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說“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有道理嗎?古人的生意經

老祖宗說“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有道理嗎?古人的生意經

自古以來,不分民族和國界,最為富有的群體裡,商人往往有一席之地。商人之所以富裕,在於觀察力強。商人可以根據一些現象,來有效歸納出市場走勢的大致情況。比如說這句俗語,就是古代生意人通過對節氣的觀察,而總結出來的生意經典範之一: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

老祖宗說“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有道理嗎?古人的生意經

西方有句俗語叫做“日光之下無新事”,意思是這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其實是在不斷重複的:比如一百年前的很多人情世故經驗,在當下依舊適用。明清時代的啟蒙讀物《增廣賢文》裡面的很多道理,現在依然被人追捧。其實古代中國也有此類思想,否則唐太宗就不會說“以史為鑑”了。上文所說的俗語,其實就是古人基於以往的經驗中而得出來的結論。

老祖宗說“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有道理嗎?古人的生意經

先說“一年兩個春”。在傳統習俗中,一年的開始,是以春節為起始點,但是對於古代農民來說,一年的開始需要從春季來臨的那一天開始計算,而春季的第一天,正是立春。如果以春節為參照物,那麼立春的日子很不固定。有時候立春在春節之前,有時候立春在春節之後。一般來說,一個農曆年內,只有一個立春,但是,有的農曆年裡,卻存在兩個立春:既出現在正月的立春(屬於當年的立春)和出現在臘月裡的立春(既屬於下一年的立春)。所謂“一年兩個春”,就是指剛才說的這種情況:一年時間裡存在兩個立春。

老祖宗說“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有道理嗎?古人的生意經

再說“帶毛貴如金”。一般來說,如果一個農曆年裡出現兩個立春,那就意味著這個農曆年年底的那個冬天,其氣候會較為寒冷——因為按照節氣週期推算,擁有兩個立春的年份,其冬季以漫長為顯著特點,而冬季週期如果漫長,那寒冷週期也會很長。因此,這樣的冬季,最好的生意,都是圍繞著“取暖”這個概念為核心。在古代,貧富差距明顯,富人面對嚴寒的時候,會出重金購置一切涉及取暖的物質。這其中就包括毛皮衣物。而水漲船高,富人熱衷購置毛皮衣物,也必然會導致毛皮衣物的價格飛昇,由此,古人將這個現象概括為“帶毛貴如金”。

老祖宗說“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有道理嗎?古人的生意經

在當下,雖然羽絨服、保暖內衣已經走進千家萬戶,並且客觀上,羽絨服的保暖功能並不比貂皮大衣差多少,但即便這樣,貂皮大衣依舊是一種身價的體現。因為從消費心理學角度來說,有時候,奢侈品的屬性不光侷限在實際功能上,更體現在心理需求上。因此,不論一年是否“兩個春”,貂皮大衣都是“貴如金”的存在,只不過,如果冬天週期漫長一些、天氣更冷一些,那麼,受供求關係影響,貂皮大衣會更貴一些。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年兩個春”會導致“帶毛貴如金”這個推論,依舊成立,依舊沒有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