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為什麼要發喪 古老的習俗下到底隱藏著什麼

現代社會有很多風俗習慣是我們老一輩的人傳下來的,對於我們研究之前的歷史文化很有意義。當然,有些封建迷信的事情一定要分清楚。就比如古時候有的人去世了,家裡人都會給他舉行很麻煩的葬禮,現在這些形式已經簡化了很多,但是有的地區還保留著發喪。人死了為什麼要發喪呢?

人死了為什麼要發喪 古老的習俗下到底隱藏著什麼


據說陰間有位孟婆,要強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湯使其昏迷,以至不能超生。發喪家要準備有眼兒瓦盆,有眼兒的瓦盆可將迷魂湯漏掉,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誤飲。農村會在發喪的時候墳頭插柳枝,“柳”、“留”二字諧音,表達離別之情,也是對故人的懷念。死人發喪的時候為什麼要摔盆子,按習俗,這盆是死者的鍋,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

“摔盆”,即把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叫“陰陽盆”俗稱“喪盆 子”,不過也叫“吉祥盆”。這個儀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是關係非 常近的人,如果無兒無孫,而不得不由別人來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係變 近,甚至確立財產繼承關係。摔盆講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

人死了為什麼要發喪 古老的習俗下到底隱藏著什麼


發喪胳膊帶黑紗起源於披麻戴孝,白色和黑色的布飾漸漸的隨生活要素變的多起來,所以取代了麻衣和草披,高齡老人或長輩過世,女性子女在場一見老人斷氣就要放聲大哭。這種哭由老人的女兒哭,兒媳婦哭,如亡者是男性,還有其妻哭,這時的哭叫“哭喪”,這種哭喪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哀悼和悲痛。

二是以哭聲驚動左鄰右舍,表示其家死了人,人家就會聞聲而至,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對生者的安慰。舊時風俗中的哭喪有三種,一是在死者剛剛斷氣時的哭,二是在死者入殮時的哭,三是在親朋好友來弔唁時的哭,特別是弔唁者來弔唁時家人的哭喪,迷信風俗中有“破法”之意,如果弔唁者來弔唁時沒有家人哭喪,弔唁者就認為是晦氣。

人死了為什麼要發喪 古老的習俗下到底隱藏著什麼


所以,在死者的靈堂裡,始終不能缺人,有的人家在靈堂裡總要安排一個幫忙人,只要看到有人來憑弔死者,他就會高聲地叫一聲“哭兩聲”,這時死者家屬聽到叫聲,馬上就要哭嚎幾聲,這種哭嚎聲,有的地方叫“嚎喪”,嚎喪一般都不是出於內心,而是出於禮節,但不論是哭還是嚎則都叫“哭喪”。

出殯時,親屬批麻帶孝,靈車上不是死者頭朝前,而是腳朝前。現在隨著殯葬改革均按火化的習俗。火化後,把骨灰碎骨裝入布袋,再裝人壇罐或骨灰盒中,一般將骨灰盒的正面朝前。最古老的習俗為土葬,朝向是南北豎向,現骨灰盒是面南背北,如今有些墓穴參照最古老的習俗南北豎向安葬,引用“百年好合”,對逝者所指人生的歸宿是永恆的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