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二人轉也分流派嗎,為什麼?趙本山的“趙家班”屬於哪個流派?

今月何又是


東北二人轉的歷史有300多年,它以其演出靈活,幽默詼諧,唱腔優美等特點享譽東三省乃至中國北方地區。

那麼,“東北二人轉也分流派嗎?趙本山的“趙家班”屬於哪一流派?”

實際上,早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東北地區最大的藝術類劇種就是非二人轉莫屬。二人轉發展到這一時期,內容已經極其豐富,你搭頭兒一聽一看,就能感覺得到,這裡面有東北大秧歌的豁達,有民間蓮花落的靈活,又有民間曲藝十不閒兒的韻味,300年的歷史積澱,使得東北二人轉這門民間藝術多姿多彩。

可是,由於東北二人轉屬於鄉土文化,來自於民間,所以不被重視,發展也屬於散漫生長,如果要硬性的把它分成流派的話,那隻能按照表演形式分成三個流派;

梨樹二人轉

之所以這個流派以梨樹縣縣名冠名,是因為梨樹縣位於吉林省的松花江流域以東,這個流派又包含了榆樹、農安、德惠、九臺等地,而且,梨樹二人轉在這一地區的發展,可以一直尋根到清朝乾隆年間,梨樹二人轉的特點是以唱功為主,好的演員,能夠將一齣戲掌握到出神入化,據說唱一齣兒《西廂觀畫》就能唱倆小時而不重詞兒,唱腔上講究“吞”、“吐”、“撒”、“放”等四門功夫,所以,早年間行家總結東北二人轉演員的演出特點,其中就有“北靠唱,南靠浪,西講板頭,東使棒”的說法,”其中這個“北靠唱”就是指的梨樹二人轉的特點。

黑山二人轉

這裡說的黑山,就是指遼寧省西部的黑山、北鎮、山海關等地,在這一地域流傳的二人轉就被稱之為黑山二人轉。

前些年,曲藝研究專家一度認為東北二人轉有250年的歷史,可是,經過對黑山二人轉的研究和考證後得出結論,東北二人轉的歷史足有300年之久。

黑山二人轉藝術的特點是特色鮮明,演員多才多藝,唱功以外,還以說口、絕活見長,上面提到的對梨樹二人轉的說法是“北靠唱”,而對黑山二人轉的三個字則是“南靠浪”,這個浪,就是指身形活泛,扭動如水上漂,又加以演出過程當中講究板兒打的好,正因為這些,直到現在,黑山二人轉的表演形式仍然是東北二人轉的主流表現形式。

趙家班二人轉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在二人轉這門民間藝術上,趙本山並沒有開宗立派,但是,由於打著東北二人轉的旗號,使得趙家班成為一種高調的存在。

趙本山只不過是對於東北二人轉進行了大幅度的刪改,這一改不要緊,使得東北二人轉失卻了原汁原味。

傳統的東北二人轉由於在民間流傳300年,已經切近於一種完整的戲曲形式,有自己的唱腔,劇目、扮相、程式,可是,趙家班一出手,徑直把這些幾乎全部丟掉,剩下的,就是翻幾個跟頭,扭幾下秧歌,說一些葷段子而已。

在二人轉藝術的傳承上,趙家班沒有什麼建樹,相反,對二人轉有很大的損害,雖然他們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了二人轉的發展,但是,在二人轉藝術的傳承上,已經屬於南轅北轍,以至於現在人們一想起二人轉,就剩下低俗二字了。(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愛尚彩虹糖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我先明確的告訴你東北二人轉是分流派的,很遺憾趙本山的趙家班不屬於任何流派

①二人轉在民間是有東西南北四個流派的,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講板頭,東要棒”的諺語

②在國際上二人轉只有一個流派,那就是2017年成立的韓派二人轉,開山宗師為韓子平,跟趙本山沒有任何關係。

③二人轉也算是中華民族的絕活了,給娛樂行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力,趙本山起到了很重要的傳播性。在此也是要感謝趙本山的。

以上便是我的觀點,謝謝





韓氏說娛樂


實際上,二人轉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流傳非常早,早到什麼程度呢?比京劇在中國北方地區的傳播都早許多,距今也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做為一種文化現象,一個單獨的劇種,二人轉有著它自身的特點,在它的內容當中,你能感受到東北大秧歌的痕跡,又有民間蓮花落、十不閒兒的味道糅合其中,它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演變。

那麼,“東北二人轉也分流派嗎?趙本山的“趙家班”屬於哪一流派?”

說到二人轉的流派,卻沒有明確的記載和相關論述,因為雖然二人轉這種民間文化形式深受東北地區人們歡迎,但是,其藝術地位一直不受重視。

如果從地域上把東北二人轉區分一下流派的話,那隻能這樣的劃分:

一,東路二人轉

所謂的東路,就是指東北地區的梨樹二人轉,雖然以梨樹地區冠名,但是,實際上它包括了吉林省松花江以東各縣,含有梨樹、榆樹等地,而這個梨樹二人轉的年代也很久遠,能上溯到清朝乾隆年間。

東路二人轉主要是靠唱功,個人臨場發揮功夫踏實。

二,西路二人轉

所謂的西路二人轉則是指活動於遼寧西部地區,北鎮、錦州、山海關一帶的二人轉,同時也有人把它稱之為黑山二人轉。

這個黑山二人轉可以說是最早的二人轉了,因為當有關學者初步認定二人轉有250年曆史的時候,經過對黑山二人轉的充分研究考證,又把二人轉的歷史增加了50年。

與東路二人轉不同的是,黑山二人轉不但唱腔優美,而且說功、絕活見長,即使是現在,黑山二人轉的內容,依然是東北二人轉的主流形式。

三,趙本山的“趙家班”

我們大家都知道趙本山老師收了很多徒弟,也使得東北二人轉的名氣變得很大,劉老根劇場遍及全國各地,一定意義上說,復興了東北二人轉藝術。

但是,從二人轉藝術本身來說,趙本山並沒有什麼突破或者取而代之的東西,也就是說,在這方面,他算不上一代宗師。

傳統的二人轉藝術在中國東北地區流傳了300年,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但是,“趙家班”一開始,把這些傳承多年的藝術形式基本都扔掉了,特別是在東三省之外的人看到“趙家班”表演的二人轉之後,哈哈一笑,感覺二人轉就是臺上扭幾下秧歌,說幾段葷段子而已。

“趙家班”本身對東北二人轉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極大,同時,破壞力也相當之大,金錢利益取得的同時,東北二人轉直接就被打上了低俗的符號,這算不算是東北二人轉的悲哀?


愛由芯生ziyo


二人轉素來是沒有流派劃分的,如果硬要分的話,可以在唱法上有“專業”和“民間”的區別,或者在地域上加以區分。但是像京劇的“梅派”“程派”這樣因某一位大師而形成一個流派,二人轉是從來沒有的!哪怕已經成立了本山傳媒的趙本山,也沒有形成具有其表演風格的“趙派”!


影視剪輯小雅


二人轉素來是沒有流派劃分的,如果硬要分的話,可以在唱法上有“專業”和“民間”的區別,或者在地域上加以區分。但是像京劇的“梅派”“程派”這樣因某一位大師而形成一個流派,二人轉是從來沒有的!哪怕已經成立了本山傳媒的趙本山,也沒有形成具有其表演風格的“趙派”!


Q安如少年初如夢Q


我個人認為是分流派的,目前分綠色二人轉,民間藝人劇場的,還一種是紅白喜事的,趙本山屬於綠色二人轉給個帶來歡樂


快跑小豬


趙本山劉老根大舞臺他徒弟現在的表演,根本就不是二人轉,沒有傳統拉場戲也沒小帽小段,就是脫口秀


冷雁含冰


這個真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