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值得阅读的文学书嘛?

解焱


我来推荐一下法国大文豪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雨果(1802—1885)全名为维克多·雨果,是法国的文学象征,就像英国的莎士比亚、中国的李白。

雨果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是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榜样!不过浪漫主义只是抒写技巧,现实主义才是其作品的内核、精髓,这也是雨果的伟大之处。《悲惨世界》就是这样的代表作,是雨果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的故事梗概

《悲惨世界》从构思到完成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可以说是雨果一生的沉淀!

小说主要围绕一个男子(冉·阿让)、一个女子(芳汀)、一个孩子(柯赛特)展开。冉·阿让是贯穿始终的人物,由其串起形形色色的人物。

冉·阿让为了养家糊口而去行窃,结果被关进监狱。出狱后他想工作,但戴着“罪犯”的帽子,他不被外人接受,生活难以为继,于是再次行窃。失主的原谅让他决定从新开始,他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还当上了市长。

漂亮的芳汀遇人不淑,被抛弃后生下私生女柯赛特。生活的艰难让她最终沦落为娼妓。柯赛特从小被寄养,备受欺辱。

为了搭救一个无辜之人,帮助芳汀母女,冉·阿让带着柯赛特踏上逃亡之路。

孩子代表着未来。在母亲、冉·阿让的呵护下,柯赛特长大成人,收获了美好的爱情,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也是雨果的一种期许。

《悲惨世界》之所以是巨著,是因为它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画面,比如战场、起义、贫民窟、法庭等待。用小人物的故事来呈现大时代,在大时代里抒写小人物的悲惨、无奈、抗争,由表及里,发人深省!

小说的光辉

三位主人公都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他们代表着无数的穷人。雨果要为他们鸣不平,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在文明鼎盛时期,只要还存在社会压迫,只要依仗法律和习俗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给人类的神圣命运制造苦难;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沉沦,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一些地区还可能产生社会压制,换言之,也是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只要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这一类作品就不会是无用的。

名为“悲惨世界”,雨果其实在向往着一个人人都可以幸福的完美世界。而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超越时空,不分国界与肤色!

我一直强调,品读雨果的作品,得意识到他首先是个诗人、戏剧家。

诗人练就了他一颗烂漫的心,作品语言优美、精准,诗意盎然,甚至可以当为字典,就像我们的“三言二拍”。

戏剧家的经验,让他构思的情节、矛盾充满戏剧的张力,环环相扣,令人拍案叫绝!

这两点在《悲惨世界》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所谓眼见为实,赶紧找来读一读吧!


你喜欢雨果的哪些作品?你心目中的文学经典有哪些?欢迎评论、交流,关注我的头条号“宰云白文学”,一起领略文字的魅力!


宰云白文学


在世界文学的阆苑里,俄罗斯伟大的诗人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是值得推荐阅读的。

莱蒙托夫(1814一1841)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伟大的诗人,他在小说创作上造诣也是非凡的,他出生于莫斯科贵族军官家庭,幼年丧母,由外祖母抚养长大。他天资聪颖,中学时代开始写诗,他的成名作《诗人之死》及名篇《帆》,早已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读书界曾产生深刻印象。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写作于1840年,标志着莱蒙托夫创作的最高成就。

小说由5篇各自独立而相互联系的故事组成,通过对主人公毕巧林的若干生活片断的描写,展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贵族青年的精神风貌及其命运,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和矛盾。

毕巧林是个出身于贵族世家的青年军官,风华正茂,聪明敏感,精力充沛,意志坚定,胆量过人,堪称是青年贵族中的狡狡者。他蔑视庸俗,空虚的浑噩混日子的生活。对上流社会深感厌倦和不满,他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渴望有所作为,但却找不到高尚生活的目标。盘绕在他脑海中的问题是:“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我生来是为了什么目的呢?"“我猜不透这使命是什么……,毕巧林尽管有聪明智慧的头脑和无穷的精力,但找不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他的悲剧就在于此。正因为毕巧林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他感到苦闷,无聊,以至于放浪形骸,玩世不恭,把过剩的精力,青春的生命精力空耗在荒唐和冒险上,以寻求刺激,填补心灵上的空虚。在塔曼小城,他在好奇心和冒险欲望的驱使下,去跟踪一伙走私贩,结果是自已的财物被偷窃一空,还险些被推入大海丧命。在温泉疗养地,他挑逗并不爱的梅丽小姐,为的是借机与旧情人维拉幽会,他刺激自命不凡的小军官的虚荣心理,使他当众难堪,他不仅玩弄梅丽公爵小姐的感情,也使真正钟情于他的维拉陷于深深的痛苦之中。他还在决斗中打死了格鲁希尼茨基,因而被流放到边远的高加索地区。

在高加索,他又不择手段地抢劫了契尔克斯姑娘贝拉,在千方百计地赢得了她的爱情后不久,又觉得“一个蛮女的爱情比上流社会的贵妇的爱情并不好多少,这蛮女的的无知和单纯跟贵妇人的妩媚同样地使人厌倦“,从而对贝拉逐渐冷淡起来,从而导致贝拉的惨死。

此后他又和个信仰宿命论的军官打赌,用实弹手抢对准脑袋,开动扳机,看是否能将人打死,以证明人的生死是否有定数……。然而,无论是爱情和友谊,还是种种荒唐行为,都无法弥补精神上的空虚,反而使他更加痛苦。他把自已比作梦见美酒佳肴的饿汉,醒来倍感饥饿和失望,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同时也给周围的人造成痛苦,使自已感到不幸,也是别人不幸的原因!

毕巧林成了一个冷酷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以我为轴心,从不顾他人的利益,更很少考虑社会问题。他自己也承认“说句老实话,除了自已以外,我对一切都相当冷淡“。“我最大的快乐一一就是要使我周围的样样东西都服从我的意旨。"

他毁了别人的生活,贝拉,梅丽,维拉等人都成了他贵族利己主义的牺牲品。这是当时社会阴暗心理的写照。毕巧林是一个半是恶魔半是天使的矛盾式人物,具有二重性格的人物:他得天独厚,聪明机敏,渴望行动,愿意迎接风暴,感到自已负有"崇高的使命",但又看不到所追求的目标,在生活中找不到位置,他孤傲,鄙视庸俗,厌恶上流社会种种虚假,但他自已灵魂处却十分空虚,行为乖戾,到处惹事生非,他内心又热血沸腾,勇敢刚毅,豪放不羁,却又冷漠无情,心如铁石,是个利已主义者和自我中心主义者,他既不满意别人,又不满意现实,甚至更不满意自已。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毕巧林的性格特点反映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俄国贵族青年的精神风貌。他在俄国找不到出路,最后客死他乡。毕巧林的悲剧既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也是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悲剧。

《当代英雄》是一部才情横溢的小流,它一问世,立刻引起文坛的瞩目,大批评家别林斯基盛赞道:“深刻的现实感,面向真实的忠实本能,朴素,人物性格的艺术性描绘,内容的丰富,叙述的令人倾倒的魅力,诗意的语言,对于人类心灵和现代社会的深刻的知识,雄浑而又豪放的画笔……独特性和独创性一和叙述的魅力…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

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高加索雄伟绮丽的自然风光,波谲云诡的冒险故事,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主人l公的心海波澜,充满浪漫的情调。小说语言精练,优美,那秀丽的文句,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韵味,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显示出作家唯美的艺术情趣。别林斯基曾高度赞赏小说的文体“有时像电光闪闪,有时像宝剑挥舞,有时像珍珠撒在天鹅绒上”!大作家果戈理评价《当代英雄》时说道:“我们中间还没有人写过如此准确,美丽和芬芳的散文“。

契诃夫也说:“我不知道还有比莱蒙托夫更优美的语言。"

莱蒙托夫的诗和小说《当代英雄》的艺术是不朽的,是值得后人反复阅读的!

订正:才情横溢的小流x

应为:才情横溢的小说。

才情





浙江湖州罗林


推荐一些外国文学书。

《肖申克的救赎》

该作讲述银行家安迪,被当作杀害妻子的凶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师的奸诈、法官的误判、狱警的凶暴、典狱长的贪心与卑鄙,将正处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从人生的巅峰推向了世间地狱。而狱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无可忍的安迪终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越狱而出,重获自由。当翌日典狱长打开安迪的牢门时,发现他已不翼而飞,预感到末日来临的典狱长在检察人员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证之前,畏罪自杀······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个让我永存心底的好故事。每当我失去自己的前进方向时,总会打开来再回味一次。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

《基督山伯爵》

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邓蒂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森巴),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还记得小学时代,老师为我们讲述《基督山伯爵》的故事,那时候太小只是当做故事来听,回过头再来看这本书感觉还是篇幅很长,但是,看得过程非常愉快且一气呵成。只能说,经典就是经典,任何后来的复仇故事都黯然失色。但是在完成阅读的时候,还是很遗憾地感觉到,结尾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纳尼亚王国》

故事中的“纳尼亚王国”是一个神秘奇幻的世界,在这些故事中,小主人公们或凭借一枚魔法戒指,或通过一扇衣柜大门等各种奇妙方法进入奇幻世界纳尼亚王国。故事以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为线索展开,他们在伟大的狮王阿斯兰帮助下,通过英勇的冒险和战斗,一次次战胜邪恶,拯救纳尼亚的人们并保卫了这个神奇而充满欢乐的国度。每个故事独立成册,但形散神不散,七个主题构成一部史诗般的整体。

《纳尼亚传奇》是我的童年,是我认字一来第一次认真读完的故事。童话,在这个年代真的不知道还剩下多少魅力。至少每次见到相关纳尼亚的东西,书或者是电影,我依然会默念下刘易斯的名字,这个喜欢在字里行间都透出无限的寓意的老孩子。

《生命如歌》

《生命如歌》是一部真实的记录。普利策奖得主特雷西·基德尔耗费七年的时间,跟踪采访了从两次大屠杀中死里逃生的非洲男孩德奥。

《生命如歌》是一部震撼人类心灵的好书。书中没有过多的伤感与矫情,有的是对人类残忍无度的抨击、对种族屠杀的指控、对自由与和平的赞扬,和对人性善美的追求。

德奥是一个拥有通透灵魂的人。虽然记忆因为屠杀而被烙上了仇恨的丑陋印记,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安静地诠释着自己的反抗与坚持,回归人性中那份不可磨灭的真诚。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只是很肤浅地理解“生存”或者“人性”,如纳博科夫那句:“我们的生存不过是两个永恒的黑暗瞬间即逝的一线光明”于我也只是一种美得让人心疼的话而已。

《夏洛的网》

《夏洛的网》是一部描写关于友情的童话,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威尔伯的生命有危险时,看似渺小的夏洛用自己的力量救了威尔伯,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的尽头……

作者用童话的叙事风格表现出一分对生命本身的赞美与眷恋,给了我们关于生命的深沉的思索。

读过很多的小说,有好有坏,其中包含这很多原因,而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很纯粹,就是“友谊”一头小猪和一只蜘蛛的友谊,一本内容幼稚的儿童读物,居然让我看一次落一次泪,因为那感人到不真实的友谊,那看书时纯净的内心体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海伦的书里,她的心中只有对别人的爱与感激。这是她的人生主题。 她通过努力与知识,达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好。 比之泰戈尔,她的见识与能力显然还是很有限,也有许多疏漏偏颇之处。但做这样的比较很不道德。 所以,我最喜欢的是她的那句话:假如你有一双好眼睛,就好好地利用它...

《雪国》

故事写的是东京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小说就是从岛村第二次来雪国开始的。驹子的三弦琴师傅的儿子行男患了肺结核,叶子陪同他从东京乘火车返回汤泽,正好坐在第二次去会驹子的岛村对面。小说最终以叶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终。

川端康成清丽的文风。驹子是雪,叶子是火,岛村面对平淡的安静的生活,渴盼蜕变和挣脱,却最终无奈地去爱,无奈地去选择,徒劳地面对着一切变化。两个女人的梦想和现实,在雪国里出生和死亡,最终归于平静。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传统的美学观念认为美是文艺作品固有的属性,是人的审美体验凝聚的表现形式。艺术作品作为美的形式的创造既包含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也包含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意向和审美评价。

关于小说的主人公兼叙述者霍尔顿的语言,评论家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些意见还是针锋相对、截然相反的。小说一面世就引来众怒,一些评论家认为其语言“猥亵”、“渎神”。但也不乏有人高度赞赏霍尔顿的语言,国外某些评论家把霍尔顿的语言与马克·吐温笔下人物哈克的语言相提并论,加以赞美。

《圣诞颂歌》

该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吝啬鬼的故事。 一个吝啬鬼积攒了很多钱,然而他却不舍得为职员的炉火加一块儿煤,他的侄子好意的邀请他参加圣诞夜的晚会,他却认为侄子是为了沾他的便宜而推辞,社会活动者请他为穷人施舍一点圣诞的饭菜,也被他无情地断然拒绝。他晚上回到了家,夜幕里他看见了一张鬼脸,然而,鬼的出现却使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狄更斯从不刻意去抚慰人的心灵。当然他更不担当起审视人类灵魂这一职责,他的小说甚至总是远离人类的精神领域,多么高贵的探索,他却从不涉足。跟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雨果比起来,他的主人公从没有片暇的功夫被神困住,他们从不挣扎,不在宗教前摇摆;跟福楼拜和巴尔扎克比起来,他麾下的人物,虽经历困苦,却没有被卷入命运巨,他们从不挣扎,不在宗教前摇摆;跟福楼拜和巴尔扎克比起来,他麾下的人物,虽经历困苦,却没有被卷入命运巨大的洪流而不能自制。

《罗生门》

作品讲述了:藤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侯着雨停,当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决时,偶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一老妪,走投无路的家奴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该作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有人说芥川是“人生的失败者”。对于这句话我绝不苟同。芥川虽然死于自杀,但将自杀等同于人生的失败,未免太马克思了一点。

“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只有读芥川的时候,我才聊以忘却我那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敦煌煮文


值得阅读的文学书一定就是经典的书籍,是读完荡气回肠的书,是我们在人生至暗时刻忽然想起了某本书中的某句话,让自己有力量积极的面对这个世界。我相信这就是一本值得我们反复去阅读和探索的书籍。

以下三本书首先符合经典的要求,其次一定是读完对你的人生有一定启发和帮助,读过的不妨再读一遍,用心去感受书中作者所传递的精神思想,好书值得我们常常去翻阅。


第一本书《追风筝的人》

一部关于探讨人性弱点的书籍,通过这本书让你了解关于父和子,罪与罚相关的人生话题。“为你,千千万万遍”曾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第二本书《美丽新世界》

这本书读来发人深省,我们以为的享乐世界其实是对我们的一种禁锢。看似美丽的世界外表下,藏着人们所不愿意面对的另一面。读完此书,一定会让你对这个世界有不一样的认识。



第三本书《人生算法》

现代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究竟应该用什么的思想去迎接未来呢?高科技的改变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会对我们造成哪些冲击?想要了解这些问题,不得不阅读这本书。



高科技一直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只是我们平时并不太在意而已,它们正在悄然的改变着你我的思想,面对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总结

我推荐的这三本书,一本是关于讨论人性的书,另一本是关于对整个社会的洞察,最后一本是关于未来高科技对我们的影响。
未来如何变化,人性是一定不会变的。无论现在的生活多么艰辛,未来的生活多么的迷茫,我们依然活在当下。不在过去中自责,也不在未来中迷茫,趁现在做好自己就是最幸福的生活。
综合以上,就是我认为的三本值得阅读的文学书。

成长伴书行


1、2《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作者:荷马,公元前1194年-1184年

这两部书是世界上最早并且现在看来也仍属最惊险之列的以丑闻和战争为主题的史诗巨着(这里指的是叙事诗,而不是柯克·道格拉斯和罗素克罗式的故事)。它将漫画元素融入到半虚半实的希腊历史中,讲述了特洛伊战争和英勇的奥德修斯10年漫漫回家路上的故事。

3、《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部书不用想也会出现在这个书单上。《哈姆雷特》可能是有史以来人们读得最多、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小说。从这部莎士比亚戏剧中可以看到残暴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影子,同时又在各个时代和各种文化中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4、《弗兰肯斯坦》

这部怪物故事的开山之作引发了这样的道德困局:科学和疯狂的野心是否应该践踏上帝的私人领地,同时催生了数百万部同一题材的故事、电影和电视剧。

5、《基督山伯爵》

有仇必报!一个蒙冤入狱的男子在监狱里待了12年后重见天日,摇身变成一位神秘富有的绅士,对抢走他的生活、家庭和尊严的卑鄙小人展开复仇行动。图为本书作者大仲马。

6、《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或许是有史以来的首部“创意回忆录”。据说狄更斯曾说,这部书是对他童年生活的再创作,是他最喜欢的小说,包括卡夫卡、托尔斯泰和詹姆斯在内的其他很多文学巨匠都持和他同样的看法,更不用说无数忠实的书迷了。图为克拉克(Joseph Clayton Clarke) 1889年绘制的黑普(Uriah Heep)。

7、《白鲸》

无论你在看到开篇第一句“叫我以实玛利”后继续看下去了没有,都有必要对这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捕鱼故事了解一二。这本书讲的是一名疯狂的船长亚哈(Ahab)不顾自己船员的性命,抛弃了自己的人性,为报复咬掉自己一条腿的鲸鱼而盲目捕鱼的善恶相斗的故事。地图中描绘的是“裴廓德号之旅”,这是根据英美文学于1953年至1964年制作的12张文学地图之一。

8、《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被公认为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这部带有法国元素的狄更斯式小说讲述了一个蒙冤的正直男子被一名心理扭曲的狱警追捕的遭遇,折射出后大革命时期的高卢司法体系。

9、《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1869年

这部书是长篇叙事体的先驱,故事的背景设定为拿破仑入侵俄国时期,既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小说,也是一部感人的爱情小说。

1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这是朴素叙事风格的绝佳代表作,讲述了一个白人男孩认识到一个黑人不仅是人,而且是正派的、品行端正的,是他一辈子交到的最好的朋友,批判了奴隶时代美国南方令人质疑的道德标准。


翁子涵


关于这个问题,我推荐的书是最近在读的《诗经》。

《诗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发源地,其中国风部分是整本书的精华,里面有许多很优美的句子,放到如今也让人觉得读了唇齿留香,诗意盎然。

比如下面这几段诗: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读起来有一种独特的古典韵味,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这里面的《诗》就是《诗经》了。不仅如此,读《诗经》还可以帮你自己成为一个说话很有内涵的人。

当别人说“好帅”的时候,你可以慢悠悠地来一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当别人只会说“这个人长得真漂亮”时,你可以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或者可以说:“”

当别人说“我会永远爱你”,你可以很有格调地来一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说话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提高自己说话的水平和内涵,那么这本《诗经》是很值得一读的。

读《诗经》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汉字那古老而强劲的生命力,感受到古人说话的诗意盎然,找寻中华文化的根源。


知宛文苑


有什么值得阅读的文学书吗?有以下四部推荐:

  1. 《朦胧诗选》
  2. 《红楼梦》
  3. 《道德经》
  4. 《曾国藩》

央视名嘴白岩松在一期节目中曝光自己的人生书单,他说这几本书改变了他的一生,里面就有这三本书,不同的人生阶段读的书也不一样,白岩松说自己20~30岁读的是朦胧诗选,30~40读的是曾国藩,40~50读的是道德经,所以适合自己很重要!

朦胧诗群星璀璨,其中不少经典作品,正在成为新诗传统的一个部分。《朦胧诗选》收录了当时的代表诗作。包含了北岛、舒婷、顾城、芒克、梁小斌、王小妮等知名朦胧诗人的多首诗。所以这是一本汇聚了“大家”精华的文学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被誉为四大名著之首,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也是一本文学成就极高的书。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其中的文学语言极为凝练深厚。

谢谢您的提问!


素袂薄衫


我是爱读书的【十二十页】,对于文学这个概念,实在是太大了,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等,本人特别喜欢读书,最近疫情期间,也是重读了几本书,既然是推荐,那下面我郑重推荐一本散文,相信这本书就够看一段时间的了。并且我认为在疫情期间,这本书也特别有意义,能深深的给人留下特别的思考。

关于散文推荐

开宗明义,我推荐的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在现在的特殊时期,很多医务工作者“逆行”向前,值得我们敬畏的同时,更是家人们的在这段时间聚少离多的时候,前几天看到山东第一批支援护士回故乡整顿,故乡以最高接待的方式接待了这些英雄们。这是他们应该享有的荣誉。

下面,我们在说回这本书,杨绛(钱钟书的夫人)于92岁的时候以叙事的形式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1]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令读者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内含大量钱钟书与杨绛的生活照片还有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片以及书信图片等。

《我们仨》书中内容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书中写到杨绛先生的一个梦境,也是本书的第一个梦境——她梦见钱钟书先生丢下她自己先走了,越走越远,怎么喊都没回应。后来,杨绛把这个梦境告诉了钱钟书,钱老安慰她说:这是个老人的梦,我也常做。杨绛在书中写道: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杨绛用梦境之说回忆着女儿与钱老相继离世的变故,书中写到: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一阵旋风把我卷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转,晕眩的闭上眼睛。我睁开眼睛,我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中来。这种抽离的痛楚,大概犹如从悬崖上坠落一般吧,杨绛在书中写得虽说是落在了床头,而我分明能清楚地感受到这股粉身碎骨,撕心裂分的痛。每每读到这里我总有一阵清冷的悲凉涌上心头,泪肆意的挥洒。

  •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回忆着她与钱老的美好爱情,从青涩到迟暮。钱钟书先生生前工作辗转各地,反复无常之后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这简洁的一句话蕴含着他们之间无比深厚的情。临死之前也不忘嘱咐杨绛:“好好活”。她还回忆着与爱女圆圆相处的美好时光,爱意,暖意溢出了文字。后来,爱女圆圆因病逝世。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想必,这世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事了。直感叹,命运多舛,造化弄人。

结尾部分杨绛写到: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在杨绛的女儿和丈夫相继去世之后的那许多年里,她一个人思念着他们仨。

【结语】

人世间本无永恒。能与爱人携手相伴、不离不弃、此生珍惜彼此地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时刻即是永恒的幸福。

我愿比我爱之人活的更长久一些,并非为留恋这世间芸芸。

而惟愿这阴阳相隔的别离之痛,这夜不能寐的思念之苦,我一人承受便好。

犹如杨绛一样:我一人思念着我们仨。

于我而言,这便是我所理解的爱的真谛。


囊萤映雪,韦编三绝;耽书成瘾,笃信好学。

我是【十二十页】,志向是成为一名女作家,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文化感悟。谢谢!


十二十页


路遥的小说《人生》,值得一看。《人生》以农村青年高加林从民办教师到农民,再从农民到干部,最后从干部回到农民的身份转换为主线,其间穿插着他与农村姑娘巧珍和城里姑娘亚萍的恋爱。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这部小说的创作时间对于90后、00后来说已经显得颇为久远,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与道德关怀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之所以推荐它,也正是出于以上原因。

卷首语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将生活的现实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来,人生即是如此,充满着各种选择,身处其中,有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选择才是对的,或者说对自己是最好的。但仍然要去作出选择,因为生活并不会停下,换句俗话说就是剑未配妥,便已进入江湖。

在这种情况下,《人生》用主人公高加林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去做选择,选择做一个有德性的人,选择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从民办教师到农民,他有过挣扎,从农民到干部,他欣喜若狂,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会到那个本就不属于他的位置。


在干部的位置上,他想得到更多,主要线索是,拼命工作取得成绩——抛弃巧珍与亚萍结合——在县城大肆张扬——被举报走后门进入干部队伍——失去城里的一切回到农村。

《道德经》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高加林在进城之后的作为,走后门是第一个隐患,走上了自己不应该走上的位置,抛弃巧珍更是无德的体现,仗着有些才华,大肆张扬,高调与亚萍恋爱,引起嫉妒,最终招致祸端。


如果言尽于此,那么不足以成为名作。在这段沉沦之后,路遥给了所有读者以希望。《人生》娓娓道来,告诉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但也应该心怀理想。

呼吁社会也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真正廓清生活中无数不和你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使那些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

既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整篇小说简洁有力,读起来酣畅淋漓而有所得,因此向题主推荐。


法小粟


【夜读《浮生六记》:金风玉露一相逢,无限情深化春泥】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唐朝大诗人李白这样感叹。而在这短暂如一场大梦般的人生中,千千万万的人湮没无闻,消逝在这人世间,沈复这个名字却被我们牢牢记住,因为他的《浮生六记》。

在家里读《浮生六记》,感动于他们的真情和经历,带给我许多的清凉和思考。他们的故事,发生在200多年前乾隆年间的苏州城。那年,13岁的沈复跟着母亲去外婆家,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表姐芸娘,芸娘眉清目秀、娇弱动人。二人情窦初开,一见倾心。五年之后再重逢时,两人结婚。这对青年夫妻的相处很有意思。芸娘嫁入沈家,“初甚缄默,事上以敬”,而沈复生性爽快,不拘小节。他常与芸娘开玩笑,包括“吃粥事件”和“白字典故”,慢慢地芸娘性格也开朗起来,也逐渐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了。

新婚小别,夫妻情深。沈复到外地学做幕僚三个月,如有十年之隔,相见之时,“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不知更有此身矣”。

他们俩在爱好兴趣上也相辅相成琴瑟和谐。沈复读诗喜欢杜甫,而芸娘喜欢李白,她说: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沈复爱收集破画,芸娘爱收集旧书,还把旧书汇订成册,统称“断简残编”,破旧字画她也要粘补成幅。可见芸娘不是一般的封建社会旧女人形象,是一个鲜活的有见识的女子。

在生活里,他们朋友般平等相处,秋暑灼人之际,一起租住田间陋室,纸窗竹榻,颇有幽趣;在精神上,他们高山流水得遇知音,布衣菜饭不足虑,诗酒歌谣乐吾身。这样的爱情才最美,才最有趣,也最长久,也最令人击节赞叹。

《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形象,在以往各种文学作品中实在少见,我们所熟识的是虞姬、貂蝉、杨贵妃、王昭君、武则天、孙二娘、祥林嫂、白毛女等等,这些都不是那种有生活中喜怒哀乐、可爱迷人的形象。而正是沈复这个比较开明、充满爱心和情趣的男人,才给芸娘提供了这样的舞台,并记录下来,我们才看到,清代中后期普通人家的生活真实。既不是《红楼梦》中骄奢淫逸的荣国府,也不是兰陵笑笑生笔下的酒池肉林。他们夫妻间的体贴默契到何等地步呢?

有一年沈复逛完太湖庙会回家,绘声绘色讲述给妻子听,芸娘轻声叹息:惜妾非男子,不能往。是的,那时候女子出门被视为破败纲常,而为了让妻子也欣赏到庙会热闹繁华,沈复心生妙计,他找来自己的衣服给芸娘穿上,给她头发编成辫子,带着她溜出了家门,两个人自由自在逛庙会去了。遇到熟人相问,沈复笑称芸娘是“表弟”,芸娘也学着男人的样子拱手还礼。感觉像不像电视剧?这是一种惊世骇俗,这也是一种何其伟大的成全。芸娘渴望闺房之外另一个无法触摸的世界,渴望爱与自由,丈夫沈复就带她去看花光灯影,笙箫歌唱,就带她去看满天繁星,月上柳梢。两个人彼此相爱,走过此生,一定有心心相印的地方,一定会有撞击出火花的时候,也一定会有相似的人生态度。沈复和芸娘是这样,而且活出了艺术,活出真趣,活出人的样子。难能,所以可贵。春天梅子泛青,芸娘就摘下酿成青梅酒,三五之夜两人慢慢喝,安静睡去;芸娘有心,她走在路上见到斑驳带纹路的精巧石子,就捡回家,一块一块地垒,在小院子里垒出一个小假山,这让沈复对妻子赞叹不已。

读此书时,我惊讶地看到芸娘完美组织了一次郊游。当时人们去苏州郊外游玩时,无不是带着食盒过去对着花儿吃冷饭喝冷酒,很无聊。于是芸娘对众人说:各位只管出钱,我负责炉火。众人说好。原来,芸娘早已想好雇一个卖混沌的,这样锅灶火都齐备,自己带砂罐过去,用铁叉子架在炉灶上煮茶,沈复听了鼓掌称善。第二天果然按部就班,做菜喝酒烹茶一样不耽误。这一天风和日丽,遍地金黄,青衫红袖,蜂蝶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感觉兰亭盛会一般。众人坐卧陶然,或歌或啸,游玩之乐,羡煞游人。想一想,这场景令人神往。林语堂观之都会说,他们是中国生活艺术的典范。他们把日子过成了诗。今天再丰盛的筵席,再贵的啤酒白酒,再胡吹乱泡的宾客,也比不上他们郊外的对花畅饮。相爱的人在一起,是要用心的。用心就是真诚,就是淳朴,用心就会显示出美。同样,你用心流淌出一些文字,别人也会看出文字后面的赤诚。

然而,亲爱的朋友,你以为书里只写了这些风花雪月的内容吗?你以为此书真的像有人所说的只写了“200多年前,人世间最美的爱情?”答案是否定的。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远方不仅有春天和花朵,还有冷风和冰雪。大部分时间沈复这个小文人为了生计,都在周边城市做幕僚,东奔西走境遇可悲。比如靠朋友帮助,才在盐署执掌笔墨,刚工作几个月就被裁员;生计困难,画画谋生;外出办事,几乎无钱渡江,还曾经露宿土地庙;替人担保朋友跑路,自己上当受骗还得还钱;更多次因家庭关系失和而搬家,可谓尝尽心酸颠沛流离。芸娘身体较差,年轻时留下咳血症状,因自己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所致。芸娘敏感多情,自是情痴,办事稍有偏执,也多有意外之想。无论是给沈复置办小妾,还是在公婆前办事,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没有顺心如意的,反倒有许多误会和错误,致使家庭失和,到了搬家外住的地步。好不容易有好姐妹帮忙,有了安稳之处,可后来仆人居然卷铺盖跑了。可怜啊可惜。一个情绪化严重的女子。要说是封建礼教和家长制摧残了她,是不对的。她自身的性格及为人处世的缺陷给自己敲响了丧钟。芸娘1803年离世,沈家家道中落,沈复游荡于南中国。1806年10月,最惨的事情发生了,沈复接到女儿的信,知道自己唯一的儿子在4月就死了。人的这一生究竟是为什么活着?活着,又怎么有这么多痛苦?沈复,一个显得懦弱的男人,一个科举上没有成就、一辈子没做官的文人,在颠沛流离中,在孤灯古卷陪伴下,在生活的窘迫下,写下《浮生六记》,记下两人一起走过的或甜蜜或痛苦的日子。

关于沈复,我也有不能写在这里的内容。然后,他并没有把这书稿看得很重,他一个人去了山东,继续干老本行幕僚,之后杳无音讯,消瘦憔悴的面容消失在茫茫人海。六十年后,光绪年间,残破的书稿出现在地摊上,被另一个落魄的文人发现,惊为天书,于是才有了今天。 一切都是天意。

翻阅此书,有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之感,多可喜,亦多可悲。

于是大刁太刁叹曰:金风玉露一相逢,人间自是有情痴。渡尽劫波掩不住,无限情深化春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