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谁会是下一个深圳?

这些年,深圳成了很多城市发展的目标

金边就是30年前的深圳、20年前的上海、10年前的新加坡。这是我国一家开发商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打出的广告标语。

——这是开发商从房价上对金边的未来愿望。


在自媒体里,“下一个深圳”的说法更是泛滥。武汉、成都、长沙、青岛……深圳成了国内各个城市崛起的共同想象。

——这是自媒体们对深圳发展的美好憧憬。


疫情的突发,让更多城市有了超越深圳的想法


2020年初始

一场疫情席卷全国甚至全球

深圳也深受其害

截止2020年3月6日

深圳累计确诊病例418例

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更是广东省病例人数最多的市

好在

目前深圳累计治愈人数358人

好在深圳各企业已逐渐复工

但是

这场疫情依旧影响了深圳太多

截止本周(3月2日)

深圳复工企业依旧为少数

人人戴口罩

心慌不已


深圳的发展,真的那么容易复制吗?


也许是因为深圳受疫情影响太大

很多人都开始思考

深圳是否会被其他城市超过

是否会有新城市代替深圳

成为“下一个深圳”

这种想法是可行的吗?

深圳真的会复制成功吗?

不如让我们一同来看下深圳发展的历程


“三十而立”-盘点深圳前三十年

疫情过后,谁会是下一个深圳?

时间回到1980年

那时的深圳

刚由一个边陲小镇晋升为第一个经济特区

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

深圳用30年时间

以年均25.8%的速度

从一个不起眼的农业县变成了一个经济大市

疫情过后,谁会是下一个深圳?

2010年

深圳全市生产总值9510.91亿元

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

人口由30多万上升到1035万人

人均GDP达1.36万美元

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准

深圳30年来取得的巨大经济发展成就

可谓借助改革开放之势

得政治体制与地缘优势之先

疫情过后,谁会是下一个深圳?

如果以为神话就此结束?

大错特错

而立之年的深圳再次把握住了机会

2010年5月

中央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


疫情过后,谁会是下一个深圳?

从当年7月1日起

深圳特区范围转延伸至全市

特区总面积扩容到1997平方公里

关内与关外终于真正成为了一体


也是同一年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出台

首度赋予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和“国际化城市”两大角色

拟打造“三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结构

并支持深圳产业转型

加强与香港合作

疫情过后,谁会是下一个深圳?

内部扩容

定位升级

三十而立的深圳

继续创造着奇迹


“四十不惑”,深圳再出发

疫情过后,谁会是下一个深圳?

又一个十年一晃而过

深圳已走过四十年

2019年

深圳本市生产总值超过2.6万亿元

比成立之初增长万余倍

位列全国第三名


超越广州

仅次于北京上海

并且跻身全球城市30强

一座创新型国际化城市已经形成

目前,深圳拥有7家本土企业上榜世界500家

以及超过1.4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大疆、腾讯、华为、平安等企业更是成为业界巨擘

疫情过后,谁会是下一个深圳?

40年来

深圳速度震惊世人

走完了世界上许多城市

用数倍时间才走完的路程

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

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疫情过后,谁会是下一个深圳?

深圳的奇迹,仍在继续


2019年

国务院发布了重磅文件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疫情过后,谁会是下一个深圳?

这是深圳作为中国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

新目标、新定位

深圳创新发展能力不仅在国内领先

也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而且开始在全球显现其巨大的影响力


因此

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最佳选择

深圳的成功有改革开放的“天时”

有毗邻港澳的“地利”

还有“来了就是深圳人”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等先进观念产生的“人和”

这些都是不可再复制的


事实就是:谁都不能成为下一个深圳


从1980年成为第一个经济特区开始

深圳特区已经走过了40年

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

变成世界闻名的创新之都

俨然成为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深圳的成功

无法复制

谁都不可能成为下一个深圳

但是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成为更好的下一个自己!


我也可以是深圳人

深圳人的故事,跟我们一起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