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1900:老佛爺的最後一戰

大清1900:老佛爺的最後一戰


作者 | 周淮安


19世紀末的中日甲午之戰,經過三十餘年洋務運動的清朝竟慘敗於“蕞爾小國”日本。

大清所謂的“同光中興”被證明是“紙老虎”,這再次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天朝末日,列強環伺,社會矛盾風起雲湧,底層百姓被捲入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卻找不到出路。

光緒二十五年(1899),一種名叫“義和拳”的民間秘密組織開始在山東省西部活躍起來,像野火般在鄉村蔓延開來。

起初,清朝地方官員視“義和拳”為社會不穩定因素,稱其為“拳匪”或“匪盜”,嚴厲鎮壓,絕不手軟。

在革命的低潮中,“義和拳”的大師兄、二師兄們苦苦思索,如何才能找到新路?

來自西方的上帝無疑刺激了他們的靈感。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隨著西方傳教士深入鄉村,一些“吃洋教”的教民與其他民眾矛盾頻發。

百姓怕官府,官府怕洋人,在徵地拆遷、鄰里糾紛中難免偏袒教民,底層民眾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

一個電光火石的靈感如同閃電劃破了革命的黑夜:“洋人才是大清的萬惡之源!”

石破天驚的“扶清滅洋”口號一經提出,就如同烏合之眾有了科學理論的武裝,義和團運動的面貌從此就煥然一新。


大清1900:老佛爺的最後一戰

有了政治正確的口號,有了“愛我大清”的護身符,如何看待搖身一變的群眾運動就考驗地方官員的智商了。

在剿撫未定中,被後人視為“義和團之父”的毓賢登場了。

1899年4月,這位著名酷吏升任山東巡撫,為山東義和團爆發點了最後一把火。

在仇洋排外的毓賢看來,拳民們“其心可嘉,民氣可用”,親自將義和拳、大刀會等組織統一更名為“義和團”,正式將其認證為愛國組織,並讓義和團打出“毓”字旗號。

毓賢自稱:“義和團魁首有二,一為鑑帥(前任山東巡撫李秉衡),其二即我是也。”

在洋人的強烈抗議下,1899年11月,清廷將毓賢明降暗升,由山東調入北京。

毓賢入京後,向保守派的端郡王載漪、莊親王載勳、大學士剛毅等人強烈推薦義和團,並引起了慈禧關注。

此後,義和團運動由山東迅速發展到直隸,整個華北大地上,中國歷史上你能想到的怪力亂神都下凡了。

義和團大師兄、二師兄四處設壇做法,“升黃表,焚香菸,請來各洞眾神仙”,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孫悟空到關二爺、趙子龍……

這些土生土長的“中國隊長”是來拯救大清的,準備橫掃美國隊長、蜘蛛俠、鋼鐵俠、超級賽亞人、奧特曼,幹翻美帝、英帝、法帝、德帝、日帝等11帝。

他們扒鐵路,掐電線,燒教堂,搗藥店,凡是沾“洋”的東西都該毀,凡是沾“洋”的人都該殺,別說信教的,連戴眼鏡的學生都被視為“二毛子”該殺。

時間進入1900年,農曆庚子年春夏之交,眼見局勢日益混亂,西方強烈要求清廷干預,恢復秩序。

如何看待義和團,清廷官員分成明顯兩派:一派認為是禍國殃民的“拳匪”,主張鎮壓;一派認為扶清滅洋“民氣可嘉”,應該撫慰。

此時,因廢黜光緒遭列強反對未果,慈禧太后痛恨外國勢力干涉內政,也想利用“愛國群眾”找洋人出氣。

於是,慈禧派軍機大臣兼順天府尹趙舒翹到涿州,調查義和團“刀槍不入”真假。

作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有見識的官員,僅用了一天時間,趙舒翹就明白這些都是魔術一類的騙人把戲。

但剛毅、載漪等實權人物都力主義和團“神功可恃”,不斷給趙舒翹施加壓力。

趙舒翹也明白慈禧本人傾向於利用義和團來滅洋,於是他回京覆命不敢講真話,又不敢完全撒謊,只好含糊其辭,不敢明確表態,只是在慈禧面前表演義和團如何“發功”。

在剛毅等人影響下,慈禧認為趙舒翹的調查結果是義和團“可恃”,並下定決心。

在準備與西方列強開戰前,清廷多次召開御前會議商量對策,主戰派與主和派展開了激烈辯論。

總理衙門大臣兼工部左侍郎許景澄,曾在法、德、奧、荷、俄任駐外公使多年,是一個懂世界、有見識的外交家。

他強烈反對利用義和團攻打外國使館,聲淚俱下地痛陳開戰嚴重後果:

“鬧教堂傷害教士的交涉,過去辦過。至於殺使臣,燒使館,即使國際上亦罕見此種成案,不得不格外審慎。”

瞭解世界格局的光緒帝是反對開戰的,但不敢明說。聽了這番話,於是走下御座,拉著許景澄的手,兩人痛哭起來。

慈禧大怒訓斥說:“這算什麼體統?”光緒才放開許景澄的手。

此外,內閣學士聯元也說:“如與各國宣戰,恐將來洋兵殺入京城,必致雞犬不留。”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主戰派大臣痛斥。

慈禧已決心開戰,遂將敢於直言、反對開戰的五位大臣許景澄、袁昶、立山、聯元、徐用儀處死。

開戰的結果,義和團作鳥獸散,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光緒西逃途中下令鎮壓義和團,與西方乞和。

一年後,清廷為許景澄等五人平反,稱之為“庚子五忠”。

1901年9月,清政府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兩,每個國民人均賠款一兩,以示侮辱。

慈禧為什麼如此堅定地要和列強決戰呢?

在幾年前一部影響很大的電視劇中,有一個很經典的情節,慈禧看了義和團法術後說:

“剛才看到的那些個鬼把戲全是假的,騙不了我,可那一條條精壯的漢子是真的,若是不能善加利用可不得了,那可就是洪水猛獸啊!”

雖然這一對白很精彩,但卻與歷史的真實差距甚遠。


大清1900:老佛爺的最後一戰

“在其他重大歷史關頭,慈禧都像一個老練的政治家而非女人,但唯獨在庚子事件上像一個失去理智的女人。”有歷史學者如此評價。

慈禧失去理智的根本原因在於:各種渠道傳來的西方要求她“歸政”光緒的假消息,觸及了她的底線。

青年喪夫(咸豐),中年喪子(同治),年逾花甲的慈禧只剩下權力了,想讓老佛爺交出唯一的東西,這是萬萬不能容忍的。

為了權力,老佛爺不惜對全世界宣戰,何況還有刀槍不入的“愛國群眾”支持呢?

所以,看似清醒的主和派沒有參透老佛爺的心思,雖講的句句真話,但卻戳到痛處,自然難逃一個“死”字。

同樣,忽悠老佛爺相信“刀槍不入”的主戰派,也就是比主和派晚死一年而已。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西方列強要求懲辦支持義和團的“禍首”再議和,並開出了上百人的官員名單。

清廷將支持義和團的主戰大臣處斬的處斬,流放的流放,趙舒翹作為“禍首”之一被賜自盡。

“義和團之父”毓賢被即行正法,剛毅被判斬立決(此前已病死),莊親王載勳被賜自盡,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發配新疆。

庚子年一系重大事件對晚清是致命的一擊,被稱為“庚子國難”。

按歷史教科書上的說法是:“標誌著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如此慘重的災難,慈禧將責任完全推給了“諸王大臣”,在上諭中說:

“追思肇禍之始,實由諸王大臣等昏謬無知,囂張跋扈,深信邪術,挾制朝廷……是諸王大臣等,信邪縱匪,上危宗社,下禍黎元,自問當得何罪。”

換句話說,老佛爺總是英明偉大的,至於臣子嘛,“戴上金箍兒,別怕死別顫抖,背黑鍋你來,送死你去,拼全力為大清,犧牲也值得!”


大清1900:老佛爺的最後一戰

在向左向右都是死的庚子危機中,也有跳出死局的聰明人,比如河南人袁世凱。

1899年11月,40歲的袁世凱接任“義和團之父”毓賢任山東巡撫。

與愚昧的毓賢不同,袁世凱是經過大風大浪的人,波詭雲譎的朝鮮政局,瞬息萬變的戊戌政變,他都遊刃有餘,但如何應對義和團卻不輕鬆。

當時,老佛爺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朝中的王公親貴卻大多認為義和團“忠勇愛國”,可以加以利用。

但如果像毓賢一樣公開支持義和團,不僅洋人不答應,社會秩序也會陷入混亂,山東巡撫位置一樣難保。

袁大頭是人精,很快就找到了應對義和團的方法。

義和團不是說自己刀槍不入嗎?

那好,擺下宴席盛情款待,酒足飯飽後,大師兄頭腦發熱,吹噓刀槍不入的神蹟,正中老袁下懷。

老袁一邊說著“中中中”,一邊拿來洋槍當場驗證,砰砰砰,一槍一個透心涼,大師兄昇天了。剩下的兄弟在山東沒法混了,紛紛轉直隸境內活動。

這樣的處理不得罪老佛爺:我對義和團很尊重啊?請他們喝酒吃飯,而且還現場驗證了他們的“神功”。

這樣的處理也不得罪洋人:我對義和團沒有支持啊?他們自己嚇跑了,在我境內你們是安全的,你懂的。

1900年6月,清朝對西方國家宣戰後,袁世凱立即玩起了“高級黑”:你丫不是刀槍不入嗎,現在洋人來了,趕緊上前線扶清滅洋啊!

在袁的授意下,山東各州縣紛紛貼出告示,呼籲義和團北上勤王,保衛老佛爺,不準逗留山東,稱:

“洋人罪大惡極,無不立見消亡,諭爾拳民義勇,均各效命疆場。”

“速赴前敵助戰,毋得羈留故鄉。”

然後,袁世凱把留在山東的一概稱為“黑團”“亂民”,正牌的愛國者都到前線去了,留下來的當然是冒牌的,統統死啦死啦的。

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正是由於袁世凱的軟硬兩手,義和團在山東無法立足,才進入華北及北京,掀起了耗盡大清氣數的群眾運動新高潮。

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辛亥革命”十一年前,大清掘墓人袁世凱就已經在挖坑了。



本公號作者新書由三聯書店出版

該書以漢匈百年戰爭為切入點,著重反思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和重農抑商的國家發展模式對西漢王朝盛衰的深刻影響,並與同時代發展的古羅馬進行相應的橫向對比,力圖還原一個更接近歷史真實的漢武帝時代和漢匈戰爭。


大清1900:老佛爺的最後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