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自贡,一碗担担面的江湖传说

1841年,自贡,一碗担担面的江湖传说

[1]

自贡,1841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要早了一些。

巷子口那棵老杨树上最后一片黄叶,被一阵凛冽的寒风吹落,在空中旋转着,被另一阵风刮向远方。

空旷的街上,打更的更夫蜷着脖子,敲过二更的梆子,陈包包就已经醒了。昨夜的几碗老酒带着宿醉,还有温暖的被窝,让他决定歇一天。

但他还是起来了。因为他忽然想起了那些每天都要吃他的担担面的盐工兄弟。他的面不但便宜,还可以赊帐,如果他不出摊,他们很可能就要挨饿。

就像古龙小说《离别钩》里巷口卖面的老头儿说的那样,一个人活着,有时候并不是只为了自己,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的,如果你已经担起了一副担子,就不要随便放下去。

生活如此,江湖也是如此。人,有时候总要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儿,很无奈,也是坚定。

1841年,自贡,一碗担担面的江湖传说

1841年,自贡,一碗担担面的江湖传说

[2]

一碗简单的担担面,却不简单。所谓大巧若拙,大音希声。

做担担面,陈包包早就烂熟于心了。就像小李飞刀的飞刀,刀,在心中。

担担面,面,要讲究细薄筋道,且滑美殊常,所以面要和搓揉揣数遍,劲道要匀,力度要猛,三揣九揉,再一支取擀面杖,先擀成厚圆饼,撒豆面粉,再卷再擀成薄薄的面片,挥利刃,切成细细的面条,一番下来,陈包包已经“湿透几重衣”了。

担担面的肉臊子讲究的是要油润酥香,江湖中面臊分为三种:汤汁面臊;稀卤面臊和干煵面臊。担担面的臊子属于干煵面臊,又叫“脆臊”。

取猪后腿肉,竖片切丝横切成丁,再剁肉末,新酿甜面酱,用菜籽油澥散,劈柴生火,锅置火上,油烧热,下肉末炒散,加料酒炒干水分,但一定要干到恰好,微火煸到吐油酥香,多一分水汽就少一份口感,而少一分水汽则失一分肉嫩。加井盐胡椒粉调味,然后放甜面酱炒香,此时肉末呈现诱人的茶色,香气四溢,让人垂涎不已。

而调味才是担担面的灵魂。讲究的是咸鲜微辣,担担面的定碗调料非常之多:盐,味精,酱油,醋,辣椒油,香油,白糖,碎米芽菜,葱花,花生碎,芝麻粉,还有少许鲜汤,看来似乎非常麻烦,但是这正是陈包包的担担面好吃的高妙之处。

而且各味调料也是异常讲究的,芽菜一定要选宜宾南溪的,花生要压碎到刚好能在口齿之间咬合,如此才是一碗好的担担面。


1841年,自贡,一碗担担面的江湖传说

1841年,自贡,一碗担担面的江湖传说

[3]

收拾完了,天刚擦亮。陈包包收拾好,挑着担子出门了。

担子一头是生好火的炉子,上面坐着一口铜锅,锅却从中间隔成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着一只鸡还有一只蹄膀,热气腾腾的飘着香气,这也是陈包包担担面好吃的诀窍——鲜汤。担子另一头,装着担担面的碗筷调料还有洗碗的水桶。

陈包包用一支扁担挑在肩上,晃晃悠悠、颤颤巍巍的沿街游走,嘴里吆喝着“担担面~担担面”,声音在那个寂静的早上,传的很远……


1841年,自贡,一碗担担面的江湖传说

[4]

一碗担担面的江湖传说,一直传到了现在。

人在江湖,面在碗中,担在心里

1841年,自贡,一碗担担面的江湖传说

坚持原创美食文章,央视《味道运河》《吃货传奇》美食顾问,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总策划王老虎与你共同搜寻舌尖上的“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