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系喜歡研究小排量渦輪增壓,而日系多數堅持自吸?

德系廠商大範圍推出渦輪增壓新動力系統,而日系廠商迄今只有極少數涉足渦輪增壓這項技術(不算日產GT-R這類超跑)。下面給大家看看其中緣由!以查到歐洲市場出售的各款車型(具體到發動機和變速箱形式)的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所以有這麼詳細的二氧化碳數據,是因為他們要徵收二氧化碳排放稅。我選了兩組同檔次德、日系車進行二氧化碳排放值比較,包括1.6自然吸氣對比——豐田Auris(歐版卡羅拉兩廂)1.6對大眾Golf 1.6;1.4L自然吸氣對比——本田Civic 1.4對Golf 1.4(因為Auris沒有1.4L排量,Civic沒有1.6L排量,所以用了兩個不同車型,不過它們都算是日系車的標杆);這兩者我們再加入大眾Golf 1.2TSI和1.4TSI分別與之對比。然後升高一級,用歐版雅閣2.0、2.4對大眾帕薩特2.0,再看看新帕薩特1.8TSI和2.0TSI的表現。

為什麼德系喜歡研究小排量渦輪增壓,而日系多數堅持自吸?

為什麼德系喜歡研究小排量渦輪增壓,而日系多數堅持自吸?

這一組涵蓋了同排量汽油機和新一代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對比,可以說明不少問題。先看前一組,在自然吸氣的較量中,無論是1.4L還是1.6L規格,豐田Auris和本田Civic都明顯出色比同排量的Golf要優勝。而用上新一代渦輪增壓的Golf 1.2TSI和1.4TSI,數值就直逼或反超日系最佳水平。在排量較大的組別,帕薩特2.0L自然進氣的排放值同樣顯著落後於雅閣的2.0L和2.4L,但改用渦輪增壓後的新一代帕薩特1.8TSI和2.0TSI,就明顯反超雅閣。

可見,單就排放水平這一項來看,日系在自然吸氣領域要比德系出色;而德系引入渦輪增壓後,有後來居上並反超之勢。當下的歐洲市場,由於還未正式執行最嚴厲的法規,日本廠商現在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在排放數據上還是足以生存,競爭力也不比德國廠商拿出的最新渦輪增壓發動機差多少。但我們可以看到德系廠商在大力研發渦輪增壓動力後,確實已經開始扳回他們在小排量自然吸氣領域的傳統劣勢,有從日系手裡收復失地的可能性。

放眼未來,法規終將趨向嚴格。而目前來看,渦輪增壓的確是應付未來法規最有效的技術手段。因此可以預計,日系品牌也將逐步涉足渦輪增壓陣營,甚至不排除他們手裡早已有技術儲備,只等合適的時機推出(前面我也說過,日系廠商在把新技術推出市場方面是比德系廠商保守的)。同時我也要提醒大家,不要完全否定了自然吸氣技術的發展前景,例如馬自達推出的新一代Sky-Active發動機,就是堅守自然吸氣陣營、但排放與節能性均達到世界最高水平的新案例,而豐田的混合動力、日產的純電動系統,如果在成本上取得突破性發展,排放指標要比歐洲、德國人祭出的渦輪增壓還出色得多(從上面的網站裡可以查到,縱觀整個市場二氧化碳排放最低的還是混合動力車型)。

回到開頭的問題:渦輪增壓是否代表先進?相信大家應該看出我的觀點:用自然進氣還是用渦輪增壓,只是技術方案A或B的選擇,並非先進與否、研發態度積極與否的評判準則。如果一定要說出差異,我認為這樣說無妨:在歐洲法規明顯對渦輪增壓技術有利的這個時期,自然吸氣技術有向渦輪增壓轉化的大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