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他生於書香門第,八歲能作駢語,十歲便磨刀奏石,二十歲鑽研經學,三十四歲開始學畫,五十歲後才逐漸成熟,可謂大器晚成者。


吳昌碩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人,他一生於書印之外,只畫些花卉、蔬果,逸筆草草,抒情寫意。


雖是逸筆草草,但他強調以書入畫,以筆墨效果為主導,重視筆墨的濃淡乾溼,線條的剛柔疾徐所帶來的視覺效果,這也就是他所謂的“畫氣不畫形”。


憑著這“畫氣不畫形”藝術特點, 橫清末畫壇的柔媚輕俏的畫風,成為海派的領袖人物,成為古典風格大寫意花鳥的最後一座高峰。


葡萄掛藤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的葡萄,繼承了明代徐渭大寫意的水墨風格,但又比徐渭的秀雅清透更具力量感。


他本著深厚的書法功底和對用墨的特殊感覺,以書入畫,肆意揮灑,並施之以獨特的濃墨,以及金石意味貫穿於其中。


所以,他筆下的葡萄,花葉濃厚氣格飽壯,枯藤牽纏老葉紛披,呈現出一派潑辣剛健的氣勢和清新明朗的格調。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葫蘆低懸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作畫重氣勢,畫葫蘆更是憑藉那一手極具金石意味的草篆筆法,肆意揮寫纏繞的藤蔓,氣韻生動,墨趣橫生。畫到興致上,所繪更是得意忘形,最為傳神。


吳昌碩風骨


他用濃豔的鵝黃來描繪葫蘆,極其豔麗明快,在墨色厚重的大片葉子的襯托下,形成對比,畫面十分鮮亮奪目,彰顯出勃勃的生機與活力。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石榴開口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所作石榴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獨步畫壇的“金石畫風”,其影響所及,超過近代以來任何一個畫家。


吳昌碩風骨


他以闊筆畫石,側鋒拂斫如斧劈,堅勁而真氣內斂。天真爛漫深得青藤、八大逸緻,而厚重雄渾則過之。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桃之結實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的桃實,色彩濃豔,恰到好處,再以蒼勁的渴筆重墨,書寫老幹樹枝,勾筋配石。如此彩墨並置,一股古樸雄健的氣息撲面而來,令人耳目一新。


整幅畫以“重、拙、大"為特點,既有沉著厚重的金石意味,更富於內涵和氣韻。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枇杷金黃

吳昌碩風骨


“五月天熱換葛衣,家家盧菊黃且肥。鳥疑金彈不敢啄,忍飢空向林間飛。”


據詩款,理應畫上小雀,即是畫眼,又與詩境相伴,那為什麼吳昌碩不這麼做呢?


原來是吳昌碩先生中年學畫,讓他沒時間沒精力去研究鳥獸、山水、人物畫,於是果斷放棄。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無為而後有所為,此乃缶翁之慧,大師之慧。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荔枝滿樹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的書學積澱深厚,他篆書、草書兼擅。


所以,他大大增加了“寫”法在畫中的分量,他寫花、寫葉、寫枝幹,以“寫” 成為自己作品的一個基本造型手段。


把不同書體的筆墨意味,融合進入繪畫形象之中,使之增加純熟厚重的意味。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風骨


吳昌碩以金石筆墨重振花鳥氣骨,保留了抒情寫意精神,同時又以書入畫,美在氣韻、美在無形,最終開創出一種富於生意、潑辣剛健的新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