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那不是普通的戰爭,而是一場意識形態的戰爭。”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相約聖誕節再聚的五人

2013年出品的德國電影,從5個青年人的視角,講述了納粹德國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下,德國普通人的成長與煉獄。

據說,當年這部作品以劇集的形式一上線,便在德國收穫了極高的收視率。父輩們真實而沉痛的經歷,值得一代人的全民沉思。

故事在五個十分要好的青年人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相互送行後拉開序幕,之後鏡頭移向五個人的不同經歷和視角,講述了從1941年德蘇戰爭爆發到1945年柏林被盟軍攻破的四年間,他們各自在不同境遇中目睹的戰爭面貌,以及這些經歷帶給個人成長的疑惑、糾結與思考。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熱愛讀書的Friedhelm

三男兩女,原本興高采烈地約定著聖誕節再相遇,然而希特勒“三個月滅亡蘇聯”的計劃在莫斯科會戰之後徹底破滅了。再次回到當初聲色犬馬的柏林,已經是4年後,且僅三人倖存。

三男中,Wilhelm一出場便是一名已經受過戰爭洗禮的尉官,他的弟弟Friedhelm熱愛哲學,他們都應希特勒的號召應徵入伍,成為納粹侵佔蘇聯的一杆“槍”;另一位是猶太人Viktor,他原本會子承父業成為一名優秀的裁縫。

兩女中,有愛慕Wilhelm的Charlotte,那時青春活潑渴望熱血報國的她,立志成為一名女護士赴前線救治傷員;而她的好姐妹Greta與Viktor是一對戀人,她美麗活潑,歌聲動人,夢想著成為一名歌星。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最歡快的時光

從戰爭伊始,Friedhelm便說,“戰爭會暴露出我們最壞的一面”,那時他眼裡心裡都表露出對這場戰爭的質疑,大抵那是善於深度思考的哲學愛好者,對戰爭進行冷靜分析後得出的結論。然而在那樣一個全民狂熱的年代,個別人的清醒在大局面前一無是處,他甚至無法選擇跟隨自己的心,只能在不情不願中背上槍支上了戰場。

然而同歷戰爭的五個人,只有Friedhelm是自始至終都清醒的那一位,也是受傷最深沉的那一位,以至於他在最終可以生的抉擇面前,選擇了死亡。那是歷史留給清醒智慧之人的絕路。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得償所願成為戰地護士的Charlotte:在一身鮮血、滿地哀嚎的醫院裡,她丟掉了少女的純真,然而她最終活下來是因為支撐她活下去的良善仍在


Charlotte是一個閃閃發光的角色,她美麗大方,善良而心懷正義。也許我們這一代人永遠都無法理解,為什麼這般純淨性格的人,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會沒來由地一方面生出對猶太人種族的仇視,另一方面又急切地渴望著為戰爭貢獻青春。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Charlotte

一開始只有Charlotte是全身心地相信著這場戰爭,並且為之付出了熱情和力所能及的努力,她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戰地護士。

然而現實給她的當頭一棒,便是手忙腳亂、滿地哀嚎的傷兵,簡陋的手術檯上鮮血流滿床單,而病人幾番掙扎與搶救後仍然無力迴天的視覺與心靈的衝擊。所以戰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而無論為了什麼,犧牲這麼多士兵的性命發動戰爭真的是正義的嗎?

Charlotte的堅強也出乎我們的意料,她迅速收起了小女孩的膽怯懦弱,帶著冷血的眼目投入到了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拯救生命的“使命”當中。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戰地醫生

然而正如Friedhelm所說,“戰爭會激發出人性的惡”,所以與本性的善良純真角逐的“惡”的Charlotte也慢慢浮現出來。

她先是舉報自己挑選的助手莉莉亞是一名猶太人醫生,儘管她親眼目睹了莉莉亞妙手回春、鎮定自若地處理了許多傷兵,也曾與她促膝長談袒露心扉。Charlotte的舉報是我從始至終都無法理解的“惡”,只能解釋為整個日耳曼民族對猶太人骨子裡的恨意。

之後在得知暗戀多年的Wilhelm死於戰爭之後,她又迅速與戰地醫生同床共枕了。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重見Wilhelm時,Charlotte放聲痛哭

哪怕是在2020年的今天,德國社會整體的開放度也並不高,對於混亂的男女關係接受度也不高。可以想見,當時心中一直對Wilhelm心存愛戀的Charlotte,大抵是渴望著能將完整美好的身體留給自己最愛的人的,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才邁出了委身醫生的那一步。

那是對美好愛情的絕望與放棄,最後的美好過後,在無法預見明天的戰場裡,她已經無所謂生亦無所謂死,只是在機械地完成著身為醫者救死扶傷的使命。

是在戰爭快要結束,劇情快要落幕之前,我們才在Charlotte身上看到了殘留的良善的影子。

早已經對戰爭失去信心的她,在聽聞傷員不願重返戰場之後,冒著違紀被舉報的風險,幫助傷員加重病情以便他能回鄉療傷;之後又在蘇軍只差幾百米便攻陷戰地醫院之時,心繫投靠德國的蘇聯女孩索尼婭,以致自己被蘇聯士兵強暴,險些命喪當場。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儘管在那個眾生皆苦的戰爭年代,被一個士兵強暴的痛苦與生死比起來,實在算不得什麼大事,但對一個心懷純真善良的女孩的摧殘,卻仍令人心痛。

好在,她最終在變身蘇聯軍官的莉莉亞的維護下活了下來,因為“冤冤相報何時了”,這般戰爭下人性的光輝,著實需要十分的智慧與胸懷。

Charlotte最終倖存下來,是因為在經歷過戰爭的冷酷、陰暗與惡之後,心底仍舊殘留著人性的良善,恰是這些美好支撐著她活下來,活下去。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美麗妖嬈的Greta:一邊清醒地看著戰爭,一邊固執地追求夢想,然而夢碎即身滅

Greta是一個不太討喜的角色,從頭到尾都十分自私,既不看重國家的興亡,也不悲憫於人命的流逝。除了最初對Viktor的在意,讓她不擇手段委身道貌岸然的已婚政府官員Dorn,獲取通行證外,她所有的作為便都是為了自己的“星途”了。

她無疑有著一副美妙的嗓音,唱起歌來絲絲入骨,像極了當年上海灘上的靡靡之音,有著魅惑眾生的魔力。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演唱中的Greta

我小小的心臟,只為你跳動,倒數著時間直到你的歸來,然後你把我擁入懷裡;我小小的心臟,已經開始夢想幸福,在故鄉期待你的歸來,我知道你馬上就會回來,深情地,你看著我,我們的嘴唇輕輕地碰合,我知道你就是我的男人;我小小的心臟,不能停下來,讓我整夜無法入眠,跳著都是為了你;我小小的心臟,帶著對你的渴望,如果你問我,它將告訴你,“是的,我屬於你。”“是的,我屬於你。”

她慣於擺動柔弱的腰肢,畫著精緻的妝容,搭配豔麗的服飾,心甘情願成為Dorn的情婦,並在他的支持下成為活躍在一線的夢想中的大牌明星。

Greta的“惡”從一開始就伴隨著她的夢想顯現了。原本她若是生活在和平年代,心懷成為明星的夢想也合情合理,但她偏偏生在戰爭年代,再有這樣執著的追求便顯得格格不入惹人眼。加之她為了夢想不惜代價,全然不顧周邊發生的性命與變故,對社會變遷的冷漠,種種皆是不能被時代原諒的自私。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她帶著在柏林、巴黎甚至世界各地巡迴演唱的夢想,來到了營地勞軍,在那裡碰到好友Friedhelm兄弟和Charlotte。一別多年,他們早已錯過了齊聚聖誕節的約定,而幾多患難的人心也早不是當初的模樣。

後來遇到德軍撤退,眼見Charlotte面不改色地處理傷口噁心的傷員,她知道那是戰敗的氣象,而戰爭將在不久的將來結束。狂傲自大的Greta在公眾場合宣稱“戰爭失敗”的言論後被捕入獄,原本以為腹中的孩子可以作為跟Dorn談判的籌碼,卻沒想到披著羊皮的狼殺起“狼崽子”來竟然毫不手軟。

Greta在牢獄中過著岌岌無名的日子,戰爭讓她的夢想破滅了,所以無論戰爭停止與否,她都沒有了活下去的支撐,夢碎後只有身滅。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被槍決時的Greta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猶太人的代表Viktor:幾經生死的“倖存者”,他除了愛情與“活下去”,再無所願

希特勒奉行的民族主義政策,挑動了滅絕猶太人的全民行動。

就像我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世上會有人以殺人為樂一樣,我同樣無法理解希特勒以“殺人”為目標的狂熱種族主義,據說二戰中,曾有超過六百萬猶太人死去。

Greta以為她委身Dorn能為Viktor換來一張去往國外的通行證,然而她到死也不知道從頭到尾Dorn都沒有想過要幫助Viktor逃離。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Viktor

Viktor出了柏林之後就被塞進了集裝箱,原本會和大多數的猶太人一樣被運往死亡之地,然而幸運的他跟隨波蘭姑娘鑿洞跳下火車,撿回了一條命。之後兩人結伴同行,在隨處可為戰場的迴歸路上,先後遇到善良的農場主兒子和游擊隊隊長,最終被戰場上的Friedhelm所救,活著回到了柏林。

導演對Viktor是極其溫柔心軟的,從始至終都懵懂沉默的角色,十分符合猶太人的人設和當時疲於奔命的戰爭態勢,除了對Greta的惦念外,我們在這個男人身上看不到任何情感表達,只有沉默和對“活下去”的執念。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一路逃亡的Viktor和波蘭姑娘

他甚至沒有立場去思考這場戰爭的正義與意義,更無暇顧及倒在他身邊的人命,因為他本身便處在最底層備受壓迫與殘害的階層。無論有沒有答案,他都只能面對,只能在生的本能面前努力活下去。

於他而言,活下去本身便是意義,是民族的延續。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真實的戰場:隨軍出征的Wilhelm和Friedhelm,在無數次“殺人”或“被殺”的抉擇中,他們最直接地目睹了戰爭的鮮血與死亡,也最早開始堅定地質疑“戰爭的意義”,滿手鮮血之後只有死亡是最終的答案

哥哥Wilhelm是弟弟的長官,然而最初弟弟十分牴觸戰爭,他用各種彆扭的方式逃避著正面交鋒和對決。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弟弟,哥哥→

在所有人都認定他是個懦夫的時候,我卻在他眼底看到了“不屑”,那是一種看透了“無意義”卻無法言喻,只能通過彆扭的行動來抵制的“清高”。

他知道身邊那群年輕的小夥子,心中都堅定地信仰著希特勒,相信“元首”的謀略會帶領德國打贏戰爭,根本沒有人願意聽到“戰爭的意義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論調,所有人都心甘情願地活在一個美好的“幻境”裡。

然而隨著身邊同行的戰友一個個死去,新鮮的面孔又源源不斷地填補上來,軍隊的士氣似乎永無止境地高昂著。

只有清醒的、記憶力好的那一小群人,總是將“死亡的碎片”一遍遍在腦海中回放,終於“死亡”變成了離人心最近的恐懼,他們丟失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少輕狂,變成了“希望自己比對方活得久”的老兵,心中只剩下“活下去”的信念。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戰爭只會把我們最壞的一面帶出來

哥哥Wilhelm在一次不可能勝利的戰爭中,爆發了長久以來對戰爭的懷疑,在眾目睽睽之下“戰死”後逃走了。然而不幸的他,又被抓回去,忍辱偷生地活到了戰爭結束。

從前不願意開槍殺人的Friedhelm,後來冷酷無情地殺了許多人:他提議讓蘇聯的農民去趟雷;他為了活命,披著蘇聯人的衣服從電報站逃走;農民被槍決時,他給沒有準頭的新兵行刑對象補射;跑出穀倉的波蘭小孩被他一槍斃命……他對剛來的新兵說,“有時候不能把自己當人”。

Friedhelm在戰爭前後的變化是最顯眼的,像他一般心思深沉的人,“不屑”時擲地有聲,忽然有一天決定了接受命運的安排,“服從”起來同樣擲地有聲。認同或不認同的價值觀,在執行層面,他總是能做到極致,所以他穿著軍裝活到了戰爭最後的一刻。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Friedhelm

原本可以舉手投降保留性命,但他卻在交待完懷中的五人合影之後,義無反顧地走向了死亡。

其實,他真的已經無路可退,儘管蘇聯紅軍可以接受他為俘虜,送他回家,但在戰爭中“不把自己當人”的歷練,已經讓他丟掉了原本的自己。那個愛讀書愛思考的美好青年,無法接納滿手沾著鮮血的自己,也無法再抬起頭好好面對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

所以死亡於他而言,更像是種贖罪和解脫,也許在黑暗的盡頭,他能夠遇見最初的自己,重新描繪生命的藍圖。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現實思考:

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是從戰爭發動者德國人的視角,重新審視與思考戰爭的可怕,以及經歷戰爭之後,人們對於活下去的意義的尋覓。

1 戰爭態勢下,盲目從眾的心理很可怕:戰爭的狂熱與戰爭的意義不同


希特勒是一個天才演說家,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從生活拮据的青年一躍成為政黨的頭目,並摘得政府元首的冠冕。他煽動人心、教化民眾的能力,有目共睹。

所以才會出現年少天真的人如Charlotte,對戰爭的推崇和對猶太人的敵視,並且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被大眾的狂熱推著走,全然忘記去思考“戰爭的狂熱”是否真的等同於“戰爭的意義”。

在一個全民皆閉眼,渴望被“元首”希特勒帶領著逃離艱難的時代,個人在決策以前的冷靜思考,比和平時代更顯意義重大。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2 在深重的災難面前,越清醒越痛苦:經歷人性的扭曲後,只有死亡才是解脫


從頭到尾都活在清醒狀態下的Friedhelm,是五人中活得最痛苦的。

他從一開始就看到了“戰爭會暴露出人性最壞的一面”,之後又冷靜地看著自己的靈魂被丟棄在戰爭的血肉模糊裡,他在行屍走肉中一步步丟掉了活下去的信仰和意義,是最可悲也最令人遺憾的一個群體的代表。

在最深重的災難面前,糊塗是福,而人心越是清醒,越是被傷害得體無完膚,最後甚至連活下去都顯得蒼白無力,只剩下死亡。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3 人要活下去,總要留下些心底的美好


我們在這茫茫人世行走,原本就渺小如塵埃,生的時候一無所有,死的時候也無法帶走什麼。若是生命還必須裹挾著痛苦泥濘,那我們活下去的動力和意義到底要去何處尋找?

無論何時,總要在心底留下一片柔軟美好之地,才能聊以慰藉人性的惡與世事的艱辛,才能得到生存下去的勇氣和理由。


豆瓣9.6《我們的父輩》:在“毫無意義”的戰爭裡,越清醒越悲痛


戰爭已經過去幾十載,然而我們回顧歷史,再多的學習與沉思都不為過。

願再次面臨當年的境況時,所有人都能做出理智正義的抉擇,所有的辛苦與智慧都能付諸有價值的歷史,再不復現“無顏赴生”的Friedhelm,也不再有“夢碎身滅”的Greta。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轉發,也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