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實體業,咬牙堅持,幸福感?

樓市+實體業,咬牙堅持,幸福感?

一套房子,三代人的積蓄,還需要後面的30年的還貸,現在很多家庭都出現了這種現象!

現在資金都進入房產,各種槓槓,所有人都在為了房子而奮鬥,想買的東西都不敢買,想做的事都不敢做,只為存錢湊錢購買一套房子,或者利用槓槓,像現在的這種想象中國的市場能不低迷嗎?

那些買不起商品房的人,就不應該有房子居住嗎?就應該露宿街頭嗎?在保障房少得可憐的情況下,無論有沒有購房能力,其實都在被驅趕到商品房市場,更不用說有限的保障房被富人侵佔的現象了。一方面,剝奪他們的選擇權,一方面,又埋怨他們的“無能”,這真算得上是一種殘忍的對比。

而在新加坡,商品房在所有住房體系中的佔比,低於5%,絕大部分人通過具有保障性質的組屋來解決問題,保障性質的房屋成為這個國家住房體系中的絕對主流。當人們不為住房這一基本的生存需要所困擾,就能真正實現安居樂業,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為社會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個國家的內需也當然不需要拉動,因為民眾是富裕的,是有消費能力的。

以前講過這樣一個道理。通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基本的生活所需去賺錢,是容易的,因為沒有人可以逃脫這些環節。但是,通過民生牟利也是危險的,因為這會把民眾的收入擠乾淨,形成一個龐大的沒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導致內需的不暢。

通過貸款,住進更好的房子裡,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跟過去對比一下,幸福感真的增加了很多嗎?很多人唯一的幸福,源於房價的上漲,眼看著沒有上船的人的焦慮,自己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似乎就淡了許多。這種比較讓很多人對壓力的感受明顯降低。

當所有人的資金進入樓市之後,或者通過銀行貸款槓桿,確實是可以讓國家及一大部分人獲利,但是更多的是因為貸款,因為要買房而每天省吃儉用,導致整個市場消費低落,供大於需,消費市場受到破壞之後,整個循環系統受到破壞,就很容易出現泡沫經濟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