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有求必應,會變成理所當然;百般縱容,會變成本該如此。

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善良沒有底線,別人就沒有原則,你退一步,別人就會進一步。

微博上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一不小心就上了熱搜:

臨近春節,這位網友幫一位同事搶車票,從上海到貴州,高鐵票734塊5,同事轉給他734元。

他問:“那5毛呢?再說你轉給我這些,我再提到卡里,還要手續費呢。”

同事說:“你還差這一塊幾毛錢嗎?”

這網友聽了很不爽:“是的,我不差,票你自己搶吧!”說著就把搶到手的票退了。

看到這個結局,不少人紛紛為這位網友點贊:太讓人舒適了!

很多中國人都講究“以和為貴”,和對方意見不同,哪怕自己再生氣,也要打落牙齒和血吞,息事寧人。

但問題是,善良並不能讓別人對你更好,“人善被人欺”的情況簡直不要太多,過分的善良,只會讓別人把你當成軟柿子,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晚清名臣胡林翼曾送給晚年的曾國藩一副壽聯:“不用雷霆手段,怎顯菩薩心腸”。

曾國藩閱後百感交集、熱淚盈眶。

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如果善良沒有獠牙,就只會招致別人的輕視。

很多人都說,情商高就是盡力避免和別人發生衝突。殊不知,懂得如何和別人發生衝突,也是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

正如餘華所言:“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為什麼你不願意生氣?

因為“好人是不會生氣的”

朋友阿來之前新入職了一家公司,有個老員工看她是新來的,處處欺負她,讓她做本不屬於她的事情,弄得她連續一個星期加班。

阿來非常努力地想做好,但這本不是她專長的範圍,再加上新來公司,很多事情都沒熟悉,所以最後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這老員工還把責任全部推給了阿來,弄得經理也有點意見。

為此,阿來不開心了好久,但那老員工還不放過她,一有什麼事情就推給阿來,阿來想拒絕又不敢,只能死撐著。

我勸阿來,這本來就不是你負責的,做好了你沒獎勵,做得不好又要背鍋,本職工作也有可能被耽誤,不如狠下心來直接拒絕那位同事。

阿來長嘆了一口氣:

“算了,她那種人和她說也沒用,到頭來她可能還會說我小氣,我忍忍算了。”

我一下子明白過來,在阿來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維邏輯:

“我是一個好人”——“好人是不會生氣的、是可以容忍別人的不足的”——“所以哪怕ta再不好,我也不能生氣,因為我是一個好人”。

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用心理諮詢師周小寬的話來說,很多人默默忍受著對方,心裡的潛臺詞其實是:

“如果我改變不了你,不能確保你一定認同我說的,那麼我寧願去委屈自己認同你,也不希望爆發衝突,也不希望你覺得我不好。”

為了不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壞人,所以不少人面對別人的惡意,往往沒辦法反擊,最後淪為任由別人宰割的羔羊。

但問題是,我們做好人,是我們選擇做一個好人——不是囿於別人的期待,而是為了內心的那份安寧。

因此,選擇做好人有兩個前提:我願意,或者我不吃虧。

但不少人所做的,只是為了維持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好人”形象,他們一方面想樹立自己脾氣好、不計較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會因為自己付出了不被承認而不舒服,下意識想隱藏這部分。

因為內心搖擺不定,所以他們一直處於混亂不安的狀態,他們想隱藏真實的自我,卻又無能為力,時間久了就會產生挫敗和疑惑。

其實,事情的真相併沒有那麼複雜,拿專欄作家李月亮的話來說:

如果你內心不甘,如果別人從不領情,你卻永遠忍讓,永遠不為自己爭取,永遠打落牙齒和血吞,那就不是好人,是慫包。

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一個合格的職場人

雷霆手段必不可少

聽了我的分析,阿來依然很糾結,我就問了她一句:

“你拿了老闆的工資,來公司是為了交朋友,還是為了出業績?”

之前有一篇刷爆朋友圈的爆文,說“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具備雷霆手段、菩薩心腸”。

不僅是管理者,任何一位職場人,都必須把“雷霆手段、菩薩心腸”這八個字記在心中。

進入一個團隊,有誰不想和同事相處融洽,一團和氣就把事情做好?

但問題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職場中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因此相互間總會爆發衝突。

這個時候,如果你退一步,別人就會進一步,很有可能你一退再退,最後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影響的是整個團隊的利益。

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某500強企業公關總監,曾說過自己剛出道時的一件往事:

當時她第一次擔任企業的公關總監,拒絕和一家規模很大但名聲不太好的公關代理公司合作,於是得罪了這家公司的老闆,一位圈內資深人士。

這位老闆,先是用回扣誘惑她,誘惑不成又向她的上司告狀;上司沒理他,他又找記者做託,說這位總監所負責的產品出了質量問題,讓她疲於奔命。

當時,有人就勸這位年輕的公關總監,你入行才幾年,他是在這一行人脈廣資源多,咬咬牙就和他合作吧。

她堅決不同意,原因很簡單,如果為了一時的安穩就屈從於他,以後他們的代理工作做得再差,她都沒法掌控了。

況且,現在他步步緊逼,不予以反擊,以後他再來這一招,豈不是就要束手就擒?

這位年輕的公關總監思前想後,最後給這位前輩主動打了個電話,表達了幾層意思:

第一、我初涉公關,經驗不足,請前輩多多包涵;

第二、近期公司出了很多投訴,他有時的信息比我還靈通,裡面是怎麼回事,我和他心裡都清楚;我也知道他在領導那投訴我的事;

第三、我只是一個打工的,這家公司呆不下去了,我還可以換一家公司。雖然進入公關行業時間也不長,但也認識了很多其他公關公司的人,如果工作丟了,心情不好,哪天把這些事都說出去,這個圈子那麼小,以後誰還敢跟這樣沒簽約就傷害的公關公司合作呢。

第四、雖然這次沒有選擇他們,但業務蒸蒸日上,以後合作機會多得的是,大家何必搞得這樣不愉快。我還得多向他這樣的前輩學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也請他多多指教。

客客氣氣地講完這些話,她就把電話掛了。

沒過幾天,那位記者就決定取消對她所負責產品的負面報道,那些投訴用戶說補償電話費就足夠了。

那位前輩也對她客氣起來,再也不找她麻煩。

工作不是請客吃飯、更不是交朋結友,你來到公司,就要拿出最大的執行力,把屬於自己的工作做好。

哪怕你和所有人打成一片又如何,公司看的是你做出的業績,人緣好固然加分,但只是“1”背後的“0”,你的業績,才是前面最重要的“1”。

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用大度感化自私?

換來的只有更自私

不少人或許會說,我為什麼要和這些人起衝突?只要我足夠大度,一定能感化這些自私的人。

這樣的想法,未免有點“想當然”了,職場作家Jenny喬曾經分享過美國一個很流行的民間故事:

小男孩湯米,在幼兒園被尼克打了,媽媽給了湯米一塊蛋糕,說這個蛋糕給尼克,和他做朋友,他就不會打你了。

湯米聽媽媽的話照做了,結果沒幾天,尼克又把湯米揍了個鼻青臉腫——因為尼克覺得,只要把湯米狠狠揍一頓,他就會有蛋糕吃。

善良沒有底線,別人就沒有原則,你退一步,別人就會進一步。

當善良失去原則的時候,就助長了惡;若理性不存在,善良也失去了意義。

待人處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職場作家Jenny喬總結的“一報還一報法則”:

1. 對任何人,我們優先對他們好,如果對方需要幫助,我們可以提供幫助;

2. 如果對方也選擇合作,互幫互助,那就愉快地合作下去。如果對方坑我們,就一定要懲罰他;

3. 等這件事兒結束,該懲罰懲罰完了,過段時間上次那個不合作又找上來,則可以再一次合作,給別人改過的機會,不用記仇。

善良是很珍貴的,如果善良沒有長出獠牙,就會變成軟弱。

一次又一次的忍耐,不會得到對方的諒解,反而讓對方得寸進尺。

因為在對方心中,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我對你好,你會對我好;我對你不好,你也是對我好,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要費力對你好?

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記住:忍耐是本能,會生氣才是本事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軍閥白崇禧曾有一個教育兒子的故事:

他兒子白先敬喜歡打架,每次打完架,白崇禧就會問:“你欺負別人,還是別人欺負你?”

如果是欺負別人,兒子當場就要挨頓打,還要被拎著耳朵去給別人道歉;

如果是被別人欺負,白崇禧會問“你還手了沒?”,如果沒有,打得比前一頓更狠。

千百年前,孔子就說: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對壞人太好,又拿什麼對待好人?如果對待好人壞人都一個樣,那好人豈不是太憋屈了?

有求必應,總有一天會變成理所當然;百般縱容,總有一天會變成本該如此。

有一句話說得好:

“如果有人以你不喜歡的方式持續的對待你,那一定是你允許的,否則他只能得逞一次。”

屬於你的東西,你就要努力去捍衛,一再退縮,責任只在你自己。

所以,在受委屈時、在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時,請揚起你不卑不亢的臉龐,勇敢地說:

“那是我的東西,我不會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