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桑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次生林23.5万亩 是一座真正的自然王国

中国小康网黄桑自然保护区位于绥宁县西南部,南北长25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9.5公里,有森林面积25.5万亩,其中原始次生林23.5万亩,堪称稀世之宝的名贵树木、花草、药材、动物、在这里生长旺盛,一座真正的自然王国。

竹,那翠绿的颜色,体现出昂扬的微型机,那空虚的中腹,显示了虚心的气节,古人云:“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愿生命之竹永葆碧彩。

自古以来,竹与松、梅并称“岁塞三友”,是画家泼墨挥毫的对象,是文人竟相吟颂的题材。

竹之茎叶,形态优美,地下竹鞭,更有情趣。它既能在肥沃的泥土中扎根,又可在瘠薄的悬崖之上、石缝之中挺立,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任凭-吹打,依然傲而不屈,怪不得宋代诗人苏东坡咏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

黄桑自然保护区的竹子种类很多,有高大粗壮、笋材两用、成片长长的楠竹;有竿形四方、个体俊秀的方竹;有上下各节交互呈现斜面相连、节间挺突如佛肚的罗汉竹;有竹竿颜色茶褐、美观,材质优良,不受虫蛀、经久耐用的紫竹;有状如水竹、中心充实的实心竹;有叶片宽大可包粽粑的箬竹;有竹竿上颇多细小紫斑,类似“斑竹一支千滴泪”的麻竹;有慈母护儿、子孝其母之誉的兹孝竹;有蓖性好、韧性强、丝路正、为纺织优良竹种的水竹,还有桂竹、刚竹、苦竹、大箭竹等。引种的黄金间碧玉竹有两种:一为全竿鲜黄似金;一为金黄与碧绿两色相间,从蔸至尾纵条绞排列,十分奇物、美观,为竹子之名贵观赏品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