导人(圣诞节后7天创造世界),应该是目前12月22日(或12月21日、冬至)这天是北半球太阳最弱之日、从这天开始日照时间一天天变长……

中国的皇家标准新年是:立春(2月4日左右)!定在这个节气原因:古代中国中原猫冬刚刚结束!但中国历法由于皇家把历法与国运相连、刻意保持神秘感……普通百姓查皇历都要找人,百姓把月亮历大年初一用来新年开始,但也过官方新年:立春,还得"春大于年"!

其实全世界一开始都采用月亮历计时,分清日期……因为当时的水平只能靠月亮圆缺这个容易的规律来记录!西方人现在的记载中还有留有不少……经常定在月圆之夜,当然阿拉伯国家更多,现在还是月亮历(伊斯兰历)也同时采用!

当后期发现,月亮历有重大缺隙……对农牧业更甚,也由于人类进步……终于发现太阳历才适合地球气候变化规律!西方称格里高利历(前儒略历)……中国称皇历(二十四节气出处)!


新晴辛静


中国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是略币驱逐良币,大家不觉得我国的农历更准确吗,春节时春天就到了,而公历新年元旦却正处于寒冬


丐中丐中丐


这是对自然的感性认识

  •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周期性变化,春夏秋冬年年如此,则定为一年!
  • 地球自转同样周期性变化,日升日落365-366次就是一年,只是统计数据!
  • 同样月亮周期为一个月,刚好12次,同样统计出12个月!
  • 这与西方东方没有关糸,如同渴了喝水,饿了吃饭一般,属自然规律!
  • 从春开始则来源植物生长,尤其是草本和落叶目,冬藏春生界限明确!
  • 同样十进制东西方通用,根本认识就是人体同类最多的手指是十个!
  • 二进制,十六进制同样存在!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中国现在使用公历,也就是西方的历法,所以在你看来中国和西方的历法一样,其实中国的历法与西方的历法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每年的第一天,西方的是元旦那一天,至于为什么,没有原因,就是那么定的(出于宗教)。

中国是以立春那一天为新年的第一天,并由此开始春夏秋冬,至于为什么,那得看黄道。

中国有24节气,这个西方没有。

中国的历法是以月亮为中心,辅之以黄道(简单理解太阳的轨道),所以又叫阴历(月主印),而以黄道为历法的叫阳历(太阳主阳),而西方就是洋历(不是阳历),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历法。

阴历与阳历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闰月等,二者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


观上灵云


间单回答:一年365天中国同西方历法的参照计算不一样,但结果相同。中国是以月球铙地一周计算的,误差垒计成天,构一天就29+1天,差或不构1天就一月29天。如还有误差就调整成三年加一润(月)。西方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计算,误差调成大月(31天)和(30天)再误差就规定成在二月份(28/29)


农民一老翁


历法其实是天文学的发展,以天体运动规律为基础制定的,参照物不同,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差不多,因为真理只有一个,两拨人都发现了,只在降低误差的处理上不同

中国古人和西方古人对于历法存在的区别

中国的农历,月长度参考月亮公转周期,年长度参考地球公转周期,有平年和闰年,闰月之分

古代历法系统

农历闰年多一个闰月,因此一年平均有383.8978天,而农历平年平均有354.3672天。)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置闰法”,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平均为383.8978天,称为闰年

西方的历法,参照物是太阳,每隔四年一闰

西方历法系统

也叫格里历,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约每3300年误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点回归年的365.24237日,即约每8000年误差一日

农历年初的定义

中国古代是农耕国家,年初起源于农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太阳过黄经三百一十五度为春季开始,是为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草木开始萌芽,农民开始播种。

阳历年初的定义

根据神话故事来的:一月跨越旧年和新年,在罗马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雅努斯(Janus)的守护神,生有前后两副面孔,一副回顾过去,一副眺望未来,一月因其得名。


风影大人的世界



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立竿见影这件事,发现太阳照射万物万物的影子长短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拿来一个杆子立在地上观察,发现正午的时候影子最短,在拿尺子量影子的长度,逐渐的人们知道了时辰,再后来人们发现夏至这一天正午影子最短,冬至日正午影子最长,两个冬至日之间距离三百六十五天左右,所以才得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这个结论。


但是中国实行的是农历,西方人确定的是阳历,西方的阳历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人们根据观察天狼星以及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最终确定了一年分为三百六十天,后来又把每四个月定为冬季夏季雨季,然后最终还留出了五天年终祭祀总结的时间,最终决定一年为三百六十五天。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农历,西方人有西方人的阳历,现在我国则是实行阳历,但是过年习俗什么的还是按照我们国家的阴历来过,之于为什么都把过年放在冬季,很可能是冬季万物都休息了,人类自然也需要休息总结放松吧,等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要开始新的劳作了,新的一年就又开始了。


婉兮历史


中国古人和西方古人都把一年定为365天,不是巧合,而是正确观察自然现象的结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人观察得更细致一些。因为中国古人不仅观察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还观察并总结了月球、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所以不仅知道一年是365天,还以月亮的运行规律为参照,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余数定为润月,使月份的来历有了依据。这也说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比西方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