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夾縫裡苟延殘喘,還談何“幸福感”?

十數年來,商品經濟社會環境加速變革、變異,越來越讓我們無所適從。也不知從何時起,更多人還選擇了關閉朋友圈,或者“三日可見”。

包括“離婚率”的上升,“結婚率”的下降,這些現象越發達地區,越容易顯現,我們“迫切”的想要追尋“自我”,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出口”。於是,只能“逃避幸福”。

房價下跌速度“趨緩”,低結婚率“預警”。再將這兩條老生常談的消息綜合來看,正是現在年輕人所處時代的兩大真實寫照。畢業工作,傾全家之力貸款買房結婚,但不敢生孩子。

而同樣低的“生育率”也會使得社會老齡化負擔日漸加重。放開二胎實際也是為了刺激消費,但並無良益於“韭菜”們,且有“飲鴆止渴”的嫌疑。

因為,我們無論是生育保障和養老服務都是不夠強大的,富人可能反而不生,窮人想生但養不起。狄更斯曾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說,這是一個萬事皆有可能的時代,也是讓人會動輒絕望的時代。

在房價、物價重壓下的人們,只能在生存與生活中間的夾縫裡苟延殘喘,還談何“幸福感”?

儘管現實已經如此不堪,比如,明明是生存成本上去了,卻總有人說生活水準提升了;明明是物價高得離譜,卻總有人說消費水平升級了,這是偷換了概念。

一個人幸福與否,一個國家文明與否,從來就不是你有多少錢、多少GDP,而是你可以擁有多大程度上的尊嚴與自由。

也許有人會說,有了足夠的錢就可以擁有自由,其實不然。即使是億萬富翁也會沒有安全感,否則那些資本家就不會去瘋狂的投資各種產業了。比如,萬達老王父子倆。

沒有哪一種投資是絕對可以有回報的,尤其是在這個“雙城”時代。但依然要去掙錢,窮人則更想掙大錢。這隻能解釋為,是這個“文明”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但最後也必然走向絕對的衰亡。

真正的文明在於——社會和人的進步,在於技術和制度的革新,而不是人人都惦記著自己口袋裡能剩幾個錢。

現在人大多是生活在極大的壓力中的,也許是恐懼,我也是。我怕的是哪一天我不再成為一個“中國人”,儘管,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炎黃子孫。

但中國人是絕對不會被“消滅”的,只是怎樣也成為一個“世界人”,不被別人淘汰罷了。

現代世界,靠的是科技、人才、教育,要有相當的文明與實力,但這事是很難的。

可是,我們向來是自顧自生長的,我們不需要別人的指責或幫助,我們有幾千年文明歷史。我們一直是獨特的在這個地球上生存和發展的,不然怎麼稱之為“龍的傳人”?

我們也不怕失去世界,但我們依然要在這個世界上掙得一席之地,我也就在這一席之地裡再謀得一席之地,這也是我最怕的事。

中國人,大抵上所害怕的是平凡,進而淪為一個平民。但我們害怕的不是平凡本身,是那種平淡的生活,進而導致的貧窮。假使平凡可以給我們以極大的物質和精神的慰藉,大概人人都會歡迎這種平凡。

可是,大多數人是活在平凡之中的,甚至平庸,所以一定要弄出些響動來。可是,究竟又有什麼令我們驕傲的本錢呢?

想來到底還是,一無所有,一無所知。最後,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神不神的,那麼再多的、光鮮的外物也終究是無用的。

就這一點而言,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如今的“聖人”們大都變身為所謂成功人士了。

可是,到底是誰在拿走了我們最初的“平凡”,然後又忽悠你不甘平庸的同時,一邊還要你去領悟“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呢?

在夾縫裡苟延殘喘,還談何“幸福感”?

張鋒 己亥夏寫於啟東

庚子春修改於啟東翠彧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