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丸”爷爷顾方舟:一生做一事

他们,是战士,也是“国士”。

每当重大疫情蔓延时,科学家临危受命“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与生命赛跑,与病魔较量。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称谓叫“国士”,形容那些才德盖世之人。此刻,我们庆幸,也自豪。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句话,是对顾方舟人生的最好写照。

2019年1月2日,一个晴朗的冬日。

“糖丸”爷爷顾方舟,平静地走了,享年92岁。

“健康对于生命,犹如空气对于飞鸟,有了空气,鸟儿才能展翅飞翔。珍惜生命,爱护健康。”这是他给世界、给他最爱的人民深情的寄语。

“糖丸”爷爷顾方舟:一生做一事

一颗小小糖丸,几代中国人的记忆。它不仅控制了中国脊髓灰质炎,更让千百万儿童免于罹患小儿麻痹症。

小时候每次打完疫苗针都会得到一颗甜甜的糖,曾经以为这是打针不哭的奖励。那时候几乎没有孩子知道,这颗糖丸也是一种疫苗,是使我们所有孩子远离小儿麻痹症危害的“宝物”。而发明这颗糖丸的他却一直身居幕后,很少被世人所知。

他就是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顾方舟。作为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科技攻关的先驱者,顾方舟研发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让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

顾方舟,1926年出生,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有一双巧手的顾方舟舍弃了待遇高、受尊重的外科医生职业,选择了从事当时基础差、价值低的苦差——公共卫生。在他眼中,当医生固然能救很多人,可从事公共卫生事业,却可以让千百万人受益。

“糖丸”爷爷顾方舟:一生做一事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生病的对象主要是7岁以下的孩子,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由于病症是隐性传染,开始的症状和感冒无异,一旦暴发,可能一夜之间,孩子的腿脚手臂无法动弹,如炎症发作,孩子更可能有生命危险。

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江苏南通大规模暴发。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大多为儿童,其中466人死亡。病毒随后迅速蔓延到青岛、上海、济宁、南宁等地,一时间全国多地暴发疫情,引起社会恐慌。

1957年,刚回国不久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他首先从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攻克脊髓灰质炎的战役,首战告捷。

接下来的考验就是疫苗研发的技术路线,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活疫苗与死疫苗两种疫苗相比较,死疫苗虽然安全,但是低效;活疫苗虽然高效,但是安全性存疑,有可能个例会出现严重反应,且两种疫苗的成本差别巨大,1人份的死疫苗成本相当于100人份的活疫苗成本。

冒着极大的风险,顾方舟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和经济基础,大胆判断:中国只能走活疫苗的路线。卫生部采纳了顾方舟的建议。

“糖丸”爷爷顾方舟:一生做一事

为了进行自主疫苗研制,顾方舟团队在昆明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一群人扎根在距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昆明西山,与死神争分夺秒。

就这样,一个挽救百万人生命健康的疫苗实验室从一个山洞起家了。顾方舟自己带人挖洞、建房,实验所用的房屋、实验室拔地而起,一条山间小路通往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梦想彼岸。

生产基地的建设面临着资金少、交通运输困难、物资紧缺、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的困难。顾方舟后来回忆说:“那时候没有房子,住都没地方住,搭起炉灶来就那么干,吃也吃不饱,可是大家咬紧了牙关干。”

9个月后,疫苗生产基地终于建成了。研究所几乎是建在一座荒山上,研究人员只能在漏雨的实验室中开展工作。他说:“人可以饿,猴子是做试验用的,绝不能饿着。”

临床试验怎么做?

中国首批减活疫苗研发生产之后,在猴子身上试验成功,但是动物成功不代表人类就能成功。怎么做临床试验?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糖丸”爷爷顾方舟:一生做一事

面对这些副作用还不明确的疫苗,顾方舟选择做人体试验的方法,竟是自己首先喝下去!10天后,安然无恙,说明疫苗成功了?又一个重要问题萦绕心头——成年人本身大多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而小儿麻痹症高发还是孩子,对成年人有效不代表对孩子也有效。必须证明这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那么,找谁的孩子试验?谁又愿意把孩子给顾方舟做试验?

顾方舟毅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瞒着妻子,给自己几个月大的儿子喂下疫苗。

对于一个刚做父亲的人来说,这比割肉还要心疼。一旦失败,他的孩子面临的就是瘫痪甚至死亡。然而为了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他义无反顾。实验室一些研究人员作出了同样令人震惊的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这次试验。经历了漫长而煎熬的一个月,孩子们生命体征正常,第一期临床试验成功了。这个时候,一向坚强的顾方舟哭了,和同事们抱在一起哭了。随即更大规模的二期临床试验开展,2000人,全部成功。

1960年,全国正式打响脊灰歼灭战。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流行高峰很快被遏制下来。

然而,首批脊灰活疫苗生产出来后,又有了新难题。怎样才能让疫苗既方便运输又让小孩爱吃呢?顾方舟想到,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闻名于世的脊灰糖丸疫苗问世了。

“糖丸”爷爷顾方舟:一生做一事

除了好吃外,糖丸疫苗也是液体疫苗的升级版:在保存了活疫苗病毒效力的前提下,延长了保存期——常温下能存放多日,在家用冰箱中可保存两个月,大大方便了推广。为了让偏远地区也能用上糖丸疫苗,顾方舟还想出了一个“土办法”运输:将冷冻的糖丸放在保温瓶中!

这些发明,让糖丸疫苗迅速覆盖祖国的每一个角落。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疫苗,从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病例数继续呈波浪形下降。

1981年起,顾方舟从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入手研究。1982年,顾方舟研制成功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试剂盒......

历经40年的不懈努力,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被阻断。小小的糖丸,让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以万计的儿童免于致残。

2000年7月21日,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中国正式成为消灭脊灰国家,这也是人类继消灭天花之后的又一个伟大成就。

一颗小糖丸,造福无数人。一辈子,他尽力了,勤勤勉勉只为报效国家,回馈人民;一辈子,他为中国儿童健康创造了一个“奇迹”;一辈子,一颗颗脊髓灰质炎糖丸甜蜜了多少人!

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老校长,顾方舟总是说,“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值得!”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而在协和史上,无数贤达,为国为民奉献自己。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所说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句话,是对顾方舟人生的最好写照。医学和人类健康这一终极目标联系在一起,就不要怕医学之路遥远,不要怕路之艰辛。

心存使命和责任者,其行为自会卓然于众。

【恒昌公益邀您献爱心】

白衣天使情义深,

大道至简只缘真。

感君忘我天伦泪,

大江歌罢赤子心。

恒昌公益、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新京报我们视频 联合启动战“疫”天使守护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