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住院一个月了,你们还不来看下”“妈,是你女儿说不用管的”

都说血浓于水,至亲之人就会彼此关怀和呵护,也只有这些人会给自己带来真心的帮助,然而世间还是有些思想保守的人,对自己的子女也会区别对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那些重男轻女的人,而这些父母群体也是来自农村偏多。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思想保守的父母依旧保留这个观念,也认为多子多福才是晚年的保障。虽然现在随着文化的开放,和年轻父母的思维开化,生男生女都差不多了,可是现在还是存在着上面所说的现象。

如果遇到上面的那种家庭现象,会造成哪些困扰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一则家庭的情感案例,看看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是怎样的!

“妈住院一个月了,你们还不来看下”“妈,是你女儿说不用管的”

曾女士今年54岁了,是农村里一位摆摊做小生意的妇人,丈夫是普通的工人,这个家庭生活水平一般,曾女士有三个子女,两个儿子一个大女儿。如今,大女儿也嫁人了,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嫁的也不很远,离娘家只有三百公里。

可是这几百公里也就半天的车程,可大女儿却很少回娘家,出嫁后回去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在这对母女身上确实有着让人唏嘘的过去,现如今躺在病床上的曾女士也时常发出了感叹,她之前也给女婿打了电话说:“妈住院一个月了,你们还不来看下”,可女婿却回答:“妈,是你女儿说不用管的”。这回答要是放在平常人看来确实寒心,可事出反常必有因,这一切都得从二十几年前说起。

二十多年前,曾女士生下第一个孩子,就是这个大女儿,出生就差不多8斤,白白胖胖的一个娃,当时曾女士就说了一句“这么大的娃,将来可能吃了”,可是曾女士思想比较重男轻女,她看身边很多人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对自己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

“妈住院一个月了,你们还不来看下”“妈,是你女儿说不用管的”

大女儿刚刚长牙就开始断奶了,哭的时候也没人哄,就随她在那里哭,邻居都说曾女士不怎么会带娃。可是当曾女士生下那对双胞胎儿子后,好像就不一样了,对儿子像宝一样捧起来养,各种需要的全都不少,哪怕自己喝粥也要养好两个儿子。

而大女儿7岁后就开始记事了,那时候曾女士对他们姐弟的区别对待明显看的出来,鸡腿都是儿子的,女儿吃什么都行,反正好的都得给儿子,就一句话“姐姐就该多让让弟弟”。而大女儿9岁那年夜里发高烧,他的父亲急急忙忙背她去诊所,可曾女士却说,小孩子发烧正常,吃点药就没事,这事情让大女儿现在都历历在目。

到了高中的时候,女儿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可是母亲却不愿的样子,因为她觉得女儿在这么优秀将来都是嫁人成为别人家的人,不像儿子一样可以呆身边孝顺,于是就想省几万块下来,而且早点工作还可以补贴家里。

可这事被父亲和二伯不赞同,觉得家族有考上大学的就应该去读,在苦再怎么也要去,也因为这事,女儿上学的那天只有父亲来送她。大学后,女儿更是少和家里联系,大部分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都自己解决。

“妈住院一个月了,你们还不来看下”“妈,是你女儿说不用管的”

到了两位弟弟上大学时,虽然考的一般,但还是考上了,母亲连自己娘家的几头牛都卖了,也就是女儿姥姥家的牛,这反差更让女儿伤心了。最后,女儿的生活费大部分都是自己想办法,只有一段时间父亲会问候这事情,因为这些家里的财务都是母亲在把控,而且女儿也没有怎么问家里,不问就不会给她寄就是这样。

直到女儿出嫁,找到了好人家也有了自己的工作,生活条件才改好了,但是她不明白母亲为何那么偏心,自从她当了自己女儿的母亲后,却没有重男轻女这样的想法。而这次曾女士卧病在医院躺了一个月了,女儿也只是寄钱过去,却以工作家庭忙的缘故推迟了。后来这才让她找到女婿,女婿才说是她女儿不用他管所以也没怎么操心,因为女婿也知道自己妻子的过去,对丈母娘也有偏见。

这事情最后让曾女士有点唏嘘,她明明有三个孩子,可是到了今日太让她清醒,这些年她怎么偏心的,晚年女儿也会怎么不上心,似乎这也怪不了谁。

以上的案例是那些重男轻女家庭的典型,说的就是你早些年怎么偏心,晚年就怎么换回不上心!这也是情义的往来,人心都是肉做的,如果不能一碗水端平,那就只能变成让自己感慨的下场。

“妈住院一个月了,你们还不来看下”“妈,是你女儿说不用管的”

生活中,百善孝为先,父母是给予儿女生命的人,自然也该尽自己的义务,爱自己的孩子也是天性,何必用自私来衡量这些利益呢。

世间的情说不清道不明,往往也在传递过程中体现,日久见人心,只有让内心感到温暖的,才会得到同样的回馈。

我是莫愚,说说世间那点事,情感路上不可愚,为平凡的情感护航!于晚上20点整更新情感心理学、情感案例,学习成长一个高情商明事理的人,感谢你们的观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