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農民都不掙錢,我們村的菜農每年最少掙20萬

不是所有的農民都不掙錢,我們村的菜農每年最少掙20萬

歡坨一線西紅柿

我們村種植西紅柿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經過父輩們的實踐發現這片土地種植西紅柿是特別的好吃,在以前也種過很多農作物像香瓜、菜瓜、黃瓜、絲瓜、南瓜、芹菜等等,但是農民都沒掙到錢,不是因為種的不好,主要是我們村每戶就2畝地,普通的蔬菜瓜果所得收入真不夠一個農戶的開銷,畢竟每戶的農田實在太少了,後來發現西紅柿的收成倒是不錯,漸漸的我們村就都種西紅柿了。

都知道這片土地種植西紅柿好吃,但是為什麼好吃卻沒人知道,這是後來這裡的西紅柿賣出了名聲,農科院的科研人員過來調查,發現這片土地的土壤所含的微量元素全部非常適合西紅柿的生長,加上弱酸性的水質,所以這片土地種植出來的西紅柿是格外好吃。

在以前全國的西紅柿總體分為兩大類,軟果和硬果。軟果的特點是皮薄、味美、肉厚,硬果的特點是高產、皮厚。由於硬果的特點導致其能更好的運輸和有較長時間的保質期,所以在全國種植硬果的菜農遠高於種植軟果的菜農,在菜市場能買到的都是硬果。總是有人會問,為什麼西紅柿沒有以前的好吃了呢,原因也在此,因為你買到的都是硬果,軟果其皮薄不利於運輸所以全國大部分城市是吃不到的。

我們村種植的就是軟果西紅柿,傳統老味西紅柿,保留了小時候的味道,放棄了高產的硬果。為了種植軟果西紅柿我們村的菜農可是受盡了苦,在以前我們村的西紅柿收穫後都送進了批發市場,菜販子可不管你好吃不好吃,多少斤就給你多少錢,和硬果一個價,所以我們村的西紅柿賣不過別的地方的西紅柿,因為軟果產量低、運輸成本高,所以我們村的菜農總是沒有其他地方的菜農收入高,趕上不好的年景,真是一車一車的往溝裡倒或餵鴨子。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們村的菜農走上了自主營銷的道路,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註冊了地域商標,這裡種植出來的西紅柿正式有了自己的名字——歡坨一線西紅柿,加上政府扶持建立了西紅柿種植基地,電視臺每年的宣傳和優良的品質得到了周邊城市的肯定。這幾年我們村菜農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像運輸成本高、怎麼才能讓西紅柿在運輸過程中不破損都還需要慢慢探索。

不是所有的農民都不掙錢,我們村的菜農每年最少掙20萬

歡坨一線西紅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