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的倭寇屡屡犯境,主要原因在于朱元璋吗?

绝杀的骑士


我认为明朝时的倭寇屡屡犯境,主要不是朱元璋的责任。主要还是日本国内形势演变的原因,其次才与明朝海贸政策有关。

一、从时间上看,倭寇侵扰沿海地区并不是从朱元璋时期从开始的。其实早在元朝时期开始,就有倭寇在中国沿海、朝鲜等地进行劫掠了。当时日本海盗不仅劫掠商船,还从海岸登陆,在濒海郡县地区连年烧杀抢掠。倭寇在明朝出名,但不是明朝才出现。

二、从倭寇作乱的背景上看,日本国内局势演变和海禁政策才是“倭乱”根源。13世纪末,日本施行海禁政策。但当时日本的许多生活必需品如丝、布、锅、针及药材等都靠中国供给。很多物品在日本其价格是在中国的十倍 。这种现象,刺激了日本封建领主、贵族、武士、商人纷纷违规与中国贸易。14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在战争中失败的一些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海禁形成巨大利益空间,加上日本国内混乱局势,才是倭乱根源,与朱元璋没有大的关系。

三、朱元璋为什么没能消除倭乱,日本地理位置是主要原因。洪武年间倭寇屡次进犯大明沿海,给明朝造成了极大的国防困境。朱元璋也想解决问题,但日本作为岛国,拥有日本海峡这道天然的屏障,出兵攻伐属于劳师远征,强大的元朝两次征伐日本都失败的教训历历在目,朱元璋不愿冒险。而且朱元璋认为当时的日本就是跳梁小丑,并不会威胁大明政权。在试图和平解决不成,武力解决又没把握情况下,朱元璋下令“寸板不许下海”,施行海禁政策,朱元璋还把日本列入不攻打的十五个国家序列里。可见朱元璋还是实施了防守的策略。

四,朱元璋海禁政策是导致明中期以后倭乱严重的原因之一,要承担一定责任。海禁政策严重影响沿海人民生活,当老百姓无路可走,而从事海贸利益又十分高的时候,自然有人开始铤而走险,在明朝统治慢慢衰落的时候,中国沿海走私的海盗和奸商们也和倭寇勾结,形成了“新倭寇”,力量更强,倭乱也就更严重了。


烽火野史


明朝时倭寇屡屡犯境,其主要原因

不在朱元璋。

众所周知,倭患始于蒙元末期,并贯穿整个明代始终,非朱元璋一朝所独有,洪武年间的危害也不大,所以从时间节点来看:“朱元璋不是造成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

那么朱元璋与这事有没有关系呢,倭寇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分析。

一、国内原因

1、明代海禁政策

。这一政策是洪武三年,为加强大明海防与禁绝海盗滋扰而制定,中间几位帝王虽偶有松弛,但总的管控趋势是越来越严,民间甚至“寸板不许下海”。

海禁政策,严重的限制了海内外的民间贸易,带来了多种消极影响:一方面,民间走私活动开始泛滥,并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大量靠海为生的人员集体失业,生活无以为继,相约出海为盗,并与日本倭寇相勾结,为祸一方。明代中后期,这些人甚至成了倭寇的主力。

2、官绅勾结,里应外合。部分官员暗中勾结乡绅,以海禁为“商机”,借助倭寇参与物品走私,谋取暴利;同时对抗击倭寇的官员百般刁难,排挤非议。 这是一个实力异常强大的利益群体。为了逐利,甚至给倭寇通风报信,出钱出力,助纣为虐,使其有恃无恐。

3、东南沿海武备废驰。说起明代,常听到一句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这也一定程度折射出了明代国防重点在北方,以此相适应,军队精锐部署也在北方。至于东南沿海,承平日久,海防设施破败不堪,战舰也是数量稀少,沿海的军队,武器落后,缺乏训练 士气普遍不高,并时有逃亡。总之,海防的空虚,为倭寇的猖獗肆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国外原因

1、日本国内局势及对外政策。 15世纪70年代到16世纪初,是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代”,各小国间战乱不断。一些封建领主尤其是南方的封建领主,为了弥补战争所带来的物资财力上的不足和满足自己的贪欲。竭力支持、资助一些商人、武士、浪人到中国沿海进行走私和掠夺。同时因为战争,日本国内各阶层居民大量破产,生活困苦,急需外出“谋生”。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原始的倭寇队伍出现了。

2、倭寇战斗力强悍。后来的倭寇其实并不全是日本人,而是由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甚至中国沿海海盗联合组成。故具备武器多样,火器先进,地形熟悉等优势 。另外倭寇采取流动作战的方针,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隐蔽性。其单兵作战素质也相对高超。到了嘉靖年间,倭寇逐步变得正规化起来,有了比明军更精良的火铳装备,甚至有了规模化的建制。面对卫所制度下长期散漫的明军,一度呈现压倒优势!

三、地理原因

打开东亚地图,会发现中国海岸线呈一弓形向外突出,明代海岸线和今日海岸线主体部分出入不大。接近两万公里,冷兵器时代,这么长的海岸线怎么防御,确实是个问题。当时的倭寇来自于海上,其运兵运粮相对于陆地更为方便,闻利则进,得手急退,陆上明军追剿往往是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所以,地理因素,客观上为倭寇的犯境提供了便利条件。

结语:倭寇犯境,始于元末,贯穿明代始终。尽管此事与朱元璋海禁政策密切相关,但也应该认识到,这非一人一时之作,需要结合国内外局势及地理特点去综合认知。


大风云扬dfyy


当然,正是因为朱元璋开国初期对倭寇没有进行坚决彻底打击消灭,导致后来很长时间倭寇的屡屡犯境。

明朝时,朱元璋各项政治举措还是做得不错的。朱元璋本是农民出身,深知战争对老百姓的伤害,于是实行减少赋税、大兴水利、与民休息等利民政策。更因战争频繁的缘故,中原人口锐减,土地多有荒者。朱元璋就下定决心从未被战火波及的山西实施了大规模的迁移,史称“洪武大移民”。在军事方面,最主要的矛盾是北方的残余蒙古军队,故朱元璋把最主要的精力和军力都用在了预防和征讨蒙古军队上。对于日本及倭寇朱元璋还是轻视了,以至于养虎遗患。

十四世纪初,日本由于南北朝分裂,封建诸侯势力割据一方,为夺得利益,相互攻阀。而被打败的诸侯就把武士、商人以及日本浪人组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股以烧杀抢夺为生的贼寇,即倭寇,倭寇的出现导致沿海地区老百姓深受苦难折磨。朱元璋也几次派兵围剿,可倭寇见官兵就跑,等官兵走了又出来祸害百姓。使得朝廷一时还真拿倭寇没办法。也因为朱元璋建国时,就明文规定老百姓不得私自练武练兵,所以一时之间也没什么好办法。

于是朱元璋派使节出使日本,严辞叱责。日本抓了一部分倭寇,释放了被抓了的7个中国人和被抢的物资,并向中国称臣进贡。但是时间长了日本觉得没有必要,进贡也是敷衍了事。后来一次倭寇进犯后,朱元璋宣布与日本永不来往,日本不准来中国贸易,禁止所有日本人来中国。并且将这样的决定,列入对子孙的遗嘱。然后和众臣商讨征灭日本,因元朝征讨日本时吃了亏况且海途遥远鞭长莫及胜负难说于是就做罢。

按照朱元璋的实力和一贯做事风格,如果他知道后来倭寇愈演愈烈、为患巨大到威胁国运(曾经有一次倭寇几攻至南京附近),那么他肯定会调动主力精锐全力歼灭之。


刘文广


在明朝时期,倭寇屡屡侵犯沿海边境,其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日本倭寇的兴起

在最开始,倭寇的主要组成人员是以日本本土的武士和浪人为主。到了元末明初,当时的日本正在处于“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日本政局非常混乱,诸侯林立,相互之间也是争斗不断。而在这场争斗中失利的一些封建主为了恢复实力,便派出了大量的武士、商人和浪人到明朝的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以抢夺钱财。


二、朱元璋的“海禁政策”

假如说朱元璋一开始指定“海禁政策”的初衷是“好的”话,那么其实“海禁政策”大大被地方势力的奸佞小人所利用,而倭寇则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不惜花下重金收买了朝廷命官,最终令明朝的一些地方势力加入到倭寇海盗之中,进而形成了“官倭勾结的倭寇集团”,更加肆虐的对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掠夺,

所以由此可见,明朝时倭寇屡犯边境,其主因是日本国内局势导致的“倭寇形成”,而朱元璋的“海禁政策”在客观上却助长了“内外勾结”的倭寇集团。


草竹道人


大明一朝,“倭寇”犯境时有发生,应该说倭寇屡屡犯境,主要原因在于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时候,倭寇就在东南沿海骚扰不断。朱元璋派使者去日本,但日本却将朱元璋派去的使者杀掉了,但这都被火爆脾气的朱元璋忍了下来!那朱元璋为何没有派兵攻打日本?史书记载,刘伯温认为明朝刚刚建立,国家急需休养生息,而且刘伯温认为日本只是个一个小小的国家,对明朝的构不成威胁,如果发动对日作战,劳民伤财。

朱元璋听从了刘伯温的意见,只是将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许日本前来明朝贸易。

而且朱元璋认为当时的日本就是跳梁小丑,不用理他!因为倭寇在沿海不断袭扰,朱元璋便下令“寸板不许下海”,施行海禁政策。

因此明朝时的倭寇屡屡犯境,主要原因在于朱元璋的“寸板不许下海”!


大江侃历史


倭寇对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在元末即已出现。不过在明代中期严重泛滥,确实和明朝的海禁政策有极大关系。

虽然中国在元朝末年和明朝初期也闹过倭寇,但是其规模和广度都远远不能和嘉靖倭乱相比,之所以嘉靖年间的倭乱闹得如此厉害,就在于其参与者多为中国人,并得到了部分沿海居民的支持。

倭寇的成分,古人早已是记载的清清楚楚,比如《明史·日本传》里就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嘉靖实录》里也说:“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而明朝抗倭专业书籍《筹海图编》中,更是列出了十四股倭寇的头目,这些头目全都是明朝人。现代学者陈懋恒的《明代倭寇考略》,更是汇集了数十种史料和地方志,对倭寇的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而在本书中,倭寇的头目依然主要是明朝人。

其实,当时沿海居民之所以乐于落草为寇,与日本人勾结,并非是由于他们秉性奸猾,而是实在是明朝的海禁政策断了他们的生路,让他们无法养家糊口。就以倭乱最为严重的浙江为例,浙江是个什么情况,俗话说的好:“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的地形地貌就注定了他无法成为传统的农业大省,而必然要走以海上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所以倭寇的屡屡进犯还是和朱元璋有很大的关系,主要因为他海禁造成的。

明初朱元璋因为其对沿海居民支持张士诚的愤恨,再加上其偏向农业的治国理念,朱元璋不仅给江浙两省施以重税,而且还厉行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这让素来以外贸商业为生的江浙百姓立即陷入了贫困之中,而到了嘉靖年间,由于明朝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对外贸易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因此,江浙沿海的居民就开始铤而走险出海走私。其中胆大的,更是如王直那样,成为称霸一方的大海盗。


战斗大黄蜂


明朝时期,尤其是中后期倭寇屡屡犯境,其实和朱元璋联系很小,甚至说是没有联系。

朱元璋发布了“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虽然阻隔贸易,但是更重要的是后世人如何去执行它,另外朱元璋的禁令只是针对民间私自贸易,而对勘合贸易(各沿海省官方进行的贸易)并不在禁止之列。另外倭寇虽然是指代日本海盗,但其实中间夹杂的大部分是中国人,比如影响较大的汪直、陈东、麻叶,都是破产海商或是有其他原因不得不远走他乡的避祸之人。

明朝时期倭寇屡屡犯境的主要原因

首先来说,日本处于战国时代是主要原因。大量失败大名手下的流浪武士和士兵为了生存,沦落到只能以抢劫为业。抢劫的对象必然包括和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国。

其次来说,江浙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是次要原因。经济发达财富增加就必然招致海盗的侵袭,而另一个结果就是大量破产商人的出现。破产商人、逃犯等在中国大陆呆不下去的人为了寻求生路而逃往日本,反过来侵袭中国沿海地区。

最后,郑和下西洋宣传天朝大国的同时使东南亚和日本人认识到了明朝的富庶,而同时滋生了中国人“唯我独尊”的思想。嘉靖年间“宁波之乱”,葡萄牙商船队入侵并发生了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沿海地区陷入治安危机。明朝政府对此的解决办法是强化朱元璋“片板不许下海”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和海外有联系的行业(造船业、渔业、海外贸易业、手工业)陷入危机,失业的人民被迫成为海盗以谋求生路。

倭寇的入侵与朱元璋实无必然联系

如前所述,朱元璋“片板不许下海”的政策并非禁止一切海外贸易,而是希望由政府垄断对外贸易以获得巨额收入。实际上,朱元璋时期在宁波、泉州、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以经营对外贸易就是典型的例子。

倭寇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际角度看是由于日本处于战国时期,经济凋敝而滋生大量破产武士和浪人。从国内角度看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破产商人和人们对财富的更多追求,间接导致倭寇问题的产生。


物质文化史


和朱元璋海禁政策有很大关系(原创纯手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我们透过倭寇现象看本质原因还是一个字“利”。

根据史料,倭寇,主要指日本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

那么我们看13世纪时日本的经济状况是什么样呢?根据史料记载这段很关键“13世纪末当时日本的手工业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得以独立发展,但尚不发达。日本的许多生活必需品如丝、布、锅、针及药材等都需要和中国贸易供给。当中国货物缺乏时,价格大涨。如丝每百斤值银五、六两,而在日本其价格是在中国的十倍。这种现象,刺激了日本封建领主、贵族、武士、商人纷纷竞向中国贸易”。看到没有,把中国的东西运回日本绝对的暴利!

但是偏偏如此一本万利的生意,确碰上一只拦路虎。明朝实行了几百年的祖制海禁政策。对于日本的那些大名支持的商人来说,正常的贸易不能满足,那我只好抢了。正好碰上日本乱世,大量失意流浪的浪人武士和商人一拍即合,就干起了抢劫的黑市生意。

还有一个原因,和中国的商人开始勾结。以倭乱最为严重的浙江为例,浙江是个什么情况,俗话说的好:“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的地形地貌就注定了他无法成为传统的农业大省,而必然要走以海上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明初朱元璋因为其对沿海居民支持张士诚的愤恨,再加上其偏向农业的治国理念,朱元璋不仅给江浙两省施以重税,而且还厉行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这让素来以外贸商业为生的江浙百姓立即陷入了贫困之中,而到了嘉靖年间,由于明朝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对外贸易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因此,江浙沿海的居民就开始铤而走险出海走私。其中胆大的,更是如王直那样和倭寇勾结在一起,成为称霸一方的大海盗。

根治

隆庆开关(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于有了合法的通商渠道,倭乱很快就平息了。


我们愛历史


其实早在元朝末年,倭寇就已经产生,而最早的倭寇实际上就是日本商人。13世纪末,日本实行海禁政策。但当时日本国民赖以生存的丝、布、锅、针等生活必需品和药材全靠中国供给。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日本的海禁政策使中国货在岛内奇缺,价格也成倍上涨。

高额的利润让日本人都红了眼,封建领主、贵族、武士、商人纷纷冲破政府的禁令来中国进行贸易。但不是每一个船队都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贸易,所以便发生了抢劫事件。后来日本进入南北朝时期,封建诸侯彼此征伐、争权夺利,打得不可开交。当北朝开始逐渐统一日本时,南朝落败的封建主开始组织武士、破产的农民、商人和浪人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烧杀抢掠的海盗行为。

明朝初年,南方张士诚的残余势力还勾结日本海贼,以日本一些岛屿为基地,对中国沿海和朝鲜海域进行骚扰。据史书记载,倭寇在明初的袭扰多达四十四次。朱元璋称帝后,最初实行海禁政策,规定“片板不许下海”,严禁私人海外贸易。也曾遣使到日本,希望恢复两国的贸易关系。但因为当时日本还在战乱时期,所以几次出使都毫无结果。等到北朝足利幕府统一日本后,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为了恢复与明朝的贸易,获取巨额利润,同时铲除南朝余孽,对盘踞在中国沿海和日本海域的倭寇也进行了积极剿捕。

因此明朝时的倭寇横行并非朱元璋之过。


光头哥1234


诚邀!这里是@杂谈会客室,明朝倭寇屡屡犯境,明太祖朱元璋要负主要责任。

①倭寇为什么侵扰东南沿海?

②朱元璋又是怎样应对倭寇的侵扰呢?产生了什么影响?

③倭寇怎样被消灭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倭寇为什么侵扰东南沿海

其实早在唐朝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倭寇就有盗抢百姓的案例,那时大多发生在海上,说白了就是一些亡命之徒的海盗。

但是到了,元末明初,日本岛内正值内战,大批浪子武士涌向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打家劫舍逐渐形成了组织严密的倭寇集团,加之元末明初中原政权动荡,更使得倭寇肆无忌惮越发猖狂。

【倭寇掠夺百姓】

朱元璋的海禁政策——“片甲不得下海”

要说咱们这位明太祖朱元璋绝对是位有仇必报的狠角色。因为其对沿海居民支持张士诚的愤恨,再加上其偏向农业的治国理念,朱元璋不仅给江浙两省施以重税,而且还厉行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让素来以外贸商业为生的江浙百姓立即陷入了贫困之中,而到了嘉靖年间,由于明朝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对外贸易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因此,江浙沿海的居民就开始铤而走险出海走私。

《明史·日本传》里就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嘉靖实录》里也说:“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由于利益关系,明朝时期倭寇和沿海的部分居民甚至是官员,结成了盗抢利益集团。部分居民负责打探情报传递讯息、倭寇负责具体抢夺,当地官员不仅睁只眼闭只眼,而且虚张声势还能套取国家抗倭资金。所以自有明以来倭寇侵扰总是尾大不掉,成了边防漏斗……

所以归根,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朱元璋的“海禁政策”。那可真是官逼民反,老百姓都没有生计了,那只能铤而走险,充当海盗勾结倭寇。就好比今天利比亚为什么海盗多,就是国内动荡民不聊生,倘若国家太平真正亡命之徒没几个。

后记:倭寇怎么被消灭的?

明朝隆庆年间终于决定开放福建月港作为试点地区进行通商。由于有了合法的通商渠道,那些没有了明朝人支持的倭寇也很快被俞大猷、戚继光等人迅速剿灭。倭乱平息的核心原因,并不是戚继光将军的英勇善战,而是朝廷顺应时势的开关政策,既然能够合法的赚钱谋生,又有谁会去冒着杀头的危险,做海盗呢?

所以说,“宜疏不宜堵”永远是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



【明军与倭寇海战】

以上仅仅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评论、斧正!~

喜欢记得支持 关注 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