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各代古玉口訣祕籍,教你輕鬆斷代

各代古玉口訣:

商人面凹顴骨高,臣字眼形額窄小。西周眼梢過眼眶,身多弧紋直線少。東周紋飾小蛇形,細陰刻線示髮型。漢代舞人袖蓋頂,翁仲個個像雞籠。宋代童子腦殼大,兩耳貼腮鼻似蔥。元人猴臉眼有珠,頸部斷刀托起頭。明代玉人鼻如蒜,嘴巴刻成短弧線。清人五官一把抓,上下唇凸高顴骨。玉雕人物紋飾多,其他也應細琢磨。

商龍有角陰刻線,臣眼有足尾勾卷。周龍無足身細長,脊齒長眼多弧線。戰國龍體形彎曲,角耳區分不明顯。漢龍馬首杏核眼,眼梢加長遊絲線。唐龍尾禿身體粗,腿關節處山羊鬍。宋龍唇翹後腿長,兩根細角捲上方。元龍雙眼位一側,發向後飄頸斷折。明龍脖細蝦米眼,鬃發上揚或前翻。清龍亂髮鋸齒眉,頭部偏短角距寬。龍紋演變幾千年,鑑別且勿看一點。

古玉界:各代古玉口訣秘籍,教你輕鬆斷代


西周鳳鳥弧線多,陰線均有一面坡。漢鳳嘴尖頭高昂,頸曲腹挺尾垂長。唐鳳冠似雞冠花,眼長尾長欲飛翔。宋元雙翅平飛狀,頸彎冠似花朵樣。明清頂為如意冠,形似孔雀眼細長。鳳鳥紋飾多變化,別樣特徵也記下。戰國螭有枝角紋,尾巴與身不大分。漢螭面短腮外凸,單陰脊線遊絲紋。宋螭尾叉向內卷,元螭發向兩邊分。明螭首為方鬥形,清螭獨角發後伸。螭紋特徵僅一斑,持玉賞鑑須細心。

古玉界:各代古玉口訣秘籍,教你輕鬆斷代


一、古玉常用術語

1、俏色:又稱巧作,指巧妙利用玉料上的不同顏色琢成圖案紋飾,增加表現力。

2、玉皮:指玉石表面的皮稱為玉皮,有色皮,石皮,僵皮等等。

3、鐵沁:地下水中鐵質氧化後順著玉石較疏鬆的紋理沁入玉器體內部(沁入玉骨),形成紅褐色~褐黃色的沁色。

4、脫胎:指出土玉器經人工長期把玩盤摩後,玉質晶瑩亮潤,色澤愈發鮮豔的一種變化,猶如羽化成仙,脫出凡胎。

5、白化:玉器入土後,受到埋藏環境地下水的影響,其顯微結構發生變化,透明度喪失,顏色變白的現象。

6、喇叭孔:指用舊式工具鑽磨的圓孔,上大下小,狀如喇叭,俗稱“喇叭孔”。

7、管鑽痕:指器物表面留下的圓孔鑽孔的痕跡。

8、生坑:指新出土或出土後未經盤磨的器物。

9、熟坑:指未經入土或早年出土後經人工盤磨的器物。

10、象鼻穿:又稱“牛鼻穿”,指並排二孔,內部相通。

11、通心穿:俗稱“通天眼”,孔從頂至底鑽成。

12、漢八刀:漢代特有的刀法,器物線條粗勁、簡練,雕琢極少,似八刀刻成。

13、透雕:指鏤空雕法。

14、遊絲雕:漢代特有的刀法,指線條織細如絲,刀痕為間斷遊動狀。

15、剔地平雕:先在玉料表面設計主紋,把主紋外的地子均勻琢低在一定深度,將主紋凸顯出來。

16、圓雕:指立體雕法。

17、浮雕:起浮變化的紋飾稱浮雕。

古玉界:各代古玉口訣秘籍,教你輕鬆斷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