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力士就是指力气很大的人。

佛教题材的雕塑作品中,经常能见到有“力士”的身影。

其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托座力士,一类是金刚力士。




金刚力士


金刚一词,是佛教梵语Nryana(那罗延)的意译,有“金中最刚”的意思,为牢固、不灭的象征意义。所以佛教认为金刚力士坚固、锐利,可以摧毁一切。


我们也都知道犍陀罗佛像是最早的佛教造像,所以佛教中力士的雕像造型也是这时候才出现的。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犍陀罗造像中力士形象为在佛陀右边一手拿花束,一手执金刚杵,牵着衣服一角,赤裸身体肌肉外露。


至佛教传到中国,金刚力士就有了汉文化的模样。比如佛教汉化中转站的云冈石窟,其样式就是头顶鸽型宝冠,面孔为中亚人样貌,身体和衣着是汉人样式,身材健壮。业界内管这种形象叫“云冈样式”。这时候的金刚身印和犍陀罗时期一样右手高举,左手扶腰,只是手中不拿金刚杵。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四川省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佛陀涅槃)造像,头戴小冠,赤裸上身挥拳助力做保卫状,护卫佛陀。


至唐代,经书中明确标注了“金刚”的力士形象,头戴宝冠,手执金刚杵,身披法衣帛带做护卫状。头部硕大,满面横肉,怒目狰狞,充满彪悍勇猛之气,面目已经变成中华本土汉人的形象。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北京天宁寺辽代砖塔外力士,头戴箍桶状态高冠,

宝冠多为三片叶片状,

多是由辽代贵族的冠饰被应用到了辽代佛教雕塑之中。


托座力士


托座力士顾名思义,就是托莲座者。佛家说托座力士能举千钧、能扛鼎,擎天撼地,因此为佛祖抬莲台。一般在佛座、佛堂下方四周出现。


犍陀罗的托座力士,一般是几乎赤裸,单膝跪地,一手扶膝,一手奋举座的形象。


传入汉地,至北魏时期头上会着冠、帻(zé)。上身还保持裸露,下身着裈(kūn)/裳。臂钏、手环,手持法器的式样也都一样。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须弥座束腰的转角处,雕刻有一位姿态各异的辽代托座力士,这些力士像均头束小巾,横肉狰狞,彪悍雄健。


力士传入内地逐渐汉化以后,功能还发展出护法、抬棺、托梁、守卫等。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隋代开皇三年造像中,一力士位居于佛座下方正中,

肌肉发达,虬孔有力,深蹲于地,双手高举,托起莲花盆(钵)。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山西晋城宋代青莲寺大雄宝殿、藏经阁屋顶斗拱四角,

被称为“角神”的木质建筑构件。

角神是“坐于转角铺作由枊平盘枓上,上承大角梁”的构件。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刚是力士


北朝汉白玉力士胸像-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我司的这件残品,仅存头、肩、胸部,背抵石块,俯身前倾。头上梳了发髻。上身赤裸,一条帛带紧系着上半身,这件是右肩式,从右侧肩部斜挎至左侧腋下。面上怒目圆睁,表情颇具威严。雕刻线条很简洁,转折则较圆润,各种五官、肌肉结构都可以分辨,风格比较写实。



力士自传入汉地,与中华文化交流融合之后,逐渐被当地佛教信众寄托了祈愿与情感,功能由原有的护卫佛陀的职能,演变出护法、抬棺、托座、托梁、守卫等,也因此,信仰不绝,力士群体的生命不绝。




历│

史│

文│

章│




怀希冀于美,故品有所成

帮您拥有更多古玩、文玩专业知识

关注有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