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是沒有精兵良將了嗎?為什麼大家都感覺後期不如前期呢?

亂世出英雄,這句話放在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三國鼎立前,是三個集團或三個軍閥之間的你爭我奪,這個時候比建立國家後來的更沒有規則,更有戲劇性。

三國後期是沒有精兵良將了嗎?為什麼大家都感覺後期不如前期呢?

相信大家打籃球的時候,都喜歡打野球。因為打正規比賽的時候,受限制太多。而打野球,大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打球,隨意性很強,這個時候往往有很多出其不意。

打仗也一樣。一個武將只有在沙場征戰的時候,才會有鬥志,才會能創造精彩。

你讓關羽一直守護荊州,做一個封疆大吏,他是做不到的。要不然關羽也不會大意失荊州,命殞麥城,落得個身首異處的後果。

三國後期是沒有精兵良將了嗎?為什麼大家都感覺後期不如前期呢?

打仗,大家都是勁朝著一處使。為了能在亂世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個個都要爆發出自己的真實實力。

三國鼎立前,各個城池各自為戰。大家都講究的是大將陣前對壘,單挑決勝負。或者智者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這個時候只要想著,我怎麼把糧草解決,怎麼增強自身實力,怎麼能將敵人斬落馬下。想的很簡單,用人很簡單,只要能打仗就行。

這就是打仗的哲學。

三國後期是沒有精兵良將了嗎?為什麼大家都感覺後期不如前期呢?

但是三國鼎立後,大家都揹負了一個國家,多了一個任務,那就是要把國家治理好,把內外部環境整治好。這個時候,似乎都少了一份那打仗時的簡單。

就像這次全國遭遇的疫情戰役。

簡單的嚴防死守,封村封路,驅逐外來人口很簡單,這個是個人就能做到。

三國後期是沒有精兵良將了嗎?為什麼大家都感覺後期不如前期呢?

脾氣大的門衛或者監督員,能或威或禮地把你請走。很多地方都能蹦出來網紅般的守門員。

但是,上升到一個國家,這種做法就顯得太簡單而不理智了。

因為一個國家要的是經濟發展,是人口流動,是變化,是動作。怎麼樣把疫情控制住,又能把經濟搞起來,就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了。

三國後期是沒有精兵良將了嗎?為什麼大家都感覺後期不如前期呢?

需要大家各個環節通力合作,隱藏自身的個性。

再回到三國,道理也是一樣。

前期那就是看誰的脾氣臭,看誰的心眼多,相互征戰。可能今天我和你還是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明天咱倆有可能就是生死仇人。

後期治理國家的時候,那就不是看單個人的能力了,而是環節的連貫性。

三國後期是沒有精兵良將了嗎?為什麼大家都感覺後期不如前期呢?

其實,後期也不乏名將,像姜維,像陸遜,像司馬昭。但是因為他們或多或少的揹負著國家政治,自己的實力和名聲反倒是不那麼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