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情嘉陵江詩聖 杜甫兩次來到閬中留下千古名篇66篇


鍾情嘉陵江詩聖 杜甫兩次來到閬中留下千古名篇66篇

位於閬中的杜少陵祠堂


鍾情嘉陵江詩聖 杜甫兩次來到閬中留下千古名篇66篇

杜甫畫像


  1200多年前,50多歲的杜甫先後兩次來到閬中,在閬中停留雖不足半年,卻留下了詩文66篇。在創作速度上算是一個小小的高產期,《閬山歌》《閬水歌》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一 、初入閬中 弔唁好友房琯
  
  “杜甫入閬中,要先從杜甫到成都說起。”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胡燕介紹,公元759年,杜甫棄官入蜀,在成都生活了5年,多數時間都是在今天的“杜甫草堂”度過,期間杜甫短暫到過梓州(今四川三臺)和閬中,這五年是杜甫一生中最安定的五年。


  杜甫第一次到閬中是廣德元年(公元763年)秋,他從三臺趕到閬中弔唁好友房琯。  
  杜甫和房琯都是名門之後,一位是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一位是武則天時期宰相房融之子,兩人在青年時期便結下友誼,其後同朝為官,關係甚好。胡燕介紹,公元757年,在房琯的幫助下,杜甫當上了左拾遺,職責是勸諫失誤的朝政、舉薦賢良的人才,官階雖然不高,位置卻很重要,是一個可以發揮自己政治主張的重要職務。但是不到一個月,房琯被罷免宰相職務,杜甫激烈進言,唐肅宗勃然大怒,下令問罪,差點丟掉性命,由此可見二人友誼深厚。


  
  

鍾情嘉陵江詩聖 杜甫兩次來到閬中留下千古名篇66篇

公元763年,房琯召拜刑部尚書,在赴任途中,於八月因病逝於閬州開元寺(今閬中觀音寺)僧舍,享年六十有七。當時,五十二歲的杜甫聽聞消息,立即趕赴閬中弔唁房琯,為其料理後事。“‘伏奏無成,終身愧恥’,在祭文裡杜甫還念念不忘六年前疏救房琯的事件。”胡燕說,“杜甫既為失去摯友而悲痛,也為自己坎坷的命運而傷懷,閬中成為二人友誼的見證地。”


  
  第二年春,杜甫再到閬中時,還專門去了房琯墓地,留下了詩作《別房太尉墓》:“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雲。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老友的思念和對國事的殷憂之情。”胡燕說。
  
  根據《杜甫研究學刊》1997年第4期毛明文《杜甫閬州行蹤及創作》一文介紹,杜甫到閬中的時間應為廣德元年九月九日至二十二日之間,大約住了三個月,後接到家信,得知愛女生病,返回三臺。
  據考證,杜甫第一次到閬中期間,還到過蒼溪、南部一帶,有詩作《放船》《贈裴南部》為證。
  

鍾情嘉陵江詩聖 杜甫兩次來到閬中留下千古名篇66篇


  二 、鍾愛嘉陵江美景 攜家眷再遊閬中
  
  緣分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因為友人病逝於閬中,杜甫遇見了這片秀麗風光。“杜甫第二次來閬中,就是因為對嘉陵江山水念念不忘,這一次他還帶著家眷一起。”胡燕介紹,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一家人從三臺來到閬中,然後準備乘船沿嘉陵江去重慶,離開四川。
  
  從三臺可以直接乘船沿涪江到重慶,為何杜甫要繞道閬中?胡燕介紹,因為杜甫第一次到閬中,雖然停留了三個月,但因各種事務無暇顧及欣賞山川名勝,這一次要離開四川,一定要來看看,所以他第二次到閬中,就寫下了大量有關閬中山水的詩文,如《閬山歌》《閬水歌》《南池》《玉臺觀二首》《滕王亭子二首》等。
  

鍾情嘉陵江詩聖 杜甫兩次來到閬中留下千古名篇66篇


  “閬中勝事可腸斷,閬中城南天下稀少。”中國詩詞學會會員、四川省詩詞協會理事、閬中市詩詞學會會長劉先澄說,閬中山水是嘉陵江山水的組成部分,也是嘉陵江山水的精華,《閬山歌》《閬水歌》是杜甫的力作,也是嘉陵江山水的絕唱。
  
  日破浪花、春歸沙際、巴童蕩槳、水鳥銜魚,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寫出了嘉陵江獨特的情趣之美。“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閬中城東、閬中城北各自不同的景色,展現出閬山的奇特,那麼城西的山是什麼樣子?城南的山是什麼樣子?讀來令人浮想聯翩。


  劉先澄說,《閬山歌》詠山,《閬水歌》詠水,二者各自獨立,又互相照應,構思巧妙,清乾隆皇帝御評《閬山歌》《閬水歌》就指出,“兩詩著語奇秀,覺空翠撲人,沖襟相照。”
  
  閬中是杜甫詩風轉變的一個重要地方。四川大學教授劉文剛曾評論:《閬山歌》《閬水歌》兩首詩帶有盛唐詩歌的高雅渾成的氣象,又有中唐詩和宋詩瘦硬生新的特質。“杜甫在成都、閬中等地生活,對事物、人情有了更多的看法,詩歌也更生活化。”胡燕說,杜甫詩歌風格上的變化,與他在成都、閬中的生活分不開。


  
  杜甫閱盡閬中山川美景,準備出蜀時,忽然傳來好消息。於是,杜甫放棄既定行程,決定再返回成都。毛明文《杜甫閬州行蹤及創作》一文介紹,杜甫得到好友嚴武再回成都,擔任成都府尹、劍南節度使的消息後,喜出望外,並寫下了詩作《侍奉嚴大夫》。


  後來,嚴武舉薦杜甫為節度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達到了人生中仕途的頂點。公元765年四月,嚴武病逝,五月,杜甫離開成都,之後輾轉於重慶、湖北、湖南,生活日漸潦倒。
  
  三、 杜少陵祠堂 留存詩聖遺韻
  
  與閬中古城一江之隔,有被譽為“天下第一江山”的錦屏山。在錦屏山半山腰處,有杜少陵祠堂,是閬中人民為紀念“詩聖”杜甫而修建的。
  2月20日上午,記者從閬中南津關古鎮處沿山道上行,大約20分鐘,在經過錦屏山景區觀星樓景點後,一轉彎便來到杜少陵祠堂。杜少陵祠堂正對閬中古城,四周古樹參天,十分清幽靜謐,不時有遊客前來瞻仰杜甫的詩文風采。
  
  據閬中古城景區工作人員介紹,在明代,錦屏山上建有三賢祠,後清代黎學錦重建三賢祠,祀杜甫、司馬光、陸游,由於年久失修和自然災害,三賢祠塌毀。上個世紀80年代,閬中市相關部門重建錦屏山部分景點,1986年,在錦屏山半山腰處修建了杜少陵祠堂。“成都有杜甫草堂,來閬中當然要看看杜少陵祠堂。”劉先澄介紹,杜少陵祠堂為閬中古城旅遊增加了文化底蘊。


  
  杜少陵祠堂依山而建,佔地面積36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為仿古建築,沿石梯而上進入前廳,首先進入眼簾的就是《閬水歌》詩匾。在祠堂各個展廳,都掛有杜甫詠閬中的詩歌名篇以及歷代文化名人對杜甫及其詩作的評論書籍和言論。
  
  在後室正廳,塑有杜甫漢白玉雕塑,其雕塑作者為著名雕塑家伍明萬。站在雕塑前,抬頭仰望杜甫,頭戴官帽,面目清矍,眼神注視遠方,或許他正沉醉在嘉陵江的風光美景中,冥思遐想。
  閬中,留下了詩聖杜甫的足跡,詩文注入《杜工部集》。古往今來,多少先賢聖人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但歲月永遠掩埋不了杜甫的風華,青山常在水長流。
  
  ◆作品選登
  閬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巴童蕩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閬山歌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鬆浮欲盡不盡雲,江動將崩未崩石。那知根無鬼神會?已覺氣與嵩華敵。中原格鬥且未歸,應結茅齋看青壁。

  
  ◆人物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創作了 《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 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