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對於你有什麼樣的意義?

神坑天


旅行就是在觀察身邊的景色和事物,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相對個人是行走。

坐上火車去旅行,中國最美的鐵路一定要坐一次,就是青藏鐵路,是一條連接青海省西寧市到西藏拉薩市的鐵路,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於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

青藏鐵路西寧到拉薩線路全長1956公里,沿途城市有格爾木、那曲等。西寧到拉薩每天有七趟車,其中有兩趟車是始發終到,其它的是過路車,全程運行大約23個小時左右。

坐在車上賞風景是飽受好評,在車上可以看到青藏高原,也可以看到湖泊在天空的倒影下呈現出醉人的深藍,在火車上一路的風景,讓人不捨得離開。藍天、白雲、遠山、湖泊,這樣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


行者一片光明


我是愛玩的老朱同學,一名旅行愛好者。我覺得每一次的旅行都是很有意義的!

開著車,帶著自己的愛人或者親人去親近自然,去探訪古蹟,歡聲笑語,這就是最有意義的。

說說我印象最深的兩次旅行吧。

第一次,蜜月旅行,我們的蜜月選擇了西藏,那也是我們第一次進藏,當時我家大粉粉非常想去馬爾代夫,塞班這樣的海島去享受蜜月,而我想去西藏去領略大美風光,最後大粉粉尊重了我的意見,我們從成都開始出發歷經十天到了拉薩,這一路相比海島度假非常艱辛,高原反應反反覆覆,長途顛簸非常勞累,但我們攜手到了拉薩,在布達拉宮的腳下許下了心願。現在翻看這次旅行的照片,回想起蜜月中的點點滴滴,真的覺得這此次蜜月旅行對於我們的婚姻很有意義。

第二次,帶著父母自駕太行山,雖然我們夫妻二人經常出去自駕,但能帶著父母一起走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尤其是長途旅行,這次也是藉著探親的機會,帶著父母玩了一圈,回來的路上,老爸老媽玩得都很高興,搞笑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我爸恐高很嚴重,我們在掛壁公路的時候他一直閉著眼睛不敢往外看,這一幕被我們用GOPRO給記錄下來了,現在拿著這段視頻“嘲笑”他,哈哈哈。回程的時候,老爸老媽都感嘆第一次坐汽車走了這麼遠的路,刷新記錄了。帶著父母出去旅行,我覺得就是最有意義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覺得靠譜的朋友請幫忙點個贊

有不同觀點歡迎就要交流

我會定期分享我旅途中的見聞和新鮮的旅遊資訊


愛玩的老朱同學


親身體會,遠比隔岸觀火來得好

去旅行,對我來說好像是件很自然的事。因為我小學畢業的那個夏天,我的父母就帶我去旅行了。然後中學的暑假,我和爸媽時間剛好的話,我們就去旅行。所以,一想到暑假,我就想到了旅行,就是這麼自然而然。

和爸媽淺嘗的旅行經歷,讓我明白了世界很大。但是世界究竟有多大?在我還沒抬腳去走的時候,我大概只能回答你“很大”。後來我看了一些書,就可以搬弄書上的數據來糊弄你了。然而,只有當我們真正抬腳走出去了,才真正明白這個世界真的很大,大到有太多不一樣,有太多可能性,有大多不在預想中的種種。

廣告

【2019】國內旅遊--直接問專業導遊

查看詳情

bgly10.cn

我第一次出國是去柬埔寨,坦白說,當時選這個地方,一是因為我對古舊古舊的地方完全沒有抵抗力,比如羅馬、埃及,二是當時的出遊時間是國慶假期,面對大幅上漲的出行價格,我就選擇了還能負荷的柬埔寨。在我去之前,我看了幾個關於吳哥窟的視頻,我以為,我落地柬埔寨了,看到異域風情,我應該能說道說道。然而,我錯了。

柬埔寨的水上餐廳

在到柬埔寨之前,我一直以為柬埔寨是個落魄貧窮的國家。然而,當我坐著船隻盪漾在洞裡薩湖上,我竟然看到了水上餐廳。我心裡不僅飄過“他們還把餐廳建到了水上?而且外觀看起來好棒,好想去這家餐廳吃飯……”如果我沒親眼看到,而是聽別人告訴我,柬埔寨不是你想象的那樣落後的。我很難腦補出這樣的碧水和這樣的輪船餐廳。

年幼的船工

同樣是在柬埔寨洞裡薩湖的水上人家,就離這家水上餐廳不遠處有艘船隻,船隻上竟然有一個孩子在工作,他搖著船杆,動作嫻熟且賣力,看樣子已經工作很久了。

在同一片湖水上,儼然生出兩種不同的生活。在你親眼所見之前,你遠不會如此觸動和相信。

廣告

騰衝旅遊_驢友親身經歷分享攻略_一共要花多少錢?

查看詳情

ly.315admin.cn

販賣小物件及水果的孩童

又是在柬埔寨,基本每個景區都有很多孩子在景點周圍到處跑,看到遊客,就立馬小跑向前,眼巴巴地伸出小小的食指比個“1”,嘴裡說著“One dollar, please”。如果看你不願施捨這1美元,他們就會拿出做工劣質的冰箱貼、明信片,揚著這些東西不停喊著“One dollar,One dollar”。

坐在大吳哥景區一處的小男孩

大多數柬埔寨小孩的童年就這樣花費在不停地奔跑上。他們基本都沒有鞋子,皮膚曬得黝黑,看起來那樣小。但是就這樣忙前忙後,只為了你的One dollar。就算是犯懶的當地小孩,也沒見到他們有過多的玩樂。大多像圖上的這個男孩一樣,在景點的一處石墩裡坐著,這大概就是他們童年的玩耍。

熱鬧的夜市

當我白天被這些小孩震驚的同時,我晚上坐著TUK-TUK來到了夜市。夜市裡的柬埔寨,又是另一個柬埔寨。露天的投影儀上放著足球實時轉播,一大堆老外點一杯啤酒安然靠在椅子上看球。而夜市裡最具盛名的那幾家餐廳,沒有預約是沒有位的。在這裡,沒有了赤腳奔跑的孩子,只有買醉人的興致,沒有人稚嫩的叫賣聲,只有高級餐廳的band live。你完全想不到,離這裡幾十公里遠的人們,現在正過著怎樣艱難的生活。

如果沒走出去,沒能親自去看一看,我們可能還停留在網上說的柬埔寨。而只有親自經歷了,才知道它是怎樣的,才明白它並不是大多數人說的那樣單一又負面。

人在異鄉,不喜歡的事也不覺得糟糕

透過被雨打溼的窗戶看TUK-TUK

我不喜歡下雨,每次準備去旅行,總是會提前看看天氣如何。我這麼一個討厭下雨的人,更討厭的無疑是在旅行中遇見雨天。但是,有的時候,旅行會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讓我覺得在旅行中遇到短暫突如其來的雨也挺美好的。

LITTLE ANGELS孤兒院

旅行永遠有驚喜。正如突然的大雨打亂了我的計劃,我想找個有屋簷的地方躲雨。遠遠地看到了一個地方,拐進來一看,原來是一件孤兒院。我沒想太多,就走了進去,發現了這些可愛的孩子。這些可愛的孩子並不想用自己“孤兒”的身份來獲取善款,他們學習手工,敲打牛皮,做出一個個牛皮手環、牛皮燈飾。你要想幫助他們,那麼請買下他們的手工。

孤兒院內的孩子

這些孩子大多臉上笑意滿滿,我輕聲問他們能不能給你們拍張照?他們點頭說“Yes”。拍完後,我把照片遞給他們看,誇他們又可愛又漂亮,即便照片裡的我大餅臉如此明顯,我也願意和他們分享。

金巴蘭海灘上的溫馨一家

我除了不喜歡下雨,我還不喜歡等待。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但是,為了看到傳說中的金巴蘭落日,我在4點多鐘頂著還很大的太陽,甘心地在海灘上等待落日。但就在這樣不短暫的時間裡,我用手中的相機拍下了在海灘邊休憩的一家人,在海灘上快走的年輕人。

金巴蘭海灘

也許你看過很多落日,走過很多沙灘,但是巴厘島金巴蘭海灘卻讓你印象深刻,就是因為這個溫馨的小家庭、這些動感的男女。

旅行,就是給自己的一場冒險

新加坡克拉碼頭上的極限運動

我不得不承認,人越大膽子越小。以前興沖沖地看到過山車就往前衝,還曾說過有一天我要蹦極這種話。現在,我只是看著玩極限降落的人們,心裡無數次點贊。然後弱弱地和朋友說“太可怕了,我實在不敢”。

但旅行,總是會為我增添一份勇敢,總是讓我去赴一場冒險。我不會游泳,因為我極度恐懼水。所以當我到了巴厘島的潛水勝地巴丹拜的時候,即便水質如此清澈,即便我穿著救生衣,我還是不敢跳下去。開著八腳船的老船長朝我喊著“Jump into the water,lady.”我聽到了,可還是坐在船沿上扒著船一動不動。最後,完全就是想著“死就死吧”然後就跳下去了。

老船長帶我浮潛

當然,當我跳進水的一瞬間,救生衣的浮力立馬讓我的頭浮出了水面。但即便如此,第一次浮潛,我還是弱爆了,基本就在原地飄著。第二回浮潛的時候,老船長竟然親自上陣說我帶著我,有人陪我一起,我就不那麼害怕了。最後,多虧了老船長,他帶我去了相對遠的海域,因為當天能見度實在太好,在他的引導下,我還看到了年代久遠的沉沒的戰船。後來回到潛店,店裡的人知道老船長親自帶我後無不驚訝。他們告訴我,這是老船長第一次帶客人下水。哦,我多麼幸運!

浮潛

看這個世界,讓我更懂得包容

去得地方越多,看得風景越多,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狹隘而渺小。

巴厘島的早上7點鐘

我們知道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崇尚慢生活的國家,但即便如此,他們在上午的上班高峰期的動作可不慢哦。

巴厘島路旁隨處可見的祭品

我沒有特殊的宗教信仰,但我會因為路旁放著的漂亮祭品,對他們的宗教突然有了新的認識。尊重他們的宗教,看到祭品小心翼翼地繞行,萬萬不敢踩到。

夕陽下的清真寺

也許在這之前,聽到“穆斯林”三個字,我們想到的就是身著白袍的人們。但是,當我初見清真寺,就被它美麗的屋頂所吸引;看到虔誠朝拜的人們,也明白宗教對他們是多麼重要。

新加坡的印度寺廟

在新加坡,我真切地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交融。因為一天之內,你穿過不同的街區,你就能感受到華人文化、馬來文化、印度文化,大家和平共處,彼此包容。

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

當我們總是在一個地方,我們容易故步自封。因為每天的生活都那麼相似,時間久了,會產生“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恍惚感。甚至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不順,覺得自己真的是全天下最不幸的人了。但當我們走出去看看,發現這個世界如此廣袤和多樣,我們就會發現那些曾經困擾我們的煩擾並沒有那麼嚴重,那些我們想要放棄的瞬間真的太舉無輕重。

當然,旅行路上遇到的一切,總是會賦予我們新的生命與意義。不論它是好的還是壞的。畢竟,能在路上發現自己是如此狹隘而渺小,而不至於為自己的某些成績沾沾自喜,也是好的。

旅行,現在成了我生活中的必需品。因為,「切身體會」這四個字對我來說太重要了。也許,這是我為什麼坐在別人車上走了一遍路永遠記不住,必須自己親自開一遍才會記住一樣。可能,我這個人,就是要去旅行,才會記住事兒。









解憂騎士


旅遊對於我來說意義可真不小,它完全改變了我。

原來保守的我,怕見人的我,真不喜歡旅遊。

認為旅遊是勞命傷財,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旅遊是老公多年的心願,老公由於身體不好等總總因素,在家總感到壓抑,一直悶悶不樂,不善言語,希望退休後我能陪他一起看世界。

自從老公帶我出去旅遊後,我通過旅遊接觸到許多新鮮事物,學到許多地理知識(原來書讀的少)。瞭解到各地不同的民族風情以及人文景觀。

更重要的是老公經過旅遊後,心情放鬆多了,身體也越來越好(旅遊可以療傷,也可以強身健體)。

還有我經過旅遊後,從一個保守、封閉的性格,一點點走了出來。

總之,旅遊對於我來說意義真的很大,把我從一個怕與人溝通,怕與人接觸的人徹底解放出來,也因為旅遊讓我想進入頭條。

現在我喜歡旅遊。


夕陽床車窮遊記


10年前我很嚮往到處旅遊,到處體驗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各地的風土人情,看到別人旅遊的照片就會很嚮往,但無奈,要掙錢,因為掙錢沒時間。

後來慢慢開始有點錢了,工作也上軌道了,再想到出去轉轉的時候,又捨不得眼前來之不易的工作成果,想想還是再忍忍吧,每次出遊的計劃都會被賺錢的慾望給打消了,直到我老婆因為胃癌去世都沒有機會陪她旅遊放鬆一下,很是遺憾。

我幾乎每年都要帶著女兒去兩三個不同的地方去旅遊,尤其喜歡去哪些古鎮和古色古香的地方。工作忙完後就想著放下一切去旅遊,給自己放鬆一下。回來後再繼續努力工作。

我覺得人就要對自己好一點,對身邊的人好一些,旅行的意義就是通過不同的視覺感官和切身感受,讓自己釋放一下,每次旅行歸來感覺自己就像重生一樣。






皋城葉楓


標題是《旅行的意義》,是因為大三那年寫過一篇選修課論文《旅行的意義》,時間又過了好久,也快畢業了。我依舊在路上,我依舊渴望自由。

南京瞻園

從高三畢業到現在大四畢業,這幾年的時間,我走了那麼多路,越走越不覺得疲乏。你們覺得灑脫,我覺得是在逃避,逃避環境、逃避家庭、逃避自己。

我總想走出去,想去外邊看看,總覺得外邊好過自己的城市。於是,就在緊張的學期或者假期裡不停奔波。我絕大多數都是一個人,也漸漸習慣了一個人旅行。出行前一個月就查攻略、設計路線、訂票,一個人很孤單,但也習慣了一個人。

青島八大關

都說有錢人的是旅遊,窮人是旅行。我是個零收入的窮學生,當然屬於後者。不停地省錢、申請獎學金,然後出去玩,你們說我土豪,其實只有我知道,我只是把你們享樂的錢拿去旅行。

我走的地方其實不算多,卻存下了20多G的回憶,照片、視頻、還有我視如寶貝一般的遊記。我怕精神分裂的我,真的有一天會患精神病什麼都不記得了,我都忘記我去過那裡,多可憐啊。

濟南趵突泉

每一段旅行都是有意義的,我們在一段段旅行中享受風景、遇見新鮮事物、活出不同的方式。這期間有的人是為了散心,有的人是想要長見識,也有的人是為了秀優越……每個人旅行的目的、方式都不同,因此每個人旅行的意義也就不同。

榆次老城

我的旅行其實更像是“修行”。在修行途中遇到從未遇到過的風景、遇到從未遇到過的人、遇到從未遇到過的另一個自己,然後把這些片段融成一段記憶,即使過好久之後,我還是記得起異地,異地曾經也有過我。

青海湖

我從最初的單純想增長見識到現在的渴望在路上修行、從十多年前南下去廣深珠港澳到前段時間重遊平遙古城,這期間我經歷了許多也路了許多。那些風景好美,那些人物好鮮活,我好平凡。

西安大雁塔

在西雙版納時,導遊說:“你們這些人活的真累”。好像沒人規定我們該怎麼活,身處於大環境下,我們每個人都活得行屍走肉,每天都是同步回放。靜下來想想,我們的確很累:腦力勞動者心累,體力勞動者體累,累成了習慣也就成自然。然而我們選擇了旅行,在遊客日漸暴增的今天,有多少人會想著去修行自己?景區拍照的人永遠那麼多,景點衛生間永遠那麼堵,大巴永遠充滿呼嚕聲,遊客留下字跡的永遠都是某某我愛你。然而旅行結束會覺得更累,過了好久再進行下一次旅行。我們正在進行一個惡性循環。

大理洱海

我一個人走了鄭州、青島、北京。還有最不想提起的南京。我在最好的年華里,心裡帶上最愛的你去流浪,我每天給你分享我的喜悅、我的經歷,我們也約好一起去逛。從南京回來之後的不久,我們也就悲劇收尾。那兩個月,表面沒變化,心卻早就死了。好可惜,我再也沒有一個可以給她寫明信片的人了。

北京北海公園的冬天

張嘉佳說,我們在一個時區裡,卻有一輩子時差。

我要去旅行,我要嗨起來,我要自由。

大同懸空寺

從大學以來每次旅行回來,我都會寫一篇很隨意的旅行日記,朋友都說矯情。的確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能記著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我會紀錄每段旅程,因為我怕有一天我也會老,忘了去過哪些地方、吃過哪些美食、見過哪些風景、留下了哪些遺憾。等那個時候再去回想,我還能想起來多少呢?我紀錄的是路過的風景、自己當時的心境、別人的生活方式和慢慢流走的日子。旅行是一種修身養性,我既然讀不了萬卷書,只能行萬里路。我們在途中失去,也在途中遇見。

長治太行山大峽谷

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夜色讓我迷戀了13年,澳門的賭場讓我驚歎,廣州夜晚的街道原來也很亂,青海湖的高海拔讓我吸了兩天氧,蘭州小吃街真的很棒,平遙古城、皇城相府始終欣賞不懂,鄭州站、喬家大院的人很多,深圳無比發達,懸空寺最高一層我不敢上去,晉祠、世界之窗大到離譜,西安老城街邊的早餐好吃到爆,石林、雲岡石窟真奇妙,大理古城、蒼山洱海真的讓我想生活在那,玉龍雪山終究沒看到,版納的熱帶水果也很貴,紅豆峽、九女仙湖的景色就像是在南方,麗江古城傍晚的雨很心碎。

威海成山頭

經常出去走走,去到從未生活過的地方,你才會知道自己究竟有多渺小,所經歷的煩惱究竟有多不足掛齒,失戀失業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糟。回到正常生活的軌跡後,便會有所改變。 我也在路上,接下來還會去東北、成都、華南、歐洲、全國各地看演唱會、畢業想去臺灣遇見Jay、和未來的愛人再來一次雲南之旅……我還要再看、再吃、再遇見。

南京秦淮河

哪有什麼會永垂不朽,能經歷一次已經很滿足了,在旅行中修煉自己,珍惜擁有過的。路長路段,等月光落雪地等楓紅染秋季,我會遇到新的你,也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小小笑笑哇


我覺得旅行的意義在於:鍛鍊能力和開心!

我在我大一那一年的一個很短暫的週末,用我的生活費去了一次我想去的城市。那個城市距離我的學校坐飛機有兩個多小時。

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做了決定,買了飛機票也是我第一次做✈。當時沒有想很多,危險和未知都是拋之腦後的。但是那種開心和心靈上的愉快絕對是我這些年來從所未有的!那是一種輕鬆和飛翔的感覺!

到了機場後,很迷,根本不知道在哪裡登記,然後就找服務人員問。同時覺得自己的溝通能力簡直十級!(在學校裡好靦腆一女的)!我想到一句話是:我遠遠比在我父母身邊所能做的多的多!反正就是迷之自信!


年輕人的迷惑


一年的時間,我走過了挪威、丹麥、德國、西班牙、俄羅斯、瑞士、意大利、法國、捷克、日本、泰國等20多個國家。

沉澱了這麼久,發生了這麼多事,都夠一本小說的素材了。

不被定義的旅行才開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把“旅行”等價成了“跟團遊”。

記得還是小時候,父親苦苦經營著一家磚廠,當時在農村老家已是風光體面。

他經常跟我和弟弟說,很想出去走一走。從母親口中才得知,父親是因為非主動性的因素——想讓我和弟弟見見世面。

但我一直以為,這只是父親的藉口,肯定是他想出去轉轉,我和弟弟只是最好的理由罷了。

初中未畢業的父親自然不會想到“自遊行”,像其他人一樣“跟團遊”是他心中最得意的選擇。

於是我們去山頂,去海邊,去紅色紀念館……無論去哪裡,都是擠在一群人當中,走馬觀花式的,假裝看風景。

這種形式就像現在軟件流行的閱後即焚功能,不能留下任何記憶。

我早過了像弟弟一樣,累了要母親抱著的年紀,再辛苦也只能忍著,然後跟隨大部隊一直向前。

路途中,耳畔迴響著:父親和母親的拌嘴,弟弟的啼哭,父親對我偶犯小錯的責罵……

在父親眼中,這是一次非常完美的家庭旅行;

在我眼中,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家庭作業!

“旅行”慢慢成為了我的一個心結,因為沒有體驗到“旅行”的快感,就愚蠢般的、盲目排斥“旅行”字眼出現在我面前。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來到了丹麥。

丹麥,有印象中的童話色彩,是夢幻的;有藝術中的極致追求,是瘋狂的。

它是標準意義上的禁慾系,所有人都說,或許只有深剝後才能發現它炙熱的浪漫。

丹麥在歐洲的北部,用其自身的藝術魅力,吸引無數純真的目光。

用“淡藍色”形容丹麥最適合不過,這種色彩也隱喻著,這裡是最天馬行空、最胡思亂想的創作天堂,它永無止境的出現各種傳奇人物,讓各種拍案稱奇的故事,任其傳播到每一個依存童真的人心中。

落地時是丹麥的凌晨,我們當地的地接阿薩是丹麥的一名華裔。

會合後,發現她幾乎沒有化妝,沒有用粉底遮掩臉部的雀斑,一身運動便裝,樂天派的笑容永遠掛在她圓圓的臉上。

阿薩很熱情,但由於天色較晚,還是能夠在她興奮的心理狀態下,隱隱能看出她生理的疲憊。

這種疲憊竟然與丹麥的冷鬱氣息結合出一種自信的性感。

她說她是丹麥人眼中的美女,生怕我們不信,還拿出她和她老公的合影。

她老公是土生土長的哥本哈根人,湛藍色的眼鏡,190的身高足足高她40公分。

合影中,她老公正在深情的吻著阿薩:我老公帥嗎?

她驕傲的炫耀:帥哥自然要配美女!

阿薩將“旅行”作為職業,但是她和其他導遊相異。按網絡流行詞形容,定屬於“佛系”那一支流了。

不喜歡的國家,不喜歡的星座,不喜歡的天氣,不喜歡的食物…… 一切當她不喜歡的因素出現時,她都會拒絕工作,回到自己的舒適圈。

自由是她永遠不願妥協的唯一信仰,也是她一直追求著的人生理想。

阿薩眨眨眼:我在接工作時,會做很詳細的調查,如果我出現,我肯定一路到底,幫助你們的!

這真是個鬼機靈,彷彿隨時知道我們在想什麼,幾句話,打消了我們對她隨時可能不負責任的“壞”印象。

我被她身上那種不安分的性格吸引,她知道她想要什麼,她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她也正在過心中所希望的生活。

這次來丹麥拍攝旅行微綜藝。其實在出國時,我們的人員配置臨時出現了事故。兩名同行攝影師的其中一位在出發前,得知簽證被拒。

在製片方的協調下,我作為唯一的導演和唯一的一位攝影師被迫成組。

這次的任務要求比較緊張,需要當天拍攝、當天剪輯、當天發佈。

本來兩名攝影師的分工很明確,一人拍攝一人剪輯,但出現事故後,同行的這名攝影師就需單獨完成所有工作。

我很想幫忙,可由於導演團隊和攝影團隊由製片方分別對接,我無權干涉攝影團隊的工作進度。

於是,完成第一站丹麥的拍攝任務後,我有了稍作放鬆的間隙。

我走出酒店,漫步在哥本哈根的街道,偶遇安徒生的雕塑,路過Ib antoni的明信片專賣店…… 好像,這是我第一次認真聞到屬於國外的味道,夾雜著些許陌生和興奮。

像酒精發酵,我閉著眼。

每一個旅行的人,或每一個試圖旅行的人,都會故作深沉的問自己: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世人皆來回答,試圖貢獻出這個問題的優質答案。

可是,誰又有那麼偉大呢?這個問題的矛盾就在於,優質答案永遠因人而異,每個人自以為是的解讀,恰好是他們自娛自樂式的問答遊戲。

但還是不停有人試圖用“定義”來綁架一切。

阿薩給了我一個瀟灑的回答:我就不會問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因為我們家很多人,我媽旅行是為了趕緊花完自己掙的錢,我爸旅行是為回國跟親朋好友炫耀,我老公旅行是為了愛我,我旅行是我想旅行。

多麼隨性的答案,肯定不會有人將答案說的如此直白了。

我們都被各種問題的“標準答案”綁架了太久,以至於我們失去了思考答案的問題,也忽視了自己內心最完美的解讀。

回想到我的心結,我不也被“定義”綁架了嗎?

我以為的“旅行”,被我誤讀成了是“被人操控式的走馬觀花”的一項活動,我在潛意識裡還就認定這就是“標準答案”。

但事實上呢,我只是將自己“綁架”在自以為是中。

我一直不敢承認的是,很多年後我看到父親的臉上愁雲密佈,再加上母親在旁的解釋,才明白真我不僅誤解了“旅行”,還誤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那個年代,建築工地不再需要紅磚施工,更多的農村人嚮往在城市買樓房,因此磚廠陷入轉型危機。

那個時候的父親害怕自己一蹶不振,想要在自己未破敗前,帶我和弟弟享受最好的。

這是他的初衷,而我後知後覺,還將一切美好封印,讓自私肆虐。

我看著阿薩和她老公的合影,突然這一瞬間,我想要去“旅行”了!我要把“旅行”當作“衝鋒”,衝破一切被“定義”的標準答案。

浮躁的互聯網時代催生出了形形色色的影視內容產品,“微綜藝”就是其中一個。

我們作為影視行業的從業人,還在努力適應電視媒體的規律時,就被迫接受短視頻化內容的衝擊,還有各種新型內容產品即將突襲而來。

在這樣艱難的困境下,我們很難去區分每個內容產品的特殊性,往往會用定義去套用每個新事物的發展規律。

很多人分析“微綜藝”,但大部分人還是在“長綜藝”的定義下,假裝為其作出解釋。

“微綜藝”不僅僅是在內容、時長、製作團隊上減重,更應該從思路上調整。它不是“長綜藝”的衍生產品,而是網絡“短視頻”的升級進化。

這次到丹麥,讓我真正意義上,為自己“鬆綁”,也讓我不再受“定義”影響。時間會給發酵式的解讀,任其自由發展才是最好的狀態。

【王辰熙,愛生活的90後媒體人,專注分享導演日常和旅行、種CHAO男人時尚品質生活、實用好物及高端品牌推薦等。曾擔任《爸爸去哪兒3》導演/《2017快樂男聲》復活賽執行總導演等、旅拍多檔網絡微綜藝】


是誰090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沒什麼特別的意義。喜歡旅行,喜歡在路上的感覺,於是,有機會就去了,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沒必要任何事情都搞得那麼高大上,非要找出個什麼意義出來才去做。

首先,都說旅行是從你待膩的地方去別人待膩的地方,如果一定要找出個意義來,不如說就是你的旅行目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具體點: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拉薩,這就是目的。條件成熟的時候你就去了,都說巴厘島不錯,我也喜歡海島,於是某一天我就去了,結果發現不過如此,這就是旅行,如此而已。

其次,都說旅行可以放鬆身心,增長見識,領略美麗河山的同時,還能洗滌心靈,探索未知領域的同時,還能堅強自己的意志……剔除那些裝逼的選項,其實,大多的只是旅行帶給你的回報,結果。放鬆,自由,增長見聞都是旅行帶給你的,但並不是每次旅行都會帶給你這些美好的際遇,旅行同時也能帶給你勞累,鬱悶,身心疲憊。

第三,我喜歡旅行,幾乎是只要有時間就想往外跑,有時候甚至根本沒有具體的目標,或者只有個大致的目的地,只要能出去就行。喜歡荒野的空曠無際,喜歡海邊大浪拍岸的聲音,喜歡雪山的壯美無暇,喜歡叢林蟲鳴鳥唱的環境……喜歡,就去了,就去尋找,好像也沒有什麼意義,只是享受這個過程,最終都是勞命傷財,揹著疲憊的行囊,捂著空空的錢包返回,回到家躺家裡沙發上的那種酸爽,難道就是旅行的意義?也許吧,畢竟你如果天天躺沙發上,是沒有這種感覺的。

總之,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不需要理由,更別去尋找什麼意義。旅行只是一種愛好,跟喜歡其他的活動項目一樣,生活不易,別再自己去找麻煩,越簡單越好。You can walk as far as you want.

孤旅Alone


我覺得和相好的知心同伴旅遊最有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