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局》傅文兵

《小酒局》傅文兵

《小酒局》傅文兵

小酒局【1】



开门7件事,未见烟和酒。

人生万般难,唯有酒解愁。

酒在人类所有食物的发明中,绝对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酒文化是人类所有文化的精华还是糟粕?暂且不去争议高下。

但,酒是人类情感的重要寄托却是不需要探讨的话题。

有酒就有江湖。

有江湖就有故事。

杯酒释兵权、把酒望明月、推杯换盏时、小城故事多。

每个人接触酒的经历都不相同,但对酒的亲近却是惊人的相似。

记忆中第一次醉酒的经历还是懵懂的年纪,随干娘去送梅姐出嫁,那是梅姐重新开始幸福生活的又一次婚礼,朴实的新姐夫极尽所能用心招待送亲的客人。

红色诱人的山楂酒散发着迷人的果甜香气,浅浅的尝一口,酸酸甜甜,像极了甜甜的糖水。

尝一口,就欲罢不能。

就在大人们推杯换盏之时,酒精的刺激开始稳定地发挥它麻醉的作用了,记不得自己是怎么回来的,但记得了那个让自己第一次醉酒的地方叫下犁川。

也让大人们作为笑柄笑话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一直到高中即将毕业的时候,玩的好的4个兄弟,在毕业的前夕,在简陋的小饭馆,昏暗的灯光下,四张青春稚嫩的面孔、被酒精点燃的朝气、伴随着屋外的寒风,喝下了具有标志意义、告别高中生活、走向社会第一杯酒。

还是小时候第一次醉人的山楂酒、却已经不是酸甜的味道。

说过的话、许过的愿、憧憬过的未来、早已经成为过往。

但,

这也应该算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小酒局。

醉就醉了,大不了醒来再来。


小酒局【2】


酒局和饭局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截然不同。

酒局偏重在酒,饭局就有了另一层深长的意味。

酒局的参与者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酒友,但酒局到最后一定是真正的朋友、肝胆相照。

饭局就不是那么可以简单的进行分类,纯粹的饭局似乎仅限于朋友,不纯粹的更多的是包含了各种欲望、各种所求、各种无奈、各种希望。

组织酒局的人,都是好酒之徒,就是一时兴起、单纯的想和你一起往飘了喝,带你装B带你飞。

组织饭局的人,往往是前思后想、斟酌再三,什么样的档次、什么样的口味、什么样的人员、什么样的借口、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往往会绞尽脑汁。

掺杂了欲念、裹挟了利益、不得已而为之、而又要显示出一幅随意、真诚的样子。

你不是个演员,但又是在进行真正的表演。

生活入戏、生活如戏。

参与酒局,带着一副好心情足以。

参加饭局,更多的是一份忐忑与不安。

小酒局不在乎饭菜的档次、酒的好孬。

即使再小的饭局,也得处心积虑,处处小心。

热衷酒局的年纪,青春正盛、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大有一展宏图之势。

热络的打开了一扇未知的窗户、冀望能结交上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山珍海味不知味、玉液琼浆不醉人。

饭局不看人品,只有谄媚和权势。

热爱小小的酒局,大多是真性情、有看破红尘、归隐入市的坦然、最主要的是也渐渐到了与世无争的年纪。

可以争个空无、可以耍个小赖。

可以聊个时局、可以侃个八卦。

酒局上人品立见高下。

不可以的是不能浪费一点点的小酒。

哪怕是一滴,也是丧良心。

这就是苏哥的口头禅:酒品看人品,无品请自重。


小酒局【3】




小酒局看似随意,但也容不得随心所欲。

确认过眼神,只选对的人。

对的人,就是半斤八两、臭味相投、腻在一起的损友、老铁。

小酒局以4人为最佳,多也不要超过半打。

彼此间了解各自的酒量、酒性、酒德。

嬉笑怒骂不会红脸、翻了旧账不会记仇、彼此抬杠不会翻脸。

总之一句哈,友谊的小船不会说翻就翻。

既然是小酒局,喝酒的小店一定是多在居家附近、大家一致公认的小馆。

这样的小馆天然就是为小酒局而生:凉菜一定口味大众、热菜家常居多、硬菜也硬不到哪去,想摆谱来个海鲜,还真的没有备货。

小酒局的天然型,注定了它的属性就是博你一乐,而非大朵快颐。

花费人均50左右最佳,细水长流,可以一直一直长流下去。

千万不能为了酒局而临时凑人、拉人入伙。

临时入伙的人熟悉的还好说,稍微有点距离感的会有一种临时支差、不受重视、强拉入伙的不平衡感。

这样的小酒局,结局往往只有一种:不欢而散。

凑到一起组成酒局,都是三观相合、属相不冲、认同规则之人。

既来之、则安之。

不是组织者,入局者没有点菜、点酒的主动权,不,连建议权也一起免了。

有的只是你想来一碗饸络垫底还是想来盘饺子下肚的福利。

4人为局,酒量是随着年纪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二十郎当4+1、叁拾而立每人1、四十不惑减去1、五十天命2人1、六十往上见夕阳随心所欲无人劝。【注:指1瓶酒】

一时兴起,这兴致正高,还想再来2两,怎么办?

民主时代了,当然一起表决啊。

大家一起表决:喝还是打住?

喝!

面红耳赤的伙伴异口同声、声震酒馆。

别废话,老板,再来一瓶!


《小酒局》傅文兵


小酒局【4】


有酒就是局。

酒局无大小。

有一种酒局叫孤单只影。

文学史上有名的洒家叫孔乙己。

一个人穿长衫、炫耀着回字的四个写法、哪怕只有可怜不多的茴香豆下酒,他的身影也是孤傲的。

生活里,默默嘬酒、沉默寡言之人大多不喜往人堆处凑热闹,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醉眼看花。

把时间往前推2、30年,就在现在的黄花街巷口,有一家沽酒的小铺,一酒提便是1两,老窖酒、性烈、辣口、有点串喉,靠着木质的柜台慢慢地入喉,等候酒精的升华、醉眼迷离、便是这一口的最爱。

现在满街都是直营、 专营、超市里的包装酒,散酒的买卖都挤在菜市场里不起眼的地方,想靠着柜台眯上二两的雅兴都没有了,怎么能让这风雅之物参杂着鸡鸭牛肉的腥气来下酒呢。

一个人喝的酒叫闷酒,自得其乐、不见得就是孤独。

只是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这个世界而已。

这样的人泾渭分明、人畜无害。

还有一种酒局叫孤芳自赏。

这类人自带清高、满足、自信。

对喝白酒的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只有端着高挑的透明酒杯,轻轻晃动、慢慢醒酒、才叫得上范儿。

喝白酒的简直就是形而下,只能是仰天膜拜。

对于喜欢喝酒的人来说,喝酒简直就是快意人生。

生活的快乐都在一杯杯的酒里。

可往往,初上酒道、不胜酒力、人仰马翻甚至超速翻车。

初上酒道,一喝就醉的大有人在,有人因而刹车引退。

更多的人前赴后继、一路向西。

天生的大酒量没有多少,还得靠时间的沉淀、时间的累积造就了酒量的沉淀。

瞒不住,初入酒局,最先醉的是我、最先淘汰的也是我、最先出洋相的还是我。

可经历了一次三英占吕布,和强哥、庆哥挑战了喝不醉的东哥,就在新市街自己经营的酒楼,硬是把自称不醉的东哥喝的找不到北、也找不到杯。

这是东哥的滑铁卢。

更是我们喝酒史上的转折、新的长征的开始。



小酒局【5】



再好的酒也得经历时间的沉淀,才能滋味醇厚、口感饱满、回味悠长。

所谓酒是陈的香。

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再不谙世事的人,年纪长了,做人的道理多少要懂得一些。

小酒局亦是如此。

年轻凭的是年轻气盛,没有在酒桌上服气的人,容不得一丝的偷奸耍滑,更像是一枚法系青年,讲原则、讲规则、酒场为大;

年纪大了,过了心燥气浮的时候,懂得了宽容待人,一切看得淡了,得饶人处且饶人,渐渐的成为了佛系之人,一切随缘吧、怎么样都行、随便、由他去;

迈过了50大坎,简直就是仙家道长一个,一切顺其自然、乐的逍遥自在、有一种天人合一,归隐自然的境界。

人生的巅峰大多在40岁之前,少有人知天命之际而一“炮”走红,正如这时节的秋叶,枯萎的落叶反而红透了整个世界,这是幸还是不幸?

能赶上开放的时代,都是幸运的人。

吃饱了饭、穿暖了衣、让日新月异的变化眩晕了眼。

酒、色、财、气------样样都沾满。

开挂一样的人生、足以。

世界变化快、不变的是人性。

我所记忆的喝酒是这样子的:

95年之前喝酒多以本地酒为主、外来酒因为口感的问题难以占领本地的市场。

96-99年间,突然掀起了一股喝贵州醇、北京醇、五粮醇之风,酒性平和、味道寡淡、清香适口,流行就一阵,亦是销声匿迹、不见踪影。

00年后,又流行了一阵白酒加红牛、加雪碧的养生喝法,完成遮盖了白酒原来的口味,不知不觉已是醉,醒来脑壳跳的疼。

05年后,基本稳定的酒局配置是自家人照喝玻璃汾、喝老公家必是老白汾的格局基本形成。

10年后,加速前进的社会点燃了民众的希望,高端酒率先进入主流场合,老白汾成为普通人的标配。

已经丢不下喝玻璃汾那个份了。

小康社会了,消费升级了,欲望进一步被放大了。

短暂的疯狂,在15年后被“新时代”打回了原形。

喝来喝去,又回归了本来。

不过,两级分化已成定局。

一个在天、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

一个在地、钱包限制了你的妄想。

你我平凡人、把酒问青天、云遮月不语,还是两茫茫。


小酒局【6】



老人们常说:酒越喝越厚、赌越赌越薄。

酒中乾坤大,书中有黄金。

喝酒喝到最后,喝的是一份真挚的感情和友谊。

喝的是人情世故、人间悲欢。

南方和北方的喝酒方式截然不同,仿佛是两个世界。

在北方,喝酒要干脆果断、要一饮而尽、要一醉方休。

在南方,喝酒的仪式感、敬酒的分寸感、像极了一场表演。

北方的夜晚街头醉汉多、南方的夜晚美女多。

天下大同,但南北的酒文化大不同。

但真正论酒量的,却是不分上下。

在北方,没有醉意的酒场、是散不了伙的酒场。

不尽兴、不能散。

在南方,酒微微醺,就已打住;

要的是恰到好处。

北方爱好使酒令,且花样百出、与时俱进。

南方讲究推杯换盏、轮流碰杯、为相聚、为相知、为友谊、为发财.....

北方的一场酒喝的是昏天黑地;

南方的一场酒喝的是欢天喜地。

入乡随俗,北方人到南方,不能喧叫、端的正经的样子心里难受;

南方人到北方,北方人的喝酒气势、声如洪钟、暗暗惊讶北方怎么还在野蛮时代。

北方爱烧酒、南方喜酱香。

饮食可以相通,唯有酒是地域性极强的东西。

北方人喝不惯南方的曲酒、南方人同样也不喜欢北方的辛辣。

北方人不懂南方人的温婉,

南方人也同样不理解北方人的干烈。

长江水清天际宽、黄河九曲涛浪高;

一方山水一方人,然也。


小酒局【7】



喝最烈的酒、交最好的友。

大浪淘沙、方见英雄本色;

喝交心酒、方交知心之人。

交心、只能两人面对,这样的酒局是撕去伪装、把自己彻底暴露给对方;

把自己的苦闷、委屈、不解、甚至是阳光下的小我赤裸裸大白于(天下)挚友;

就像是在神父面前告解;

不求对方理解、只求对方倾听;

说出来、如释负重、淘空自己;

酣畅淋漓,如饮下世上最美、最烈的酒;

每个人都需要有这样一个能面对面、能倾听的朋友、一个能装下你的秘密又让他烂在肚子里一辈子的朋友。

这是郁闷的酒、却是又告别苦闷的酒。

酒不是男人的专利。

女人真的放开了、男人怕也不是对手。

有了女人的酒,连空气中都有了暧昧。

女人比男人多了一份克制,要不然、真的是棋逢对手、难见高下。

被标签耽误了的女人大有赶超男人喝酒之势。

酒,有被两极化的趋势。

爱它,捧在手心、奉之为甘霖琼浆;

宁可一日无肉、不能一顿无酒。

恨它,嗤之以鼻、对好酒之徒面带不屑、百般不解;

这又误事、又伤身之物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

酒对年轻人、特别是白酒的诱惑少了很多;

更快的工作节奏、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消闲习惯、更多的时间要求,让大多数年轻人远离了白酒;

年轻人喜欢套路、也喜欢被套路;

针对年轻人的喜好自然少不了套路,

江小白---年轻人的专属白酒,

靠温情脉脉的话语打动了年轻人-------哪有什么突然想起、其实是一直在心里;

哪有什么心心相印、其实是一直想你拥有;

这要是断了层、世上岂不又少了一些快意?


小酒局【8】


小酒局的酒令自从有了骰子【色子】就基本上告别了延续多年的猜拳比划喝法;

猜拳比划、大声喧哗、甚是热闹、是农耕时代的产物;

大庭广众的场合、大声喊叫、不合时宜、有扰乱公共秩序的嫌疑;

小酒局由私家搬到酒馆、怎么也得有点现代文明的观念;

骰子的出现、解决了大声喧哗的困扰;

酒令小变化、文明一小步。

骰子叫法多样、也需要一点点的智力、但一对一的玩法、往往会让其他的参与者冷落一旁;

保证人人参与、尽力做到公平,

酒友的智慧是无穷的,

扑克牌的玩法因此应运而生;

小小的扑克牌,硬是让耍出了千般花样;

人人参与、无人落空、无论吹点【玩法】还是站队【玩法】都还需要一名公正无私的记账人员来监督;

酒一上头、难免有人浑水摸鱼;

聪明的陵川人发明了数棍棍【计数】、大家一起来监督、棍棍输完酒下肚;

可惜其他地方难以普及。

大晋城人民不甘落后、衍生出了“耍胆大”、不需要记账、“爆点”【吹破点】立马喝酒、酒下肚再上路【继续游戏】。

喝酒人都喜欢利索之人、一饮而尽;

个个扯扯、不是北方人的做派。

小酒局、最怕个个扯扯之人、最先淘汰、出局的必是不利索之人。

能喝则喝、不喝靠边。

大家都很忙、无闲唠闲磕。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再美好的筵席也要有分别的时候,尽管依依不舍、再见也要珍重。

小酒局的分别么有特别的仪式感,更多是嬉笑怒骂,分别也是为了下一次的聚首再见;

就像小酒局的相聚、或许就是一念之起。

这一念之起,其实是我们之间的修行、也就是所谓的缘分;

哪有什么突然想起、其实是一直在心里。

谢谢、我的同道酒友!

[成文于2018年9月]

《小酒局》傅文兵


【作者简介】:傅文兵,男,1968年2月出生,山西晋城泽州县人,大学文化程度,现就职于晋城市工商银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