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以後再無大師,現在走街上看人稱為大師,都丟不起那個人

民國以後再無大師,現在走街上看人稱為大師,都丟不起那個人


民國以後再無大師,現在走街上看人稱為大師,都丟不起那個人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斟酌了良久,怕寫完以後會得罪很多現在的所謂“大師”,但是不寫吧又對不起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所保留的那份認同感。

竊以為,中國的文化有兩次革命,這兩次革命都是爆發性的,甚至是完全改變了整個中國文化的進程,一次是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一次就是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

民國以後再無大師,現在走街上看人稱為大師,都丟不起那個人


西周末期,禮樂崩壞,由於社會的變革,周朝對諸侯國的控制能力日漸衰弱,各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打破了周朝沉重的宗法羈絆禮賢下士,招納人才。使得本來處於貴族底層的士族階級在當時的社會上取得了獨立的地位,士的崛起打破了舊有的貴族體系。

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各個諸侯國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都在積極的進行變法和改革,無論是軍事、政治還是經濟方面都給了很寬鬆的環境。在文化上,代表各個階層的思想家或者學者,都企圖按照自己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來提出新的主張和思想。

民國以後再無大師,現在走街上看人稱為大師,都丟不起那個人


他們將自己的理念著作成書,互相之間進行激烈的辯論,並且廣收門徒,以期將自己的思想傳承下去,於是就出現了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其中以老子、孔子和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是集百家之大成,一直流傳到現在。

而民國時期,隨著一戰的結束,為了擺脫西方列強的凌辱,使中國能夠走上富強的道路,開始了洋務運動。辛亥革命後,一批有志之士認識到,辛亥革命的失敗,主要在於當時的國民的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想要國家富強,必須先要用民主共和這個先進的思想觀念去洗滌就有的封建觀念。

民國以後再無大師,現在走街上看人稱為大師,都丟不起那個人


他們從歐美留學回來後,辦學校、搞教育,主張將傳統文化和國外的先進文化進行包容和兼併,既不能丟掉中國的傳統文化,也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東西全盤複製。他們認為,只有最適合中國人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尤其是春暉中學的創立,(關於春暉中學請參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天下再無春暉,百年來中華唯一沒有書山題海,只有純粹教育的學校》)更是他們嘔心瀝血的結果,春暉中學集中了民國時期幾乎所有的大師級的人物,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書山題海,沒有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學校。

民國以後再無大師,現在走街上看人稱為大師,都丟不起那個人


葉聖陶、胡愈之、何香凝、黃源培、柳亞子、于右任等等,這些都是當時春暉中學的老師,也都是民國時期第一流的教育家,第一流的大師,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中國的教育真正成為教育。

他們不限制學生的想象力,不限制學生的思考力,在這些大師們的面前,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論,可以提出自己的思想,只要學生是言之有物,只要學生有充分的論點和論據,學生就可以推翻老師們的論點,就可以放飛自己的思想。

這裡更沒有應試教育,當然,也沒有人給他們發工資。這裡有的只是老師和學生,這些大師們將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見解教授給學生,然後靜靜的等著學生們對自己的反駁,直至認可。


民國以後再無大師,現在走街上看人稱為大師,都丟不起那個人


所以,什麼是大師?

一、大師是指在學問或藝術成就上有著很高的造詣,被世人所公認和尊崇的人。

二、大師是指能夠包前孕後,樹立一代楷模,開啟一代新風的人。

三、大師是指一個內修人格,外樹德行的人。

四、大師是指一個由獨立的精神,有自由的思想的人。

五、大師是指對人文的關懷與尊敬,謹守宗旨的人。

民國以後再無大師,現在走街上看人稱為大師,都丟不起那個人


孟子在大學中曾經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平天下。”

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素質的人才是大師,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動不動就自稱自己是某某大師,結果呢:你問他格局,他跟你說驕傲。你問他戰略,他跟你說孤獨。你問他未來,他跟你說命運。

起於講臺,縱橫捭闔。舌綻蓮花,俯瞰眾生。建場收租,八方進財。話筒一拿,鈔票全來。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大師。

民國以後再無大師,現在走街上看人稱為大師,都丟不起那個人


而那些真正的大師,真正去為了他們自己所堅守的東西而去努力奉獻的人們,卻只能在貧窮之下,慢慢的喪失了自己的執著和堅持。

當今中國,大師名師漫天飛舞,既不嚴肅,亦是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一種褻瀆,更是對文化的一種踐踏。曾幾何時,一提到大師就和騙子劃上了等號,使人無端的感到懷疑,這是“大師”這個稱謂的悲哀,也是國民對於“大師”這個詞在認知上的悲哀。

事實上,自民國以後,中國再無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