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相關學習(第7天)

溫裡藥

是以溫裡祛寒,治療裡寒證為主的一類藥,性味多辛溫,歸經可歸心、肝、脾、肺、腎、胃經,據歸經不同重點所入臟腑有所區別。通用功效為溫中散寒止痛。

長於溫腎,治療脾腎陽虛,具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功效。

1.附子 力強 辛甘大熱有毒 心 腎 脾經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亡陽證)

2.肉桂 力緩 辛 甘大熱 心肝脾腎經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寒疝、陰疽、痛經)+引火歸元

長於暖肝

3.吳茱萸 辛苦熱有小毒 肝脾腎胃經 散寒止痛(肝寒氣滯等痛、經行腹痛、厥陰頭痛、寒溼腫痛)+降逆止嘔(胃寒嘔吐)+助陽止瀉(五更瀉)

4.小茴香 辛溫 肝脾腎胃經 散寒止痛+理氣和胃(中焦虛寒氣滯)

長於溫中

均可溫中散寒止痛,用於脘腹冷痛

5.乾薑 辛熱 心 脾胃 腎肺經 溫中散寒止痛+回陽通脈(亡陽證)+溫肺化飲(肺寒停飲之喘咳)

6.花椒 辛溫 脾胃腎經 溫中散寒止痛+殺蟲止癢(蟲積腹痛、陰癢、溼疹)

7.丁香 辛溫 脾胃腎 溫中散寒止痛+溫中降逆(胃寒嘔吐要藥)+溫腎助陽

8.高良薑 辛熱 脾胃經 溫中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中藥相關學習(第7天)

你認識這是哪味藥麼?


理氣藥

理氣:疏通氣機,消除氣滯。破氣:理氣藥中作用較強的藥物。理氣藥性味多辛苦溫,歸肝脾胃腎經。主要功效:理氣消滯(肝脾胃肺氣)主治氣滯或氣逆證。辛溫香燥,氣陰不足者慎忌用;破氣藥猛,孕婦慎用;入湯不宜久煎。

長於調理脾胃氣滯的藥物

皆可理氣健脾

9.陳皮 辛苦溫 脾肺經 理氣健脾+燥溼化痰 主攻脾肺氣滯


中藥相關學習(第7天)


10.木香 辛苦溫 脾胃 膽 大腸 三焦 理氣健脾+行氣止痛(要藥)+醒脾開胃 為治溼熱瀉痢後重之要藥

枳殼:理氣健脾+寬中除脹

長於肝氣鬱滯的藥物

11.青皮 辛苦溫 肝膽胃經 疏肝破氣+消積化滯+散結(破氣)

12.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 肝脾三焦經 疏肝解鬱(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要藥)+調經止痛(調經要藥)+理氣寬中


中藥相關學習(第7天)


13.川楝子 苦寒有小毒 肝小腸膀胱經 行氣止痛(肝鬱化火諸痛證)+殺蟲+清熱燥溼療癬

長於胃腸氣滯的藥物

14.枳實 苦辛酸 微寒 脾胃經 破氣消積(胃腸氣滯,瀉痢後重)+化痰除痞(胸痺等、臟器下垂)

薤白 行氣導滯+通陽散結

大腹皮 行氣寬中+利水消腫

長於寒凝氣滯的藥物

15.沉香 辛苦微溫 脾胃腎經 行氣散寒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

檀香 行氣散寒止痛調中

16.烏藥 行氣散寒止痛+溫腎散寒

長於調節肝脾胃肺氣滯的藥物

17.佛手 辛苦酸溫 肝脾胃肺 疏肝解鬱+理氣和中+燥溼化痰

香櫞 疏肝解鬱+理氣和中+燥溼化痰


PS:

此係列文為中藥辨識相關課程中輔助學習藥物性味歸經功效等重點個人總結,時間緊,如有誤請大家留言指正,有對認藥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一起留言討論,共同學習(文中的中藥,我學習的中藥辨識課程中都有高清圖片呦,因為版權問題,不便公開,感興趣的可以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