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西文化差異

趣談中西文化差異

站在地球看人類,才能突破國家與民族的侷限

―――張鵬


與老哲對話49 ---- 中西文化差異(上)

公司總部要我到英國去給那裡的英國人上一堂“中西文化差異”的課,我一時束手無策。畢竟我對中國文化一知半解,更別說英國文化了。好在我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何不讓老哲給我答案?為此我精心設計了一套方案,以便從老哲嘴裡套出點有價值的東西。這回,他真的上當了。

“老哲,我們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發揚光大,讓西方人折服。”我出手了第一招。

“你一開口,就顯得了你濃重的中國文化特徵:總是想和西方文化去較勁。其實這已經說明你對中國文化不自信了。不過,我倒很想聽聽你的高見。我們有哪些地方可以向西方炫耀?”老哲上鉤了。

“首先,西方文化的根基是個人主義,而中華文化崇尚集體主義。這可以從許多方面證實。比如我們的姓名是先說姓再說名,把家庭的姓氏擺在第一位;我們寫通信地址是先國家,再城市,再街道,最後才是個人。這些先集體再個人的原則正好與西方相反。我們還提倡個人意志服從集體意志。這也說明我們更有團隊精神,更能夠步調一致。”我像連珠炮似的倒出了中國文化的第一個優勢,等待老哲的反駁。

“你以為我們的集體主義真是集體意志的體現?你也太天真了。中國的集體主義往往是多數人不分是非地服從少數人。與其說是集體主義,不如說是集權主義。”老哲果然道出了不同的觀點。不過,好戲還在後頭呢。

“但是,如果像西方一樣,各有主見,那不成了一盤散沙?比如十個人劃一條船,如果大家不向同一個方向努力,怎麼能到達目的地?”

“按你的說法,只聽一個人的,如果他錯了,大家就可能向一個錯誤的方向共同努力,那將會離目的地越來越遠。最好的方法是讓十個人都說出自己的觀點及其理由,集中十個人的智慧,找到最合理的方向,再一起努力,這樣才更快更準地到達目的地。”老哲一席話,讓我想起了“摸著石子過河”的歷史。如果帶領我們過河的是個瞎子,大家步調一致又有什麼用?也許老哲是對的。算他過了第一關吧。

“我覺得中國人更重個人友情,西方人相互之間比較冷漠。這個你不能否認吧?”我端出了中國文化的第二個優勢

“個人友情如果不與利益掛鉤倒是值得稱道的。但中國人往往把握不住這個度,容易把它變成利益交換,結果成了滋生裙帶關係、拉幫結派、官場腐敗的沃土。真正的友情應該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質上的。我們那些看似溫暖的友情,常常越過了原則的界限,受害的往往是我們的群體。這難道也值得稱道?”老哲又粉碎了我的第二招。

“中國人更尊敬長輩、領導、老師和權威。哪像外國人那樣沒大沒小的,看看他們成何體統?”我立馬拿出了中國文化的第三個優勢

“尊重有兩種:一種是尊重真理和事實,不管它掌握在誰手裡,更不管他是長輩還是晚輩、老師還是學生、上級還是下級。另一種是尊重輩分和等級,不管他是對是錯。我想,中國的尊重是以後一種形式居多。西方提倡的是人人平等,尊重事實。誰優誰劣難道還不明顯?”老哲不費吹灰之力就過了第三關。

難道我就找不出中華文化的優良點來對付老哲?等著瞧吧,我會回來的,何況還有網友幫助我呢!

趣談中西文化差異


與老哲對話50 ---- 中西文化差異(中)

上一次和老哲辯論中西文化差異,結果我大敗而歸。這怪誰呢?還不是因為本人才疏學淺惹的禍。憑我這點水平,怎麼說得過油嘴滑舌的老哲?為此我閉門思過,苦讀經書,並懷揣著網友們提供的各種“武器彈藥”後直奔老哲家。這次我發誓要報仇雪恥、為國爭光。

“老哲,你不能否認老外們的小氣和中國人的大方吧?你看看中國人是多麼的熱情好客,總是以豐盛的山珍海味招待客人。相比之下,老外們哪一個不是吝嗇鬼?”我一見老哲就奉上了中國文化的第四個優勢

“是嘛?你說的大方和小氣,還是沒有跳出物質交換的圈子。你說老外們不大方,但他們也不指望別人對他們大方呀。在一個物質比較豐富、營養普遍過剩的社會,人們將越來越不在乎宴席是否豐盛了。關鍵不是吃什麼,而是和誰吃嘛。”老哲又拿出了他那句老掉牙的名言。

“還有,老外們總是趾高氣揚、直來直去。哪像我們中國人謙虛恭敬、含蓄內斂?他們太膚淺、太簡單了。只有中華民族才有深刻的內涵。這難道不是我們的美德?”我在努力增加“深度”,提出了中國文化的第五個優勢

“是啊,我們是含蓄,以至於我們不是靠聽,而是靠悟;不是靠事實,而是靠猜測;不是靠坦誠,而是靠城府;不是靠幕前,而是靠幕後。我們有深度,以至於深不可測;他們很簡單,但也簡單明瞭。孰優孰劣?”老哲一杆子就捅穿了我的所謂“深度”。不過,老哲要得意還為時過早,他馬上就要面對我的“核武器”了。

“西方人總是想著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而我們中國人首先想到的是義務!我們把為家庭、為集體、為組織、為祖國盡義務當成我們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甚至可能犧牲自己的一切。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自豪的地方!”我字字句句斬釘截鐵,雙目炯炯有神,幾乎作“英勇就義”狀。這回,我要用氣概壓倒老哲,這就是我提出的中國文化的第六個優勢,。

“哈哈,小心得高血壓。”老哲笑了,顯然我的“愛國主義英雄氣概”對他毫無作用。“好一個為組織為國家的美名! 如果一個組織,比如你的公司不能保障每個成員的個人權利,你有必要為了它去盡義務犧牲自己嗎?你犧牲了自己成全了什麼?只不過成全了少數人的貪慾而已。當然,他們會追認你為烈士,僅此而已。”老哲在笑聲中把我的“核武器”踢回來了。

但我也不是吃素的!老哲,後會有期了!

趣談中西文化差異

與老哲對話51 ---- 中西文化差異(下)

我和老哲關於中西文化差異的兩場爭論,似乎我都輸了。但是,老哲萬萬沒有想到,他已經裝進了我佈下的天羅地網。而這張網正是用中華文化的精髓編織的。這個網看起來弱不禁風、貌不驚人,但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廣、最有韌性、最有滲透力、生命力和再生能力的網。任何外人進入其中,都不可能逃脫! 老哲也不例外。我帶著這張網直奔老哲家而去。

“老哲,按你的說法,中華文化似乎比不過西方文化了?”我在收緊網口前,給了老哲最後一次逃脫的機會。

“是的,就按你自己對中西文化的定義來看,中華文化顯得十分弱小,而西方文化顯得非常強大。”老哲此言一出,也就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那麼,你看看世界上哪一個民族人口最多?”

“當然是中國人,我們有14億人口。”老哲的回答已經是迫於無奈了。

“如果我們不搞計劃生育,可能有十六億了。這還不包括分佈在世界各國的華人華僑。而西方各國人口在不斷萎縮。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那還不是我們中國人都喜歡生孩子的緣故。”老哲回答。

“是啊。西方人就像老虎一樣強大,中國人就像綿羊一樣軟弱。綿羊是打不過老虎的。但你看看,老虎快滅跡了,而綿羊卻是成千上萬。”我把網口徹底紮緊了,這就是我的中國文化的第七個優勢

“你說得有道理,這說明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老哲好像已經投降了!

“那說明我們有強大的文化!”我乘勝追擊,有點不可一世了。要知道,我代表的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啊!我能不自豪嗎?

“但你知道代價是什麼嗎?”老哲還在垂死掙扎。

“代價?是要付出幾代人的努力,還可能有犧牲。但是,中華民族最終將統治世界!”我的話擲地有聲。

“如果真是那樣,你以為那是理想的世界?秦國滅了六國統一中國後,中國人過上了好日子嗎?結果是連話都不讓說了。你以為數量多就好?螞蟻比人多幾萬倍,你願意過螞蟻的生活嗎?”老哲好像起死回生了。

“那你認為什麼是理想的世界?”我反問老哲。

“最理想的世界是每一個人都得到了真正的解放,每一個人都擁有獨立的人格、廣泛的自由和充分的個性。那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天啦,老哲好像從我的大網中逃出來了。

“你是說還是西方文化更好?”我有點不知所措了。

“其實,並不是西方文化和中華文化誰優誰劣的問題。好的東西並非西方文化的專利,差的東西也並非都是中華文化的特色。西方也有不好的文化。不要讓這些概念束縛我們的思維,而應該去追求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和個性都能得到解放的文化,不管它來自哪裡。比如,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化不就是來自西方的馬克思嗎?你敢說它不好?”老哲將我精心編織的大網撕得粉碎。

離開老哲家時,我突然發現,雖然我又輸了,但是,當我站在英國的講臺上談中西文化差異時,我將會有一個全新的視野和一個嶄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