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一切知識學習的基石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概念是概念。

對,今天講講關於概念的概念,這個元認知先搞清楚,咱們才能繼續玩下去。

一、文字解釋

1.概念(Idea;Notion;Concept),是人類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是自我認知意識的一種表達,形成概念式思維慣性。

2.在人類所認知的思維體系中最基本的構築單位。

3.心理學上認為,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的反映,這種反映是以詞來標示和記載的。

4.概念是一種認知工具,人類的學習方式都是從體驗、試錯、觀察到學習、思考,越是高級的認知過程,越要使用到概念這種工具。

5.概念是一切知識架構的基石。所謂的“獨立思考” —— 少有人真正擁有的高級能力 —— 對其最樸素的描述無非是:

能夠獨立地、正確地使用正確的概念。

二、圖形解釋

我們會將自己的經歷、知識等認知過程中的產物進行編碼,然後形成概念,之後再將概念應用到不同領域中。

概念:一切知識學習的基石


摘自永澄

三、類比和隱喻

1.人腦操作系統。

我們的大腦裡都有各自的操作系統,它需要我們自己主動地、持續地升級。

而我們的操作系統主要由兩個緊密相關的部分構成,也是我們要持續升級的:

概念及其相關方法論

2.向水學習。

水走的路徑一定是阻力最小的路徑,每個人的成長也要走阻力最小的路!

問題來了:阻力最小是不是沒有難度?

答案是明確的:一定有難度,有的時候甚至很有難度!

掌握一個概念就可以用一輩子,而不是去學那種只能用一陣子的東西。

掌握概念是阻力最小的路,但是它並不見得是難度最低的路。

3.複利模式。

我們的腦子裡, 就是我們操作系統裡 , 描述正確的、理解完整的概念和方法論越多,我們理解新概念、新方法論的速度越快,融會貫通能力也越強。

四、例證

1.李笑來的母親教他如何閱讀教科書。

李笑來有個在圖書館工作的母親。剛上初一的時候,母親花了幾分鐘教他如何閱讀教科書:

你看,這麼厚厚一本書,其實就那麼幾個概念;

講一個概念就要花費一個章節的篇幅,從結構上來看,其實講的都一樣,無非是一個接一個的概念,要說清楚它是什麼,它不是什麼,它和別的概念有什麼異同;

然後就是與它相關的方法論,比如,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怎樣使用是正確的,怎樣使用是錯誤的,容易發生錯誤的地方是什麼。

這些都弄明白了,一個概念就算是學透了,這些概念都弄明白了,這本書算是看懂了,就這麼簡單。

這是學習任何概念的方法論。

李笑來小時候學習成績很好,源自這幾分鐘的教育,那一瞬間,他升級了:

懂得了概念的重要性;

瞭解了教科書的結構。

對此,他自然而然地發展出了一整套方法論: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領回來教材,第一件事兒不是去“包書皮”,而是把每一章的重要概念都抄一遍,隨後直接死記硬背到腦子裡……

是否完全理解並不重要:

那些將要通過學習、理解、應用、練習等手段消化吸收的概念早已經一個字不差地記在腦子裡。

所以可以隨時調用,沒有死記硬背過的人卻不一定能隨時調用, 他們不去翻一下書斷然想不起來完整具體的定義。

那些之前屬於“死記硬背”的東西,其實相當於給自己的大腦安裝了很多個“傳感器”,一旦聽到有人提到它們,因為熟悉,腦子裡就會有反應。

若是之前完全沒有過死記硬背,那些概念在腦子裡根本不存在,那麼在走神的時候,即便有人在身邊提到那個東西,大腦也全然不會有所反應。

2.嘗試算一筆賬,看看你到底有多麼忽視概念。

• 問題A:W經常拖延,他動不動就什麼都不想幹了,無論設置Deadline、還是懲罰基金、或者是同儕監督都沒有用,就是不想幹了。

• 問題B:M的情緒有點暴躁,動不動就會發火,團隊成員都沒有辦法和他一起協同,大家給他提意見,他就會擺出一副要跟人拼命的樣子,覺得別人在質疑他。

• 問題C:S的目標總是有些問題,定了的目標,執行的過程中總是會放棄,動不動就要破罐子破摔。

• 問題D:X掉入到遊戲裡就無法自拔,經常因為玩遊戲而錯過了更重要的事情。

我們來做個假設,你擁有這4類問題,分別找相應的老師解決:

A老師諮詢費大約要1000元,B老師通常要收3000-5000元(因為情緒處理的老師收費都貴),C老師大約收800元,D老師要幫你戒癮,要陪伴一年左右,費用在5000元左右。這都是極其保守的收費,如果你要在一年內解決這4個問題,大約需要12000元。

1.2萬元不算事,麻煩就麻煩在:治標不治本。

這四個老師如果都能夠給你談談本質也就罷了,但是如果遇到那種“列表式”治療法(類似於關於治療拖延的10種方法、做到這8點情緒就能好、達成目標的12種必備技能),很可能還會導致你的解釋系統的不自洽,在未來產生更多問題。

有個概念叫:問題根源,這個概念講的就是因解釋系統的不自洽導致的問題發生,如果想要徹底解決各類問題,必須要從解釋系統上努力,不斷澄清解釋系統並且調整其內部邏輯自洽。

其實,上面的四個問題解決起來根本沒有那麼麻煩:

你只需要知道兩個概念:動機、結構,並將這兩個概念合二為一變成“動機結構”(詳見原文:《自我管理系統重啟初始化操作》),那就會瞬間明白這四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更重要的是,一旦明白“動機結構”,所有因為動機結構變化產生的行動問題,都可以用這個套路解決。

什麼叫高效,高效不是在具體細節上搞搞搞,而是在最關鍵的本質上解決問題。

看似搞清楚概念這件事情很麻煩,但要把視野放在大時間週期上,就會獲得邊際效應。

每多解決一個問題,因掌握概念而產生的收益就會增加。

3.想要運營一個互聯網項目,要明白一些基礎的概念:

比如,活躍度(Active Level),留存率(Retention),實際推廣效果(Net Promoter Scores)等等……

4.司機的概念。

很多人都是在考過駕照最終上路了之後才發現自己之前作為行人對安全是多麼地“沒概念”。

很多新手司機,他們普遍認為之前沒怎麼仔細想過或者完全沒想到的,排名前三位分別是:

司機坐在車裡,有完全看不到的盲區

車這東西,真不是司機想停下來的時候就能瞬間停下來的……

行人在晚上穿著暗色衣服在路邊走非常危險……

大多數司機會因為意識到之前並不知道或並未留意的“概念”而改變自己的行為,自己走在路上作為行人的時候,不再搶過紅綠燈了,當然也絕對不會穿著暗色衣服在路邊行走了。

五、練習方法

生活中的每個概念都需要審視、清理、升級、再重新審視、重新清理、再次升級。

1.立刻開始攢概念:

1)用筆記軟件建立個文件夾,裡面寫滿各種概念;

2)不要貪多,從一條概念開始構建;

3)每一次使用這個概念,就把概念的應用場景記錄下來;

4)耐心等待概念的複利效應。

2.避開有毒的概念。

有毒的概念就好像是毒蘑菇一樣,不能隨便吃。

比如:閱讀速度。

基於這個原本就毫無意義的概念,很多人痛苦了一輩子,苦苦思索:

如何才能提高閱讀速度?

然後,還有人賺了一輩子錢,教別人根本做不到、其實做到了也沒意義的事情:

快速閱讀、急速閱讀……

他們兜售各種奇技淫巧,信之者亦眾,他們由此“發明”了一系列沒用的卻貌似有用的概念:跳讀,掃讀……

真正有意義值得研究的概念是:理解速度。

還有哪些有毒的概念呢?

3.通過更新概念習得聰明。

在任何一個領域,對該領域中重要的概念無知,那就真的與白痴無異 ,這事兒跟“智商高低”全無關係。

所以,學習就是讓自己變聰明的過程,習得那個領域中最重要的概念,琢磨清楚相關的方法論,就馬上“不那麼白痴了”。

方法:

1)不斷清理自己的概念、扔掉該廢棄的;

2)不斷吸收新的、有必要的概念;

3)通過應用不斷完善與那些概念相關的方法論。

六、運用場景

清晰、正確地使用概念去解決問題,效率會很高。

1.模式識別:

如果我知道“狗”這種概念,我就會對路上見到的四條腿、長毛、嗷嗷叫的動物有一個認知。當然,這是極其簡單的模式識別,類似於創業方向選擇這種決策過程中,就要調用若干種概念進行判斷,比如說“增長”、“熵”、“邊際成本”等。

2.人際交流:

如果說我們都知道了“投射”的概念,那麼,我們在交流世界觀上,就會變得異常簡單;如果你不懂“路徑依賴”的概念,在遇到我說的那句:“單一優勢的競爭會讓你大概率的掉坑”,你的理解就會變得非常吃力!

3. 改造世界:

模式識別和改造世界分別對應著解釋和決策系統:解釋系統的作用對應的是模式識別,決策系統的作用對應的就是改造世界。

試著理解一下,如果你瞭解“複利”、“邊際效應”、“複雜系統”、“黑天鵝”的概念,那麼你在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時,就不會調用經驗系統,面對一些誘惑就會有更堅定的定見,焦慮感就會大幅度降低。

如果你擁有更多的概念,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就會更精準,更有效率。


我是得一,我們下個概念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