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的軍械裝備都是怎樣得來的?

北洋軍閥,自1895年袁世凱小站練兵源起,至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結束,為害中華達33年之久。北洋軍閥的許多問題業已得到史學工作者關注與研究,然而,關於其軍隊武器裝備的來源問題,由於資料散失,研究至為不易。為了從這方面揭示北洋軍閥的本質和當時的社會面貌,筆者蒐集、綜合了這一問題的零碎材料,整理成篇,期望有助於對北洋軍閥的全面研究。

從袁世凱小站練兵開始,中國就走上了大購洋械的道路。筆者分二個階段來說明這一問題。

北洋軍閥的軍械裝備都是怎樣得來的?

一、1895—1916年:袁世凱主掌北洋軍閥時期。

1895年12月,袁世凱主持小站練兵時,在原有槍械的基礎上,又經德國退伍軍人漢納根之手,新購進曼利夏步槍5,400枝,曼利夏馬槍700枝,六響手槍1,000枝,五十七釐米格魯森快炮40尊,步官掛刀各500柄,用於充實其軍隊裝備。

1905年,小站新軍擴展為北洋六鎮,基本上使用洋械,只有少數鎮(如第五鎮)夾雜使用一些漢陽廠產品。當時輸入的產品,主要有奧地利造的曼利夏步馬槍,德國造毛瑟槍,俄國造來福槍,炮則主要是德國克虜伯廠和格魯森廠出品的山炮和陸炮,以及法國克魯蘇廠的產品。

1907年,清廷擬定在全國成立三十六鎮新軍,以六點八毫米步馬槍、七十五毫米山炮和七十五毫米野炮為制式武器。此時槍炮的需要量激增,自己生產的槍炮遠遠不能滿足這項要求,只能靠大量地輸入外國產品。這時輸入的步馬槍,仍然以毛瑟、曼利夏、日本三十一年式為主,口徑從六點五毫米到八毫米不等;輸入的炮,亦是克虜伯廠、格魯森廠出產的山野炮為主,口徑為五十七毫米和七十五毫米。並且,重機關槍開始大量輸入,最初為德國的馬克沁和法國的哈乞開斯兩種,這是首次進口的自動火器裝置。 1908年,清廷還為陸軍的個別鎮購置日本山田式氣球,以為偵察之用。1910年,又購買到法國沙麥式飛機一架。

北洋軍閥的軍械裝備都是怎樣得來的?

亥革命後,袁世凱主政全國,北洋軍有兵13師另17混成旅。雖然此時袁世凱能夠集中全國的兵工廠來為其軍隊服務,然而,落後的兵工企業及粗糙的製造技術,使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都無法令袁氏滿意。因此,購買洋械依然是軍械的主要來源。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前夕,袁世凱“乃遣孫寶琦、李盛鐸東渡聯日,又利用大借款(即善後大借款—筆者注)購置軍械,補充兵餉,以應付異己者。”同年春,袁還向法國購買“高德隆”飛機12架。 1915年,又購到教練機3架。艦艇方面的購置,則突出體現在奧國借款中,該借款是袁氏授意海軍總長劉冠雄,避開當時的國會參眾兩院而擅自與奧國簽訂的320萬英鎊借款,購得水雷驅逐艦18艘。此外,袁世凱還不惜出賣國家主權,與日本簽訂《共同防敵協定》及“二十一條”,以便獲得日本人的軍事支持,來達到其帝制自為的野心。由於資料散失,袁世凱時期的購械總量及費用開支難得其詳。

北洋軍閥的軍械裝備都是怎樣得來的?

二、1916—1928年:北洋軍閥混戰時期。

在袁世凱逝後的12年裡,有1,300多名大小軍閥先後在全國各地戰亂不休。此時流入中國的洋械數目非常之巨大。現將北洋軍閥各派的購械情況敘述如下:

段祺瑞皖系。袁氏之後段祺瑞主持北京政府,他與日本人構成了穩定的單一購銷關係,這是段政府賣國外交的結果。據史料記載,為裝備參戰軍3師5旅,段氏分別於1917年11月和1918年7月兩次大規模地與日本簽訂軍械訂購合同,前者總金額為日金17,186,461.92元,其購械數目不詳。後者總金額為日金23,643,762元,購械計有:三八式步槍85,000枝,子彈67,500,000發;三八式機槍198挺,子彈9,500,000發,附零件6種;山炮162門,榴霰彈81,000發,榴彈16,200發,附零件15種;三八式野炮72門;軍車180輛,零件6種。

一戰結束前後,歐洲勢力重返中國,打破段氏與日本的單一購銷關係。1917年春,段祺瑞購到意大利、法國舊飛機10數架,之後,他又購得英國佩奇公司的大型0/400型客機6架,每架10,550英鎊。此外,他還和英國維克斯公司簽訂合同,取得貸款1,803,200英鎊,欲購維米商用飛機和阿弗羅飛機各24架及附各種零件,只不過這項交易因直皖戰爭中皖系的失敗而告終。在當時,所有各類飛機都被挪作軍事用途的。

北洋軍閥的軍械裝備都是怎樣得來的?

直係軍閥的購械。早在馮國璋時期,馮氏就苦心經營其軍隊。並且,直係軍閥長期佔據富庶的長江中下游,擁有較豐厚的資金來購械。1918年2月,馮國璋從日本購得大批軍械,欲裝備王懷慶的北京衛戍部隊。但這批軍火在秦皇島起岸時被張作霖全部截留,半數贈皖系,半數收歸己用。馮逝後,曹錕、吳佩孚繼續領導直系,由於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西方國家剩餘了大量的軍火,因而直系與西方國家的軍火貿易比較活躍。

1921年11月,曹錕與意大利政府談判,取得4,011噸軍火,這些軍火是在1919年12月,由天津馬茲裡公司從神戶運到北京的,其中分別運到瀋陽10噸,山海關2,434噸,北京60噸,天津1,057噸。意大利經手這批軍火的是其駐華使館武官瓦爾達上校。據有關資料統計,這批軍械中存放北京者內有迫擊炮20,000門,炮彈1,000,000發;存放天津者,內有步槍30,000枝,子彈3,000,000發,價值7,000,000法郎,又有山炮6門,價值460,000法郎,炮彈24000發,價值2,900,000法郎,菲亞特機關炮50門,價值700,000法郎,炮彈3,000,000法郎;存放山海關之軍械,內有步槍19,000枝,子彈17,000,000發,野炮21門,炮彈2,500箱,手榴彈1,400枚,無線電通訊2架,共計2,000,000元。這批軍械直到1924年曹錕才接收完畢。

1923年,曹錕還向意大利商人安吉洛購買價值5,500,000元的軍械。此外,曹錕還另找關係購買軍械來增加自己的實力。據悉,1923年6月,曹錕曾派出兩名代表與天津的伍倫.沃西公司的經理、英國的化學專家等人接觸,希望他們能幫助製造毒氣,供飛機上配備毒氣彈之用。曹錕也努力加強直軍的空中力量。1922年,他通過在上海的代表向法國購得水上飛機10架。1924年,曹錕在倒臺之前,還繼續向其他國家購買軍械,如德國船隻裡克默斯號為駐漢口的布瓦蘇公司裝運飛機和240箱迫擊炮到天津,價值18,000英鎊;1924年費爾茲號運載飛機2架到天津。布拉格的一家捷克軍火公司諾天特尼也報導說,1924年6月7日施萊斯丁號貨船從安特衛普運出25箱手槍,子彈250,000發,同一個月內,又有沃格勒號貨船從漢堡運出迫擊炮6箱,1924年6月18日,奧利夫號貨船從漢堡運出迫擊炮300門,這些軍械均運給天津的直系部隊。得到曹錕政府批准的諾沃特尼公司經紀人賴荷達在天津豐大業路87號的辦公室裡經辦這些軍火買賣的業務。不巧,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各船所運軍械都轉到馮玉祥、張作霖手裡了。

北洋軍閥的軍械裝備都是怎樣得來的?

與此同時,吳佩孚也與眾多國家聯繫,爭取物美價廉的軍械。1922年2月,吳佩孚買到奈爾斯、貝門特、多德等美國公司生產的軍械裝備。他在鞏縣兵工廠的所有各種設備,由美商卡堡格公司、卡洛威茲公司設法運到上海。8月,吳佩孚通過一個意大利捐客加蘭達購到價值5,600,000元的軍械;在這同一時期裡,一個美國人史蒂文將一艘裝有步槍、機關槍等軍火的走私船停泊在海參崴,以後從海參崴卸貨,經中東路運到哈爾濱、長春,最後設法運交給洛陽的吳佩孚。另外,吳佩孚還從西伯利亞逃來上海的白俄人手中購到各種火炮以及步槍200餘枝。1924年春,吳佩孚又與意大利人打交道,用3,000,000元購得步槍40,000枝,子彈50,000,000發,七十毫米口徑大炮36尊及炮彈50,000發,機關槍6架,但據說該項軍火中槍支子彈有多朽壞而不堪用者,因而數目雖多“而實力無幾矣”。

張作霖奉系的購械。1922—1924年間是張作霖外交政策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他主要靠日本的軍械和顧問,之後,他轉而面向各個方面。現將其在第一次直奉戰後重整軍備時的購械情況敘述如下:與日本人的交易。直奉戰役失敗後,張作霖損失了大批的輜重,軍械頗為不資,因此張氏特派張宗昌等10人組成奉天代表團,赴海參崴購買軍械。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代表團與日本簽訂兩份契約,第一份購買美國劉明頓公司1918年製造的俄式五連發步槍31,000支,每支附子彈1,000發,並附刺刀(全部為新制品);第二份契約訂購日本三十八年式步槍5,000支,並附背禳、子彈盒、刺刀、皮帶等一切,機關槍11架,炮彈10,000發。其中前約已交接完畢,後約則“因故而卒至破裂”。此外,第二次直奉大戰期間,張氏又得到日本某兵工廠所產步槍3,000支與附屬子彈,及由日軍旅順軍械庫運來之槍彈1,000,000粒。另據當時奉軍要人魏益三回憶,在戰事正緊期間,奉軍還得到日本供給的步機槍子彈40,000,000發,炮彈100,000發。

與白俄殘軍的交易。1922年10月,蘇俄紅軍攻佔海參崴,佔據海參崴的白俄“捷克兵團”潰逃,他們與張作霖商定,以手中的武器作交換,來取得在東三省避居和取得給養謀生。這批軍械中第一次交貨的計有步槍30,000支,每支13元,共計22車皮;第二次交付的內有炮彈626箱,炸彈209箱,共5,016枚,電線等物品200箱,還有一架飛機。此外,張作霖還得到繫留在海參崴的舊俄軍艦數只,以及製造軍械之機械數套。

北洋軍閥的軍械裝備都是怎樣得來的?

與意大利的交易。1919年,張作霖與意大利人的早期交往中就很有收穫——存留在天津、山海關的軍械於1921年1月沿著遼寧灣運到葫蘆島。1922年,他又從意大利菲亞特公司買到價值40,000元的飛機零件和80,000元的其他軍械。1923年1月,他又訂購意大利產的步槍、機關槍、山炮、野炮等,價值5,000,000元,由意大利皇家軍代理人巴奇經手。但後來意國並未發貨,張作霖有苦難言。不過,1923年9月,他又購到意大利大小武器及柯蒂斯飛機2架。

與英國人交易。1920年直皖戰爭後,皖系政權倒臺,其與外國簽訂的合同,由直奉兩家共同承擔,其中就有與維克斯公司簽訂的飛機合同,直奉負責付款而產品亦供他們分享。同時,張作霖還提出需要英國的教官和其他的飛機設備,但英國以違反“禁運軍火協定”為藉口而加以拒絕。1923年,張作霖繼續努力,爭取英國的支持,建設他的軍事設備。他與英方代表波特談判時,曾要求英國幫助他修建葫蘆島海港,並且以北票煤礦為交換,來獲取英方供應的軍械。1925年,張作霖和各色軍火商訂了很多合同,他一再向英方表示希望能得到支持,又希望英方不要干涉他和其他國家的交易。1927年,張作霖的安國軍面對北伐軍的凌厲攻勢,他向各方面試探,以期獲得更多的軍械。他經常出入英國使館,因為他們具有共同反對共產主義的意願。此時,西方國家視張作霖為“中國唯一的勢力,可以維持穩定,保護外國人的生命。”

與法國的交易。張作霖主要從法國人手裡得到空軍設備。他直接派代表去巴黎,法國方面公然視之為政府的使者。奉方在巴黎的重要代表是魏宗晉(譯音),從事購買防空設備,裝甲坦克,飛機以及海軍用具的談判。其中一份數額巨大的合同,含購買考得隆.布魯蓋等各式各樣的飛機105架,均裝有炮位,戴姆勒水上飛機35架,以及西特倫履帶坦克等,由一家名叫布瓦蘇的公司經辦。

與德國的交易。張從德國人手中所得的軍械,一部分送到瀋陽兵工廠,一部分發給奉軍部隊。據英國駐日本大使館的報告說,1924年11月7日,有德國船隻“蘇菲.裡克默斯”號滿載軍火駛往大連港。1924—1925年間,張作霖通過哈爾濱的德國商人路德維格.賓購得步槍81,000支,其中46,000支系日本製造,其餘則為俄國製造,還有子彈40,000,000發。上述各項軍火,在漢堡裝船,經開普頓運到營口。除購買德國軍械外,張作霖還聘用德國的軍事顧問,在他的兵工廠和毒氣製造廠裡工作。

此外,張作霖還與捷克、挪威、丹麥、美國、瑞士、荷蘭等國的軍火商往來,以求購得更多的軍械。現將其購得的軍械數(有據可查者)羅列如下:

1925年10月14日,購得捷克步槍81,000支,子彈40,000,000發;1928年初,又購得步槍40,000支,子彈20,000,000發;

1925年,通過挪威的格蘭公司購得軍火(以貨物重量計算)計有:步槍129,000公斤,白郎寧手槍39,000公斤,黑色火藥2,990公斤,TNT火藥207,000公斤。1927年張作霖又通過該公司購買生產TNT炸藥的器械一套。同年11月19日,又有挪威軍火14,189箱運抵營口,內有步槍12,987箱,混合火藥282箱,迫擊炮17箱,推進機24箱等,共計重量為1,176噸。1928年,經挪威奧斯陸駐營口的經紀人阿穆森負責,將14箱飛機零件,60箱軍械,8箱體育用槍,一起運給張作霖;同年3月,張學良、楊宇霆的奉軍第三軍、第四軍又得到挪威軍火2482箱,內有步槍、手槍、子彈等,價值1,000,000元;

1921年,張作霖從丹麥的哥本哈根購得製造野炮、炸彈的機械300套,價值3,000,000元。1923年,張氏又從丹麥訂購價值250,000元的軍需品。三年後,奉軍還得到彈殼300,000噸及炸彈等軍火供應;

1922年,張氏從駐天津的美商手中購得裝甲車100輛,每輛價值20,000元。1924年7月,張氏又從瑞士購得奧式朗納四座飛艇2架,戴姆勒巡邏機2架;此外,從荷蘭鹿特丹、安特衛普購得步槍50000支以及足夠數量的子彈。

北洋軍閥的軍械裝備都是怎樣得來的?

張宗昌直魯聯軍的購械。張宗昌除了從張作霖那裡取得軍械外,還自行和西方國家的軍火商交易以增強軍力,尤其在受到北伐軍的進攻期間。據統計,從1925—1928年間,張宗昌任督軍的山東省的經費預算中89%用於軍費。張宗昌的軍械主要購自德國,留駐青島、濟南的許多德國商行都為其服務。1926年11月28日,張宗昌和卡洛威茨公司簽訂了一份3,000,000元的合同,訂購1,800,000元的子彈、每百發計價13元,以及各種彈殼。1927年1月24日,又有德國貨船希曼號裝有大批軍貨到青島,計有九點八毫米步槍4,371支,附有刺刀3,240具,八毫米步槍6,600支,還有20,000門機關炮,12門迫擊炮,200支毛瑟槍,還有一架運往上海的水上飛機。1927年夏,德國船隻阿姆蘭號由里加駛往青島,由中德貿易公司的洛茲將貨物交給張宗昌。

除與德國人打交道外,張宗昌也從挪威、捷克人手中獲得軍械。1927年8月—1928年8月期間,張宗昌購置的大批軍械由挪威船隻艾金號、斯卡爾號、貝斯蒂克號裝運到青島。1927年7月6日,從奧斯陸啟程的艾金號裝載軍械2,107箱,運往青島,內有9架德國尤特德公司製造的飛機零件,此外還有皮帶20,800副,新式步槍8,875支,老式步槍2,500支,刺刀11,370具,前膛槍9,000支,零件250種,獵槍6支,子彈1,200發,飛機座艙步槍12支,體育用槍及雷管10箱。1928年3月,該船第二次到達青島,裝有軍械2,482箱,其中2,140箱系交運給張宗昌,計有八八型“七九”步槍130箱,九八型“七九”步槍1,941箱,其他各物,則有刺刀、機關炮、炮彈、手槍、鋼盔等雜物。8月,張宗昌又購到大批軍火,由貝斯蒂爾號貨船運到青島,內有軍械3,526箱在青島卸貨,82箱在營口卸貨。這批由美中進出口公司經辦的軍火,計有步槍500支,刺刀5,000具,肩帶5,000副,子彈500合,白郎寧手槍40支,子彈43,000發,共計39,405金元,由天津比利時銀行的施羅德簽署貸款。另外,斯卡爾號船隻也運到步槍7,000支,機關炮10門,子彈及炮彈2,100,000發給張宗昌。

捷克人在1927年初也賣給張宗昌50,000支步槍。另外,張宗昌還購置了大批的機械供其在濟南的兵工廠使用。此處不詳論。

孫傳芳五省聯軍的購械。孫傳芳的聯軍地處長江流域五省,其地位動搖不定,難以與西方的軍火商建立比較穩定的關係。再加上此處歷來為英國在華商業利益的重要地區,英國對孫的行為亦常加限制。因此,孫傳芳能購到的外械為數十分有限。即便如此,孫傳芳還是力求謀得某些西方對他的支持,與軍火商保持直接間接的聯繫。例如,1924年10月,一艘諾德曼號意大利船從熱那亞駛出,將一船德、捷製造的軍火運到浙江,共計293箱,其中自動炮2箱,迫擊炮12箱等,孫購買了其中一部分。1926—1927年間,北伐軍掃蕩江浙一帶,孫傳芳乃與張作霖、張宗昌聯盟,他之所以加入安國軍集團,原因之一就是想從中獲得更多的軍械以自保。張宗昌從他獲得的軍械中賣一部分給孫傳芳,例如,1928年3月,艾金號貨船運260箱軍械到青島,張宗昌指定將此運給孫傳芳,計有步槍1,000支,皮帶1,000副,子彈3,000,000發,機關炮150架,手槍106支,子彈50,000發。8月從貝斯蒂克號船上運到青島的軍械,也有指定給孫傳芳的。但總的來說,孫傳芳的購械數目還是較少的。

馮玉祥國民軍的購械。馮玉祥國民軍偏居西北,勢力僅限於綏遠、察哈爾一帶。由於地理位置所限,他不得不經西北陸路運進蘇聯提供的武器,交換條件是馮玉祥容許在國民軍內進行國民黨的宣傳。1925年4月到8月,馮玉祥購得蘇聯武器計有:步槍7,900支,子彈15,000,000發,卡賓槍15,000支,子彈72,000,000發,自動機關槍27架,子彈630,000發,機關炮189架,炮彈6,450,000發,野炮66門,左輪手槍1,800支,子彈5,000,000發,手榴彈30,000枚,炸藥100普特(1普特等於540磅),挖掘機1,000架,野餐用具50套,兩輪車150架,軍刀16,000把。另外,1927年4月6日,張作霖搜查蘇聯駐北京使館,搜出馮玉祥的兩張軍火收據,一張是購買步槍27,970支,子彈27,350,545發,馬克沁機關炮90門,聖愛丁機關炮50門,維克斯機關炮3門,劉易斯機關炮4門,三英寸口徑炮42門,拖車42架,炮車84架,炮座126座,瞄準儀63具,手榴彈11,000枚,化學彈640枚,戰壕軍車18輛,擲彈機1,000架,軍刀1,000把,長矛500支,飛機3架以及其他零件,總計貨價4,363,656.1盧布,直接由莫斯科運往張家口。另一張收據,包括步槍3,530支,子彈23,649,455發,馬克沁炮80門,三英寸野炮18門,榴彈炮8門,炮彈38箱計17,654發,化學炮彈9,360發,戰地摩托車18輛,火藥柱1,800支,防毒面具30,000具,燃燒器10架,納門特手槍500支,軍刀4,000把,手槍子彈5,000發,總計貨價4,501,999盧布。

馮玉祥不僅從蘇聯獲得軍械,他也同樣設法從其他國家獲取。例如,1926年2月,馮玉祥的國民軍第二軍向英國安利洋行購買到軍械,計有步槍10,000支,每支85元,子彈2,000,000發,每百發12.5元,機關炮24門,每門7,500元,炮彈5,000,000發。

綜上所述,北洋軍閥購買洋械十分活躍,可以說,洋械是其最主要的裝備來源。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我國武器工業十分落後的狀況。同時,大規模的購械,使帝國主義操縱中國的政治,社會財富進一步流失國外,加劇了近代中國的貧困化,反映出北洋軍閥的存在給國家發展帶來的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